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推荐的著名书籍夏山学校心得----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夏山学校心得(一)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可他们的教育事业却往往令世人所担忧。
一直以来,教育都至关重要,但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无穷的关爱,你能想象在这样一个学校里的学生是怎样的吗?教育,两个普通的字眼,却是永远做不完的事业。
自由与关爱,又能有怎样强大的力量,来做好这一辈子的事业?《夏山学校》给了我们答案。
在这个无拘无束又充满爱的乐园,孩子们的成长究竟是怎样的呢......轻松的?放任的?无法无天的?放飞自由的乐园夏山学校是放飞自由的乐园,所有的一切都随孩子们决定。
他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以穿自己喜欢穿的衣物等等,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夏山学校的创办者是A.S.尼尔,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他实行了绝对的“自由发展”,使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办学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
我认为这种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思想真的非常难得,创办没有管训、指导、约束的学校,这是得有多大的勇气啊!教育家尼尔经得住旁人的不理解与家长的埋怨,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果然取得了成功。
也用事实证明了“自由发展”是可行的,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自由,就是没有约束,这样才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支持夏山的人很多,不同意的也不在少数。
也许他们觉得这与放任孩子没有什么区别,觉得这样下去,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孩子们非但不能好好地健康成长,还会由小时候所谓的“自由”发展成长大后的为所欲为。
我是支持夏山的,自由与放任虽意思相近,本质却是不同的。
夏山的自由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与敢于发现的创新精神。
充满关爱的天堂夏山学校是充满关爱的天堂,老师学生人人平等。
在普通的学校中,老师似乎被冠上了“永远正确”的代名词,夏山就不同,学生能任意指出老师的缺点,师生之间没有对错之分。
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校长与孩子们的爱也感人至深。
哪个孩子打碎了玻璃,校长会怎么做?打他?骂他?都不是,而是让他继续打;那结果就出人意料了:那孩子愿意赔,校长却不需要,还是一位陌生人听了此事后给了校长一英镑呢!我对校长对孩子们的关爱深有体会,孩子们可以损坏公务,可以采摘花木,校长从来不责骂,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这样做的对错,也让他们拥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忆《窗边的小豆豆》通过《夏山学校》,我回忆起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书中的巴学园不就是夏山学校的翻版吗?其实,“夏山学校”就是小豆豆的学校“巴学园”的原型。
这两个学校都是自由的,是友爱的,在别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进了巴学园后不也变成里一个正常的小朋友吗?这都是巴学园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小豆豆。
小豆豆就如夏山里的许多问题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他们的潜能都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也都成为了优秀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业,关爱和自由是最好的教育。
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无穷的关爱,也许他们的潜能更能发掘出来。
可惜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可能无法那么快的实现......夏山学校心得(二)自从事教育事业以来,读了很多教育类书籍,但是当我读到《夏山学校》这本书之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在夏山学校,教育已经达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
校长尼尔的教育理想是:“对于是否上课,学生们拥有完全的自由。
他们可以选择上课,也可以选择不上课,如果愿意,他们甚至可以完全不上课......”这对于我们这种已习惯现行教育的规章制度而言,是否会相信世界上竟存在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学校?而这样的学校绝非天方夜谭,夏山学校证实了这一点。
在夏山,孩子们是被高度尊重的,是自有的;尼尔说:“要孩子做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对工作感兴趣、对友谊感乐趣、对爱情感快乐的人,或者让他成一个痛苦的、冲突的、恨自己和恨社会的人,这大权操在家长和老师手里。
幸福是怎样获得的呢?我的答案是----消除权威。
让小孩做他自己要做的人,不要教导他,不要教训他,不要勉强他上进,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
这也许不是你喜欢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采用我的答案,你应该自己去找更好的答案才是。
”夏山学校里的学生数量是极少的,也许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所以总和都没有我们现在一个班级的人数,然而在这里出来的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这些学生也许很多并非和常人完全一样,但是他们在夏山一点点地弥补他们的“缺陷”。
还记得其中的一个故事:“汤姆从5岁起就来到夏山,离开时已经17岁了。
这期间汤姆没有上过一节课,他几乎将所以时间都用在了手工房里。
在汤姆9岁时的某一天,尼尔(本书作者)竟一位地发现他在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便问汤姆是谁教他的。
汤姆回答尼尔是自学的。
在汤姆工作后,他的老板告诉尼尔,汤姆的最棒的员工,他从来不到在走,而永远都在跑。
”这个故事在说明什么?它说明一般儿童绝不是天生就由缺陷、胆怯或者呆痴,事实上,汤姆永远热爱生命的潜能。
在夏山,教育的目的即是:生命的目的,是愉快的工作和发现快乐。
教育不应该听了在知性上,教育应该包含了理性和感性教育必须注意儿童的需要和能力,儿童天性不具备利他主义,他还没能发展出成人的成熟的爱。
