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新文化运动课件
——陈独秀《警告青年》
思考:据材料四分析陈独秀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和 旧宗教的原因。材料五中他是如何重塑新文化的?
新文化如何塑造新国民
反对原因—— ➢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和旧宗教违背了“民主”与 “科学”的精神 如何重塑—— ➢强调培养国民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体现“破”与 “立”的统一
新文化如何塑造新国民
“北大三兔”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最 杰出的知识群体。蔡元培认为“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方针。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 的旗手,五四时期的总司令。20多岁的胡 适学贯中西,是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 和文化界的领袖。
“北大的钟声”
油画左前方的辜鸿铭和右后 方的李大钊分别是主张旧学和 倡导新文化的代表人物,油画 中他们置于蔡元培的左右,突 显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主题。
一本杂志
青年的良师益友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两个阶段
前期 1915-1917年:“三提倡三反对”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
后期 1917-1919年: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主流
“北大三兔”
时间 1915 1916 1917
1918
新文化运动大事记
重大事件
关键文句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陈独秀指出“ 与 ”是当今人类
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社会进步的两大因素
《青年杂志》改为《 》并 新文化运动者提倡 ,对封建传
迁往北京,成为活动阵地
统道德进行猛烈地批判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提出“ ” 方针,胡适发表《 》、陈独秀 发表《 》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思考: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器物”“制度”上的不足?新文化 运动者为什么以“文化”来启蒙?
温故知新
抵抗派和洋务派
西方器物
维新派和革命派
西方制度
洋务运动是器物的觉悟,戊戌变法是制度的觉悟,我 们现在需要的是伦理的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概念解读:新文化运动
材料六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 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 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 材料七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王雕塑之 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新文化如何塑造新国民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 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 术、旧宗教。”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 我有心思,自崇所信。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 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在形式上倡导白话文, 内容上提出建设新文学
在
鲁迅发表《
》
把 形式与 内容结合起来
李大钊发表《
》《
》 首举社会主义大旗,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大事记
教材编写的内在逻辑—— 围绕“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展开
➢一本杂志:《新青年》 ➢两个阶段:1915-1917;1917年后 ➢三个代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 ➢四大诉求: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新文化如何塑造新国民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民主政治,果能实现与否, 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 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陈独秀《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 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思考:据材料二、三,分析陈独秀提倡的“民主”“科学”的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材料八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 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思考:据材料六分析新文化运动者为什么把矛头指向封建伦理道德? 据材料七、
八,分析李大钊和胡适分别从什么视角批判孔子?
新文化如何塑造新国民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 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的一场以西方思想文 化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目的 是要打破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建立起真正资产阶级 共和国。
第一环节 走进新文化运动
依据教材内容,梳理“新文化运动大事记”, 构建起时序脉络,圈划出关键文句,体会教材编 写的内在逻辑。
指向原因——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旧道德使人丧失了独立自主 人格,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奴隶
批判视角—— ➢李大钊从孔子与君主专制的关系入手,强调反对孔教 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胡适从孔子与封建礼教的关系入手,批判 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纱锭 资本(百万
一战期间资本主义发展
《临时约法》 袁世凯祭孔称帝
政治
北洋军阀的 黑暗统治
专制独裁 屈膝卖国
新
文 化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
运动Biblioteka 的民主共和观念背
深入人心
景
思想文化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尊孔复古逆流
第二环节 探究新文化运动
➢探究一:新文化如何塑造新国民 ➢探究二:探寻历史上孔子的境遇
高二历史课程专题三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 表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 本主张,认识新文化运动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温故知新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 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 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内涵是什么?其“新”在哪里?
新文化如何塑造新国民
民主 Democracy 德先生
——不仅是民主制度,更重要的是民主思想
科学 Science
赛先生
——不仅是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四大诉求
资产阶级 新文化
思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想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思想革命)
封建 旧文化
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学
(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应运而生?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刀大杀人多” “二十一条”
80 60 40 20
0 纱厂
1911年 19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