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我国的国情1.发展状况不发达。

生产商品的科技含量比例小,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低,生产现代化的水平差。

2基本制度不完善。

政治经济文化3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亟需完善。

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配置、经济模式等4国民教育状况。

人口素质低,文化程度不高5社会阶层结构现状:社会阶层结构趋于多元化;会阶层结构不均衡6民族特点------民族成分众多,分布广、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差异大。

7文化特点------多元化、大众化、商业化8人口状况: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分布不均(中西部、城乡分布不均),向老龄化发展9自然资源,资源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自然资源的缺口日趋增大10国际环境:第一,全球反恐的压力减轻,“中国威胁论”再次升级。

第二,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举步维艰,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处于恶化状态。

第三,世界政治处于剧烈的动荡时期,我国外交面临重大的考验。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竞争对手的兴起,全球某些制造产业从我国向其他低成本国家转移的现象开始出现。

第五,从美国的全球战略来看,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略东移对中国非常不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对我国有何启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本质和关键所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中国的国情,不但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且还必须搞清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搞清楚什么是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在现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陈独秀关于革命发展阶段的“二次革命论”与戈尔巴乔夫的和平演变认识是否有相同之处?一是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二是否认共产党的先进性。

三是都属于右倾错误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规律是什么?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现实选择。

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所必须经过的一个大的社会形态。

它存在着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

其最明显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生产方式中脱胎出来的。

它相对于不发达的物质生产,不可能完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是在人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认识、理性把握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通过自己的发展、壮大而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把发展生产力和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当作己任。

第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在竞争中并存发展。

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当代资本主义性质不同,但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关于发展阶段认识上出现失误的原因分析:一是对社会主义停留在一般概念化的认识上,没有从实际出发判定本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二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认识,没有把社会主义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阶段。

三是没有及时敏锐地认清时代主题的转换,对资本主义存在的长期性估计不足。

四是过分夸大变革生产关系的重要性,忽视了社会发展变革中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一方面指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指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一层含义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即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

经济上: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建立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已经确立,国家的一切权力已经属于人民。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第二层含义指明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即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不发达的阶段(不成熟、不完善),而不是比它更高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从经济发展看。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从经济体制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人民生活看。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A.它是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的科学结论。

B.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

C.它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现阶段正确路线的根本依据D.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政治民主建设看。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从文化建设看。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社会建设和管理看。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从对外开放看。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区别→1社会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经济基础不同:前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只是掌握了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后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主体,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3主要矛盾不同: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而后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根本任务不同:前者的根本任务除了发展生产力以外,还要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 而后者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依据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B.我国的现实状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宏伟目标,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2国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它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它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是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它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一,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决定的。

第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三,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第四,是充分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反“左”又要防右第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还必须提高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1经济建设目标。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2政治建设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文化建设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社会建设目标。

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主体价值实现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对国内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它是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小康的目标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提出全面小康社会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改革的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