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1民俗概述
民俗的变异性 是指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民俗的变异往往是由于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决定的。
民俗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选择性
云南蒙古族又称喀卓人
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的原因
麦客:中国·铁与镰刀的冲突 (NHK2002)
2.政治的原因 某些民俗的形成、
发展、流变与消 亡,发端于官方。 因为政治原因, 民间自发形成、 改变或取消某些 民俗。
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文艺、民间哲学伦 理观念等
语言民俗 民俗语言: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 流行语黑话、酒令等;民间文学:神话、民间 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等
第二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扩布性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五)民俗的规范性与服务性
民俗的扩布性 ——民俗文化的在空间上的横向伸展过程 扩布是有条件、有选择的。 传播方式有正常、非正常两种。
圣诞节报佳音 感恩节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p14
民俗的稳定性 是指民俗在流传中相对不变的特征。民俗一旦产生,就会 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长期相对固定下来,而成为 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民俗事象(又写作事项)
• 关于生产、生活、文娱、制度、信仰等 方面的民俗活动和民俗现象的总称,亦 可表示单一的民俗活动。
二、民俗的类型 P6
分类
主要内容
物质民俗 生产商贸民俗、衣食住行民俗、交通民俗、医 药保健民俗等
社会民俗 精神民俗
关于家族、亲族、宗族的民俗;关于村落、都 市、社会组织的民俗;关于人生仪礼的社会制 度民俗、岁时节日、民间娱乐民俗等
模式化不是随意的、临时的、即兴的,而通常是 可以跨越时空的,这就是民俗具有传承性、广 泛性、稳定性的前提。
模式化具体表现在: 1.形态、动作的模式化; 2.有相对稳定的套路招式; 3.具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一定的时空范围内,
有特定的文化意蕴)。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扩布性 P12
民俗的传承性 ——民俗文化的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 一代代延绵不绝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集体性(整体意识) p11 集体性,又叫社会性, 是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 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 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 并共同遵循的。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模式性 P17 民俗的模式性,或称类型性,是指民俗文化
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这种标 准既是一种定型化的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约定俗 成的行为方式。 民俗是由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的,因而一般缺少 个性。
天津杨柳青年画 连(莲)年有余(鱼)
唐代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 惠善淘(一作钩)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时尝得一鳞二 寸余,赪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 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 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 数百(一作里)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 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棲之下。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 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及洞节母往, 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 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返,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报庭树眠, 亦不之虑。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 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 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 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 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 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塚。 洞人以为媒祀,求女必应。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 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祭,至徵卒判时, 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渝。成式旧家人李士元所说。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 南中怪事。
作者:(美)露 丝·本尼迪克特著, 1946年正式出版。
用“菊”与“刀” 来揭示日本人的矛 盾性格,即日本文 化的双重性。
民俗(Folklore)——民间风俗 P3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
和传承的生活文化。(钟敬文)
民俗之“民”
过去的观念: 野蛮民族 农民 愚民
现代的观念: 民众、民间(非官方),有具 体差异的民族全体(非个体)。
民俗学
——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 第二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 第三节 民俗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一、什么是民俗?
G20菜单
《最忆是杭州》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节目单
1.《春江花月夜》琵琶演奏:赵聪 2. 《采茶舞曲》 3. 《美丽的爱情传说》小提琴演奏: 吕思清,越剧演员:茅威涛 谢群英, 舞蹈:刘福洋 骆文博 4. 《高山流水》古琴:金蔚 大提琴: 娜木拉 中国鼓:王佳男 5. 《天鹅湖》 6. 《我和我的祖国》演唱:廖昌永 徐子琪(童声) 7. 《月光》 8. 《难忘茉莉花》 9. 《欢乐颂》
身着民族服饰的昂山素季
非官方
非个体
苏格兰方格裙
民俗之“俗”
过去的理解:p4 文化遗留物 精神文化 民间文学 传统文化
民俗之“俗”——生活文化
历史的,也是现实的; 乡村的,也是都市的; 精神的,也是物质的。
它是适应我们的各种生活需 要产生的,也是为人类的各 种生活存在和发展服务的。 与精英文化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