故事中的汤姆在慢慢长大,通过他的实践,道理和知识往往会更加深刻地印在他的脑里。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具有很高的期望值,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翻过的错再犯就要惩罚等等,老师的压力很大,孩子的内心也一直很焦虑,甚至对工作学习产生了恐惧感。
我们知道,人在没有恐惧的时候,心灵是绝对自由的,创造力也会随之显现。
所以教育应该从心开始,让学生和老师的心中不再心存恐惧,这样老师和学生才可能面对自己,发现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出来。
夏山学校心得(三)静静地半躺在床上,读完尼尔先生著的《夏山学校》后,确实感到一阵又一阵的热潮怦怦激荡自己的胸膛,我的脑子里浮想起了一幅又一幅教育的场面,我在不断地叩问自己: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想起念师范时,老师就对我们讲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
那么,我们所失掉的是鸟笼,而所得到的倒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
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整个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学校咧。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特质》)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内容之大,几乎无所不包,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慑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又想起一年多以前,在网上读到了山东教育记者陈为友来自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创新课堂的报告《开放,开放,再开放》:“这里取消讲台,教室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间是纵向排成的三排课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
而且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学生的发言几乎不用举手,不用请示,站起来就说......“无论何时,只要你来到这个偏僻的乡村学校,教室里,充斥你的耳鼓、撞击你的眼球、震撼你的心灵的,一定是这样生气勃勃、活力四射、充满竞争、个性张扬的让人激动的场面。
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
”当教育以如此美丽生动的生命形式展现在我面前时,我再次感到了无比的震撼,我被如此活泼的教学呈现形式所深深折服。
然而,当我读完《夏山学校》之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它让我想到了庄子的《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说我之前理解的教育还是有形的、可演绎的,夏山学校里的教育似乎已经达到了“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了。
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在夏山学校,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关学校和集体的事情,由学校自治机构----学校大会全体学生投票决定,校长也只有一票之权。
在夏山学校,是否上课,由学生自己决定。
曾经有个叫默文的学生从7岁到17岁在夏山待了10年,一堂正式课也没有上过,出校后同样成了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拥有幸福的生活、温馨的家庭。
他用自己的手艺赚了很多的薪水。
在夏山学校,要求老师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老师。
正如尼尔校长所说:“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
”尼尔用了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自己的信念,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夏山学校中的孩子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之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发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学习,充满自信,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
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太多的不可思议和不可想象,都在这里真实而又生动活泼地展现,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如何为生命奠基,如何自由发展。
在夏山学校,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管制。
我感受到的只是校长、老师和学生们脉搏一起跳动的声音,一起成长的快乐。
这种教育,已经超出形式、技能乃至内容的层面,没有固定模式,没有固定内容,它事实上已经超出了传统教育的理念,而上升到一种精神的层面和哲学的境界。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比海洋还要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我把夏山学校的教育比之为心灵的教育,只有我们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自由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
当传统的教育还在为课堂组织教学、道德教育、传授技能等争论不休的时候,当“爱的教育”还在谈论奉献、谈论爱与被爱关系的时候,夏山学校已经穿过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实现了教育心灵的交融和超越。
从这个意义上讲,夏山学校的教育无疑超越了“爱的教育”,《夏山学校》一书无限地拓展了我们教育想象的空间。
当然,这种教育可能会更多地让我们引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
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也应该站在坚实的大地上,多几次仰望星空聆听天籁的机缘,以填实日渐空虚和贫乏的心灵吗?夏山学校心得(四)选择共读《夏山学校》这门课程,源于参加新教育的学习时,很多老师在讲座中,在交流中提及过这本书,未开始读,名气早已与所耳闻,所以很庆幸能加入这次的学习。
花王老师布置了我们第一次的预习作业:要求通读全文,找全书的关键词,并简单介绍,再梳理夏山学校和自己教育观念的异同。
这几天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捧着这本书来读。
《窗遍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和这所夏山学校还真有许多相似之处,准确来说,夏山学校是巴学园的原型。
在夏山,提及最多的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