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模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1.【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11月模拟试卷. 】(化学实验)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
2005年的《化学教育》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实验一、定性研究: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请回答:(1)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
(2)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
实验二、定量研究: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不考虑HClO的分解)。
请回答:(3)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CO2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
(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BL,发现B/22.4 moL 明显小于A/100 moL。
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
(5)实验后发现,装置Ⅱ中的液体增多了,其原因是。
答案.(1)CaCO 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 使Cl2+H2O HCl+HClO 平衡向右移动, HClO 浓度增大(2分)(2)Ca(HCO3)2( 写名称正确同样得分) (2分)(3)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 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2分)(4)碳酸钙与氯水反应生成的Ca(HCO3)2再受热时,除生成CO2外,还生成了CaCO3(3分)(5)从圆底烧瓶蒸出的水蒸气在广口瓶中冷凝、聚集(3分)3.[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11月模拟试卷]【实验化学】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
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本实验中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2所示)。
⑴图1烧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⑵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有:① ;② 。
⑶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
将铜粉在仪器B 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
向反应液中加FeSO 4或Fe 2(SO 4)3,即发生反应。
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 到3~4,产生NaOHNaOH 溶液图1 图2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
(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
②方案2中甲物质是(填字母序号)。
a、CaOb、CuCO3c、CaCO3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将3.2g铜丝放到45 mL 1.5mol·L-1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
加入18mL 10%的H2O2,反应0.5h后,升温到60℃,持续反应1 h后,过滤、蒸发结晶、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10.6g。
请回答下列问题:③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
④上述两种氧化法中,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填“第一组”或“第二组”),理由是、、。
答案..⑴Cu+4 H++2NO-=Cu2++2NO2↑+2H2O3=3Cu2++2NO↑+4H2O (2分)或3Cu+8H++2NO-3⑵防止倒吸(1分) 有害气体能被完全吸收(1分)⑶①坩埚(1分) ②b(1分) ③防止双氧水分解(1分) 酒精与水互溶且极易挥发,减少晶体溶解(1分) ④第二组(1分) 第一组方案1需要灼烧,多消耗能源(1分);第一组方案2所得产品含有铁元素杂质(1分);而第二组方案几乎不产生有害气体,且所得产品纯度较高(1分)4.[常州市青龙中学19届高三化学模拟试卷](12分)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铵态氮肥。
下表是硫酸铵化肥品质的主要指标。
指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标项目白色结晶,无可见无可见机械杂质外观机械杂质氮(N)含量≥21.0%≥21.0%≥20. 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本地农业生产服务,对某农用品商店出售的一等品硫酸铵化肥的品质进行探究。
[观察外观]该硫酸铵化肥无可见机械性杂质。
[实验探究]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填“浓硫酸”、“稀硫酸”或“水”)(2)实验过程中,需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加热的原因是[交流讨论]甲同学: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硫酸铵化肥的含氮量可能偏高..,因为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乙同学:实验装置中还存在另一个明显缺陷是:经过大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针对甲、乙两位同学指出的实验装置中存在的明显缺陷,需改进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
[探究结论]称取13.5 g硫酸铵化肥样品,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测得实验后B装置增重3.4 g。
则该化肥(填“是”或“不是”)一等品w.w.w.k.s.5.u. c.o.m答案.(1)NH4+ + OH— NH3↑+ H2O (2分);稀硫酸(2分)(2)使硫酸铵充分反应完全转化为NH3(2分)[交流讨论] A、B装置间缺一个干燥装置(2分)缺少赶尽反应装置中残留氨气的装置(2分)[探究结论]不是(2分)5.([江苏常州市安家中学19届高三化学试卷]10分)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下图装置。
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1)①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理由是。
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__________ g(用代数式表示)。
(2)B装置的名称是。
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装置的作用是,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 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M 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b .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c .A 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d .气体进入D 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答案: ①FeS 、Fe B 装置增重,量气管有气体 ② 28007V (2)洗气瓶 2OH -+H 2S ====2H 2O+S 2- (3)证明H 2S 已被完全吸收 黑色沉淀 (4)硫 漏斗、玻璃棒(5) bc6.[常州国际学校19届高三化学综合测试 ](12分)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得硫酸铜。
I .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2所示)。
(1)图1分液漏斗内装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
(2)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与图1相比,图2装置的明显优点NaOHNaOH 溶液图1 图2是。
II.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方案1:将铜粉在坩埚中反复灼烧,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向反应液中加FeSO4或Fe2(SO4)3,即发生反应。
反应完全后加CuCO3调节pH到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得CuSO4·5H2O。
滤渣可循环使用。
(3)写出加入FeSO4或Fe2(SO4)3后发生反应的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将少量铜丝放到适量的稀硫酸中,温度控制在50℃。
加入H2O2,反应一段时间后,升温到60℃,再反应一段时间后。
过滤、蒸发结晶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
(4)其中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的目的是;若需要得到25.0 g 硫酸铜晶体,至少需要30%(密度为 1.1g/cm3 )的H2O2 mL。
(5)上述两种氧化法中,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填“第一组”或“第二组”),理由是。
答案.(1)浓硝酸(1分) (2)防止倒吸(1分) 、有害气体能被完全吸收(1分)(3)4Fe2+ + O2 + 4H+=4Fe3+ + 2H2O 、2Fe3+ + Cu=Cu2++2Fe2+ (写出1个反应式给1分,全写出给2分,不必考虑反应顺序)(4)除去硫酸铜晶体表面杂质,硫酸铜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小,用酒精淋洗可减少硫酸铜晶体损失(2分) 10.3 (1分)(5)第二组第一组方案1需要灼烧,多消耗能源;第一组方案2所得产品含有铁元素杂质;而第二组方案几乎不产生有害气体,且所得产品纯度高(本小题共2分)7.[常州国际学校19届高三化学综合测试](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FeCl3样品(只含少量FeCl2杂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操作:w.w.w.k.s.5.u. c.o.m①称取a g样品,置于烧杯中;②加入适量盐酸和蒸馏水,使样品溶解,然后准确配制成250.00mL 溶液;③量取25.00mL步骤②中配得的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水,使反应完全;④加入过量氨水,充分搅拌,使沉淀完全;⑤过滤,洗涤沉淀;A B C D E F G ⑥ 将沉淀转移到某容器内,加热、搅拌,直到固体由红褐色全部变为红棕色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
请根据上面叙述,回答:(1)上图所示仪器中,本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是E 和 (填字母)。
(2)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样品中的杂质Fe 2+有较强的还原性,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2+ + ClO 3— + = Fe 3+ + Cl — + H 2O从理论上分析,上述实验中若将氯水改为NaClO 3时,对实验结果造成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等物质的量的NaClO 3与Cl 2的氧化效率之比为(4)第⑥步的操作中,将沉淀物转移到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m 1g ,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m 2g ,若m 1与m 2差值较大,接下来的操作应当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