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一),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2009)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事故类别共分20 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竹;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将危害因素分为: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等10类。
二、应急管理(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 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 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变、激化和放大尽可能降低重大事故的后果及影响,减少重大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要求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
所谓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调集所需的大规模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地建立起统一智慧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
所谓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
所谓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它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包括应急堆物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
事故应急管理理论框架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安全大检查、安全教育培训、相关方管理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1、前期准备;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3、划分评价单元;4、定性、定量评价;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6、安全评价结论;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安全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1、封面;2、资质证书阴影;3、著录项;4、前言;5、目录;6、正文;7、附件;8、附录。
(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其职责规定为: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四)班组长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
班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组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
(五)岗位工人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岗位工人的主要职责是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
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1、安全检查准备(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2查阅、张贴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病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2、实施安全检查(4中方法: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3、综合分析4、提出整改要求5、整改落实6、信息反馈持续改进四、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护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最高决策者承诺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设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卫生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岗位操作规程中列入职业卫生相关内容;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必要的经费投入;进行职业危害申报;五、事故调查处理的方法及手段1、事故调查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二是“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三是公开公正的原则;四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2、事故调查程序(1)成立事故调查小组(2)事故的现场处理(3)物证搜集(4)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5)证人材料搜集(6)现场摄影(7)事故图绘制(8)事故原因分析(9)事故调查报告编写(10)事故调查结案归档事故调查组的组成(1)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2)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3)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4)(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6、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二)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三)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5)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6)其他7、事故责任分析与处理意见事故责任分析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事故责任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2、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3、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8、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整改措施安全技术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安全技术措施。
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①消除危险源。
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③隔离。
④故障——安全设计。
⑤减少故障和失误。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该类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①隔离。
②设置薄弱环节。
③个体防护。
④避难与救援。
9、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安全生产的费用使用包括: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3、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支出;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演练支出;6、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重要考点)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治理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的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承包商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明确双方责任;二是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三是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四是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生产系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0 )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1 )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12 )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13 )企业应有采矿许可证;(14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危险化学品:爆炸易燃有毒腐蚀放射性危险化学品企业动火作业的基本安全要求:作业许可证、施工方案(作业指导)动火分析、气体检测(氧气、有毒、可燃气体)清理火源持证上岗、监护人消防器材、隔离防护施工工具、应急措施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1、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厂布路建,艺装环管)1.厂址2.总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构)筑物5.生产工艺过程6.生产设备.装置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