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 0 1 0年10 月目录1 说明 (1)2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1)2.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1)2.2 建设目标与思路 (1)2.3 建设内容 (1)2.4 工程建设必要性 (2)3 环境现状 (2)3.1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2)4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4)4.1 协调性分析 (4)4.2 环境影响识别 (5)5 湘江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5.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5.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9)5.3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6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1)6.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1)6.2 鱼类保护措施 (13)6.3 陆生生态保护 (19)6.5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20)6.6环境管理 (20)7 建设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 (21)8 环境可行性分析 (22)9 评价结论 (23)1 说明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受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委托开展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2010年10月完成其初稿,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并经过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同意,向公众公开本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2.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规划范围:湘江干流松柏~城陵矶497公里;规划的现状基础年是2009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

2.2 建设目标与思路规划目标:全面加快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到2015年,湘江松柏~衡阳58公里航段和大源渡~城陵矶377公里航段分别达到规划的III级和II级标准,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为87%。

建设思路是:航道整治工程与梯级建设相结合,加快实施已建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升级扩容工程,全面提高湘江高等级航道的通航条件和船闸通过能力。

2.3 建设内容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总体方案是:建成两个枢纽、系统治理一段航道、建设两个已建枢纽的二线船闸,即:(1)完成“十一五”跨“十二五”期在建的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并将长沙枢纽~株洲段航道由Ⅲ级标准提高到规划的Ⅱ级标准;(2)2011年~2014年,开工建设土谷塘航电枢纽,并将衡阳~松柏段航道由Ⅴ级标准提高到规划的Ⅲ级标准;(3)2011年~2014年,开工建设湘江株洲枢纽~城陵矶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4)2012年~2015年,开工建设株洲航电枢纽的二线Ⅱ级船闸工程;(5)2014年~2017年,开工建设大源渡航电枢纽的二线Ⅱ级船闸工程。

2.4 工程建设必要性本建设方案的实施是加快建设湘江沿江经济走廊,适应腹地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是适应船舶大型化,打造湖南省江海直达便捷运输快速通道的需要;是充分发挥湘江水运资源优势,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得需要;是促进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满足湘江水运集装箱快速增长的需要。

3 环境现状3.1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a) 地质环境湘江两岸分布的主要地层岩性为元古界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变质岩;泥盆、石炭、二迭、三迭、侏罗系的灰岩、砂页岩、煤层;白垩~下第三系红色岩层及第四系河流冲积层等。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湘江干流湘阴~岳阳一带震动峰加速度为0.1m/s2,所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七级;长沙~湘潭一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m/s2,所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六级;其它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m/s2以下。

b) 气象气候湘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丰沛,年内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之间,夏热冬冷,暑热期长,形成了流域内高温多湿的气候特征。

c) 水文泥沙湘江支流已建成涔天河、双牌、东江、欧阳海、青山垅、酒埠江、株树桥、官庄、水府庙、黄材等10座水库,水库集水面积之和达25963km2,占湘江面积的27.4%。

湘江干流已建和在建的潇湘、浯溪、湘祁(归阳)、近尾洲、大源渡、株洲、长沙7座枢纽,可调节库容小,无调洪能力,仅能对枯水时段进行适当的调节。

因此,这7座枢纽对湘江径流影响较小。

湘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3月~7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6.6%,其中5月最大,占全年的17.3%;8月~翌年2月径流量占全年的33.4%,其中1月最小,仅占全年的3.3%。

湘江枯水径流一年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10月至翌年2月的冬季枯水,这5个月的平均径流只占年径流量的21.2%,如湘潭站历年实测最小流量为100m3/s(1996年10月6日)。

d) 水环境评价范围内主要排废水行业集中在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采矿及洗选业、电力、机械制造、医药行业,具有工业布局范围窄、能耗大、污染严重的特点。

评价范围内主要的污染物是COD和氨氮,特征污染物是As、重金属和石油类,并且各地市的重金属污染的种类有所不同。

衡阳主要是砷、镉和铅;株洲主要是镉、汞、砷等;湘潭主要是总铬、镉、砷、石油类;长沙主要是砷、石油类、镉;岳阳市主要是铅、总铬。

根据湘江的16个省(国)控断面的监测数据,地表水水质总氮全部超标,其他指标均符合相应的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

e) 底泥重金属评价江段重金属污染严重,工程江段底泥污染物主要为Cd、Hg、Zn。

其中,镉最高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423.3倍,汞最高超标71.7倍,锌最高超标17.1倍。

f) 环境空气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港口和长沙综合枢纽SO2、NO2和TSP均达到相应标准,拟建土谷塘坝址、株洲铜塘湾、长沙霞凝港PM10出现了超标的现象。

g) 陆生植物湘江干流沿线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树种约700多种。

湘江沿岸由于人类开发历史长,对植被资源利用的多,保护的少,因此,湘江干流沿线周围基本以人工植被为主,野生的灌木丛杂草和少量常绿和落叶阔叶树木,主要依附于山丘森林群落生长。

