9.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本章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一章。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消除环境污染,增强人类自我保护意识的知识,这无疑对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首先讲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接着又介绍了“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的特点和野生生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及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
最后讲述了“生(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讲解,并且让学生知道遗传多样性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相互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注意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问题的重要,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集中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最后得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结论。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要注意结合实例进行讲述。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应注意配合有关的录像或图片资料进行讲授。
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1)我国生物多样性存在哪些特点;(2)哪些事实可以说明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3)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分为三个题目讲解:(1)就地保护的必要性;(2)迁地保护的必要性;(3)加强教育与法制管理的必要性。
本节还安排了“收集并交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的研究性课题,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状况及其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的方法,并提高语言文字和信息交流的能力。
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的联系:生物多样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与第七章第一节中有关基因库的知识有关。
在讲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使用价值时,需要第八章第三节中有关生态系统的类型、成分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知识做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识记)。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B:识记)。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B:识记)。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实施方案(1)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通过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背景,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措施。
五、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2.突破策略(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从三个水平上来研究和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点,通过讲述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人们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盲区,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六、学法指导1.本节深奥难懂的知识并不多,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内容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
2.应当积极使用图片、录像片等资料,使教学更形象、生动。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课生物资源是地球上生物进化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生活不能离开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组成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野生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必须加强对包括野生动物资源在内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主题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 教学目标达成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由生物圈的概念导出)提问学生:什么是生物圈?(要求学生答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提问学生: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哪些?(要求学生答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地球上生存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每一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不同的种群有不同的基因库,这就是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的多样性。
遗传的多样性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因为基因是物种的组成部分,物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因此,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从微观到宏观,在三个不同水平上来研究和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点。
其中基因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基础,物种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概念关键环节。
教师归纳总结:生物多样性是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是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野生生物是与人工驯养、种植的动植物相比较而言,泛指那些在野外生活的植物、动物因此,野生生物资源是组成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野生生物资源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只有全面认识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所在,才能增强并树立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采取具体措施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使野生生物资源世世代代地、可持续地为人类造福。
(1)直接使用价值学生阅读课文并举例说明: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
教师归纳讲解:野生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包括:①药用价值:如青蒿素是一种野生植物中的一种生物碱,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
②重要的工业原料:如从一种叫霍霍巴的灌木中提炼出油脂可替代鲸的油脂作为高级润滑油的原料。
③科学研究价值:如一种寄生于葡萄根部的蚜虫从北美传到欧洲、使所有葡萄园几乎都遭到毁灭,后来人们发现美国的一种野生葡萄能够抵抗这种蚜虫,科学家利用这一特性,把欧洲葡萄嫁接到美洲葡萄砧木上,才使欧洲葡萄逃脱了毁灭的厄运;又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雄性不育稻和栽培稻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野败”,在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方面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总之,野生生物是培育生物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④美学价值:如“花园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色彩纷呈的各种植物,名山大川与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相配合,才构成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
⑤文学创作的素材:如我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植物或借植物抒发情怀的诗句或作品。
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将早春的暖意和生机描写得细致人微。
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借植物抒发高洁的情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因此,生物多样性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2)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野生生物资源受到破坏,势必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师生共同分析:森林的间接使用价值。
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制造氧气的“工厂”,还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降低噪声等多项生态功能。
在环境保护方面。
森林的生态效益大大高于直接的经济效益,据估算,芬兰一年生产价值17亿马克的木材,而森林的生态效益提供的价值达53亿马克。
美国森林直接提供的价值和生态效益之比是1∶9。
教师强调:野生生物的间接使用价值有时远远超出其直接使用价值。
(3)潜在使用价值银幕显示:保护所面临的严重局面学生活动:让学生比较表中的数据,得出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的结论。
教师归纳:潜在使用价值是指目前人们还不清楚的但肯定具有的巨大的使用价值。
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 教学目标巩固银幕显示检测题1.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A.遗传多样性 B.变异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雄性不育稻和栽培稻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野败”,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说明野生生物具有( )A.间接使用价值 B.潜在使用价值 C.科学研究价值 D.药用价值答案:C3.科学家从一种霍霍巴的种子中提出一种物质,从而减少了对鲸的捕杀,有利于对鲸的保护。
这种物质是( )A.固醇 B.类脂 C.油脂 D.蛋白质答案:C4.野生生物资源具有①直接利用价值,②间接利用价值,③潜在利用价值(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D[三] 布置作业为什么人们在看待野生生物资源价值时,只看重其直接使用价值中的药用价值、工业价值、而忽视其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更看不到野生生物资源的间接使用价值,即生态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四] 总结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看重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而忽视了它的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这种认识上的盲区,促使人们乱砍滥伐、乱捕滥捉,致使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濒临枯竭的境地。
因此,必须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并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第二课时导课我国地域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居全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的第一位。
但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来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展示主题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一] 教学目标达成居第三位,脊椎动物种类占世界种类的14%。
②我国特有物种有:大熊猫、白鳍豚、银杉、水杉,十分古老的物种有鹅掌楸、大叶木兰和扬子鳄等。
③我国野生生物的特点是:物种丰富(表一)、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表二)、经济物种丰富(我国的经济树种有1000多种)、生态系统多样(27个大类、460个类型。
其中,森林有4个大类,56个类型;荒漠有7个大类,79个类型;湿地和淡水水域有5个大类等)。
总之,我国的生物性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