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世界园林发展阶段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原始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现代文明时期。
原始文明时期为园林萌芽阶段。
2、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世界园林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犷到精致。
3、工业文明时期园林阶段的特点:园林由私人所有向政府所有转化;园林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园林由视觉参观向环境效益转化;园林由精神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化;园林由盲目造园向专人设计规划方面转化。
4、现代文明时期园林阶段的特点:国营园林占了主导地位;城市规划时必须包括园林部分;园林规划中加强了植物配置;加强了审美构思;设置专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结构,园林规划时广泛利用了生态学。
5、美国园林学家奥姆斯特德开创了自然保护地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
6、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园林划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1)规则式园林指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形体的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呈前后左右对称1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台群多采用几何形体;植物配置等多采用对称式,其株距相等,外形多修剪成一定的形式。
这种表现人为控制下的人工图案美的园林形式,就称为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
(2)自然式园林指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在平面规划、园地划分上,随形而定。
园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形;广场、水池等形体多成自然性;树木的配合,株距不等,但基本配合多用自然丛植方式。
这种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显示纯自然之美的园林,这种顺乎大自然的规律,把大自然浓缩和模拟下来的园林形式,就称为自然式或自由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其代表。
(3)混合式园林一些园林学者认为规则式园林有些“矫揉造作,过于人为,显得呆板”。
而自然式园林又有些过于朴素,过于自然。
如能二者兼容并用,即因地制宜,灵活处理,如在园林人口处及其附近,建筑物附近采用规则式,而在远处采用自然式,这种园林方式,就称为混和式园林。
7、.把大自然浓缩和模拟下来的园林形式,就称为自然式或自由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其代表。
二、我国古典园林类型1、我国古典园林类型:自然风景苑囿;宫廷建筑园林;陵寺庙观园林;自然山水园林;写意山水2、我国最早期的园林形式,是指以围定的自然景区为主体,并配以少量人文景观的一种园林。
3、宫廷建筑园林指以宫廷建筑为主体,辅以动物和植物的园林,也称皇家园林。
4、陵寺庙观园林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包括陵园、墓园、寺园、庙园、观园。
陵园是指帝王的墓地,多呈墓群。
墓园是指帝王下属的大臣及历史名人的墓地。
寺园指为佛教、道教、山川神灵及历史名人而在名山秀水之地修建的纪念性的,以建筑为主体的一种园林。
庙园为我国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园林建筑,规模又小有大。
树木以松柏为主。
观园是道教的庙宇,死如宅院,规模小,也多修建在风景名胜之地。
5、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
6、自然山水园林是以自然景观(山、水)为主体的,配以建筑、古代文化、文物等的一种园林。
如西湖、洞庭湖、太湖、长白山的天池。
7、写意山水园指具有诗情画意等审美境界达到最高层次的一种园林,也可成为文人园林。
例如:南北朝时代南朝湘东苑;北魏洛阳的西游园;唐代宫苑;东晋的沧浪亭;宋代的拙政园。
8、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
9、我国古典园林突出特点。
我国园林突出特点是山水园林,但各个时期又各有其特点,(1)夏商周时期开创了我国园林最初形势——囿。
囿以自然园林状态为主,场地广阔,辅以少量建筑,动植物多为自然生成,野趣味浓,以游猎、骑射、观看等为主要娱乐活动形式。
(2)秦汉时期在囿和苑囿的基础上,宫苑建筑得到大发展。
所以,此期的园林特点是以宫室建筑为主体,配以山、水、植物和动物。
对宫室建筑的选址、建筑的式样、数量、规模等都非常重视,真可谓"离宫别馆相望连属,宏伟壮观威严非凡"。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时间的战乱,文人和画家们厌烦社会,纷纷走人山区、农村,欣赏大自然,歌颂大自然的山山水水,真可谓"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此时期,在文学、美术上崇尚自然和田园生活,进而兴起了自然山水园林。
所以,此时的园林从地址和内容上都发生了更,从城市转向城郊和山村,从宫苑建筑转向大自然,成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园林特点。
(4)隋唐宋时期此时期,由于"山水画"和诗的大发展,不仅直接反映自然山水本身的壮美多骄,而且加大了人为艺术的手法,用诗情画意来美化它、歌颂它,使他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所以,此期的园林特点是诗情画意的园林,也称文人山水园林或写意山水园林。
园林迸人全盛时期。
(5)辽夏金元时期本时期的园林发展,除西夏在宁夏银川有所发展外,多限于燕京地区的山水宫苑,创意较少,但对前代的园林进行了保护。
(6)明清时期此期的园林不仅继承了前代园林艺术,而且更加大了园林技巧,使我国的自然山水园林传统风格逐步巩固和成熟,并在质量上、艺术上、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境地。