山丘森林植被以人工种植的针叶林为主。

主要树种为松、杉、柏科。

湘江部分河洲岛上也有陆生植物分布。

本规划方案影响区乔木树种主要有香樟、枫杨、法国梧桐、柳树、水杉、朴树、薄壳核桃、银杏等34个品种,其中朴树、薄壳核桃、银杏、香樟为国家保护的树种;地被植物主要有八角金盘、吉祥草、麦东、马尼拉等;藤本植物主要有凌霄、藤本七里香、紫藤等;竹类植物有青皮竹、紫竹、凤尾竹等。

h) 陆生动物湘江干流上游衡南、常宁、祁东等县市属森林动物区划的古北区与东洋区的交叉过渡地带,区域内约有各类野生动物200余种。

而湘江沿线多数地区普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型野生动物并不多见,种类及个体数均较小,常见的主要是一些小型有啮齿类动物、蛙类和鸟类,以及人工饲养的家禽家畜等。

湘江部分河洲岛上也有野生动物分布。

此外,东洞庭湖湿地是鸟类和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i) 水生生物2009年枯水期(11~12月份)、2010年丰水期(4~5月份)两次评价区共检出浮游植物计7门65属139种,以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9.737×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0.5784mg/L。

浮游动物80属161种,以原生动物为主,平均密度为1118.06ind./L,平均生物量为0.1769mg/L。

底栖动物40种,以软体动物为主,干流平均生物密度188ind./m2,平均生物量123.07g/m2。

j) 鱼类湘江水系鱼类共有11目24科152种,鲤形目鱼类的种类最多,有105种,占湘江水系鱼类总数的69.1%。

本项目共调查到鱼类93种,占湘江水系鱼类总数的61.2%。

其中近尾洲至大源渡江段29种,大源渡至株洲段32种,株洲至濠河口段46种。

调查采集鱼类中以鲤科鱼类最多,为54种,占总数的58.05%。

评价区内有国家1级级保护鱼类中华鲟和国家2级级保护鱼类胭脂鱼,基于鱼类资源的调查,中华鲟在株洲以下江段有捕获,在土谷塘库区没有记录;胭脂鱼属短距离洄游性鱼类,在本工程影响水域内已多年未发现,调查江段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的珍稀鱼类包括:胭脂鱼、长薄鳅、长身鳜3种。

土谷塘航电枢纽影响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有5个,分别是大堡产卵场、柏坊产卵场、松江产卵场、渔市产卵场和烟洲产卵场。

4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4.1 协调性分析本建设方案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发展、能源发展、资源环境发展规划的目标和方案相互协调,与湖南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港口布局规划相互协调、湘江干流航道发展规划,与长株潭及湖南省各地市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十一五发展规划相互协调,其实施将提升湘江的航道等级,在区域内逐步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水运和空运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促进工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和生态经济产业体系的布局合理化,促进各地市工业、农业和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对于维护长沙市城市景观、发挥湘江的生态调节功能,建设生态城市,开发湘江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方案实施符合《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和《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

4.2 环境影响识别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加快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到2015年,湘江松柏~衡阳58公里航段和大源渡~城陵矶377公里航段分别达到规划的III级和II级标准,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为87%。

建设思路是航道整治工程与梯级建设相结合,加快实施已建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升级扩容工程,全面提高湘江高等级航道的通航条件和船闸通过能力。

航道整治规划主要是对株洲市至上游的株洲航电枢纽坝址的24公里航道和长沙综合枢纽坝址至下游的城陵矶段146公里航道进行整治,以达到II级航道标准。

梯级建设主要是完成已经开工建设的长沙综合枢纽和规划建设土谷塘航电枢纽。

二线船闸升级扩容工程主要是由于航道等级的提升,实际过坝货运量持续增长,为进一步延伸2000吨级航道的服务范围,规划在株洲航电枢纽和大源渡航电枢纽增建二线2000吨级船闸,同时对现有船闸予以保留。

因此,规划内容与规划目标存在以下关系,见图0.1-1。

因此,环评识别出枢纽工程对环境影响较为显著,且各建设方案对地表水和水生生物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敏感性和累积性,它们是本次环评的重点。

图0.1-1规划内容与规划目标之间的关系根据环境资源现状和环境影响识别的结果,本规划实施的水环境敏感区包括衡阳松柏下河段,该区域水体中重金属Cd和As污染指数较高,底泥中重金属Cd和As的污染指数亦较高。

生态环境的敏感区是常宁张河铺至茭河口长达88km 的江段,该区域为湘江四大家鱼产卵场。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的结果和各规划方案的重要性、影响程度,并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将影响程度明显、作用时间长且不可逆的环境影响作为本次评价的重点,经筛选确定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见表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