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
环境管理制度
是指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已具雏形,已远不是 单项制度的“构件”的简单堆砌,而是一座由新老制度构成 的结构初具规模的有机整体的“大厦”。层次关系
体系框架
从总体上看,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形成条件和基础已经 基本具备,或说初具规模,是不过份的。由新老八项制度初 步构成的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为建立适台中国国情 的环境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层次关系
金宇塔形结构
环境管理制度
目标责 任层 塔 顶 层
综合整治与 定量考核
集中控制 分散控制 塔 身 层
塔顶层
由目标责任制构成。体 现了我国现行国情、政 体的决定性作用;体现 了决策管理层的作用与 人在控制管理的作用, 尤其是负责人的作用。 这是一项“牵一发动全 身”的制度。
限期治理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环境管理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创立阶段。
1973 年首先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1986 年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
1989 年颁布正式《环境保护法》第13 条 1999 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 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 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 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三同时”制度
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责任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系统关系
环境管理制度
从基础层中的五项制度来看,是分别针对新、老污染源的系 统控制技术路线的,体现了系统控制的思想。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超前控制; “三同时”是生产前控制制度; 限期治理是对老污染源的控制制度; 排污许可证是生产后控制制度并与环境容量相结合的总量控制 制度; 排污收费也是生产后控制制度并与浓度标准相结合;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环境管理制度
又叫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 境排放污染或超过国家排 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放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 度,根据规定征受一定的费用。
征收排污费的目的
为了促使排污者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 污染,改善环境。 排污收费制度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可以使污染防 治责任与排污者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促进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三阶段为完善阶段。
2003 年9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
环境管理制度
一是可以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二是可以真正把各种建设开发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 一起来,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三是体现了公众参与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管理制度
又叫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 动,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 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了科 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 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 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 同步发展的主要法律手段。
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 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具体内容
环境管理制度
许可证制 塔 底 层
环境影响评价 “三同时” 排污收费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层次关系
金宇塔形结构
环境管理制度
目标责 任层 塔 顶 层
综合整治与 定量考核
集中控制 分散控制 塔 身 层
塔身层
又可分为上、下两层, 分别由综合整治定量考 核制度、集中控制制度 与分散控制措施组成。 这两项制度和一项措施 体现了环境质量保护与 改善的客观规律。 构成了体系的主体。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建设单位 委托评价单位
专门评价单位 提出环境影响报告
环境管理制度
根据专家和公众意见 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
项目建设主管部门 预审
有权的环保部门 审批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
环境管理制度
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 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 影响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 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投产。 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是防止新污染和破坏的两 大“法宝”,是中国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化、制度化。 是在中国出台最早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它是中国的独创, 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具 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
1979 年 9 月 13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确立。 老三项 制度在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尤其是环境保护的开创阶 段,对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起到巨大作用, 被称为环境管理的三大法宝 ”。 对预防和控制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和环保队伍的自身建设起 到了重要作用。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网络关系
环境管理制度
综合分析由八项制度组成的,其4个层次之间还存在正向联系 与反馈联系的网络关系 这种联络关系显示了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行机制 它是各级政府、各级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应该十分清楚地理解 与统筹规划、巧妙地运用的规律。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体系框架关系
环境管理制度
八项制度作为“制度”本身来看,都是以法律为准绳的切实 可行的强制性行政管理手段,但从它们的功能和在中国环境 管理制度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和运转机制来看,又存在不同 的差异。 我们根据客观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以环境科学、决策学、 管理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为理论指导,经高度概括 并建立起以八项制度为主体的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结构关 系模式图如教材第62页。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协调好“四种情况”
一是要协调法规上的不协调情况。 二是要协调标准上的不协调情况。 三是协调技术经济上的不协调情况。 四是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
环境管理制度
完善制度体系的运行机制 完善制度体系的配套基础工作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下)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概述
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环境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的环境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概述
环境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的制度措施主要有八项: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限期治理费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包含关系
环境管理制度
如集中控制制度与分散控制措施中就包含了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排 污收费制度;而综合整治制度中则包含了集中控制制度及分 散控制相结合。 下面层次的制度与措施是上面层次的配套制度措施。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三同时”制度
制度确立
环境管理制度
1972年6月,在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关于官 厅水库污染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 1973年,经国务院批转《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使“三同时”成为中国最早的环境管理制度。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对“三同时 ”制度从法律上加以确认。 随后,为确保“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中国又规定了一 系列的行政法令和规章。如《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 法》,把“三同时”制度具体化,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建设项目环境设计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制度的功能。
老三项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概述
环境管理制度
老三项 制度产生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初创时期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概述
新五项制度的作用
环境管理制度
新五项制度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新五项制度适应了中国的国情 推行五项制度,是强化环境管理的客观要求 推行五项制度,是环保部门自身建设的重大改革
推行五项制度标志着中国的环境管理已跨入实行定量和优化 管理的新阶段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
环境管理制度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 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 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