第一章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园林一、经典园林1、我国商代有条件营造园林,开始营园的条件:园林起始的条件园林的主要功能是游恿和观赏。
既然这样,得有玩的时间、玩的地点和构筑供游玩的形式,这就需要社会具有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技艺,要求有较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园林形成的基础。
在奴隶社会之前,古人群居在一起,整天忙碌着,靠打猎、采集野果来维持生存,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连生存的基本资料的获得都很困难,那时是不可能有园林的。
即使到了逐水草而居和游牧生活的部落时代,同样也是无条件开始营园的。
事实证明,只有到了奴隶社会,确切的说只有到了商代才有条件开始营造园林。
那么开始营园的条件有:(1)多数人由漂泊不定开始过着定居生活。
(2)农业生产占有主导地位,并开始了饲养牲畜。
(3)生产力较为发达,有了较多的剩余劳动果实。
(4)有了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
(5)有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有了经商、艺术、科学技术及行政管理等诸方面的分工。
(6)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艺术开始较为发达。
2、园林的主要功能是观赏和游憩3、囿就是人们对一定的地域用篱笆或墙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也可以在其中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
4、商代创造了我国园林最初形式——囿,代表作品有:鹿台;桑林之野;桐工;沙丘;百泉。
(1)鹿台是商最后一个帝王辛,大兴土木,修建宏大的宫室,除有通神、游赏的功能之外,还兼有国库的性质(2)桑林之野是一处远离都城的风景胜地,是一桑树为主的一片广大风景林。
(3)桐宫远离都城,以桐树为主的一个风景名胜地,内有离宫。
5、周时期经典园林(1)周文王的灵台、灵沼和灵囿适宜观赏动物为主,植物则最终在实用,而观赏为辅,同时还可以能有政治寓意。
兼有游赏、望气、通神的功能。
另外其主体明确,能游、能赏。
优游上的对象和内容,有阜原、池沼、动物、植物、树木、花草,更有景点建筑,这些都是人为加工创造的。
可以说它是人为艺术与自然风景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人文景观,标志着我国古典园林的真正开始。
(2)章华台为人工开掘的三面为水池环抱,临时成景。
水源引于汉水,并可提供水运交通。
是我国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的首例。
(3)吴王夫差姑苏台是我国园林向前跨了一大步,再造景上对后世园林建设也有了很大启发。
二、园林特色1、园林孕育(1)屋居变化:穴巢居、茅屋居、地面屋居、土坛木架屋居,并开始出现前庭绿地(2)农业变化: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园田的发展,在宫室附近出现了园田。
(3)猎场变化:狞猎、游猎、畜牧、养殖。
2、园林起始(1)夏时期将珍稀动物作为观赏游乐的主要内容,有了囿的雏形。
(2)商时期开始出现内容比较丰富的囿,"猎、游、观、息"等功能具备。
(3)周时期囿到处可见,不仅帝王有,侯王也有,并各有规格要求,而且向苑囿方向发展。
3、园林发展:宫室变化随着帝王的不断依次变更,其宫室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宫阙、都城、离宫别馆。
夏时已具雏形。
商时有所发展,较为宏大。
周时发展较快。
并制定了城郭大小等级制。
宫室前有庭院,内有花草,宫室外有园田。
4、园林创新(1)精心设计:周文王的灵台、灵沼和灵围融山水、建筑、动物、植物为一体,精心设计,精心配置,开创了园林发展新阶段。
(2)开凿天池:吴王夫差在姑苏山中开凿天池,水可贮、可游、可运,在我国园林中史无前列(3)龙舟水戏:吴王夫差在天池中造青龙舟,与西施水戏,更是前所未有(4)海灵馆:吴王夫差在姑苏山中作海灵馆,相当今日的水族馆,可在宅内观赏水中的鱼,且有专人护养,这更是前人未有。
(5)水池环抱:章华台临水而建,三面为人工开凿的水池所环绕,并引汉水灌人。
这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为史书记载之首例。
总之,这个时期商朝开始有了园林,并以围的形式出现。
周朝发展了园林,并有所创新,对后代园林发展有很大启迪作用。
第二章我国秦汉时的园林一、经典园林1、秦时期经典园林(1)咸阳皇宫群建设规模宏大,中心突出,宫馆迤逦,范围空广。
(2)阿房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它的总体设计和风格完全符合帝王之都得要求,是秦都咸阳宫殿的后期着和最大者,他带信宫而起,是皇帝举行大朝的朝宫,是秦皇威严的象征。
阿房宫是由阿城、前殿和门阙等三部分组成。
(3)秦始皇陵陵园规模宏大,分内外两城。
南部室陵园中心,内城方形,外城长方形。
陵内建有宫殿,宫殿内设有各种奇器珍物。
(4)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求,秦始皇在全国范围修筑“弛道”,以咸阳为中心,“洞穿齐燕,南极吴楚。
江湖滨海必至”。
2、西汉长安最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1)长乐宫布局严整,四面有门,以东西门为正门,各置门阙。
其中轴线上的主要宫殿由前殿、临华殿和大厦殿,其余个殿分列左右。
殿屋均正向朝南,排列疏朗。
东部有池和台,是一组对称的建筑群落。
(2)未央宫始终是政治统治中心,位置偏西,故有“西宫”之称,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最长的宫殿。
(3)甘泉宫是西汉王朝的行宫,规模庞大,仅次于未央宫。
3、东汉广成苑:以大水面为主体,在水滨建观榭,设堤台,铺绿莎。
以山石为主的景区迥然异趣,别是一番天地。
4东汉上林苑:作为皇家禁苑,是专供皇帝游猎的场所。
这也证明了“古谓之囿汉谓之苑”的发展事实。
(1)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宫城,与长乐宫、未央宫不同,它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2)昆明池初衷是着眼于军事目的,要营造一个水军操练的内陆湖海,而后来变成皇帝泛舟览胜的场所。
(3)太液池太液池起土建台,称渐台高20余丈,台上建阁,极为壮观。
台下水击石壁,浪花飞溅,有声有色液池高岸环周,碧波荡漾,犹如"沧海之汤汤"。
犹如天仙胜境。
太液池岸还用玉一镐美丽的天然图画,使人退思,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