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源流

汉字源流

• 末:本义是树梢。 • 《说文解字》说:“末,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 引申为最后的:末日,末了; • 非根本的,次要的:舍本逐末; • 自谦之辞:末将、末技 • 细粉、碎屑:粉末、茶叶末等等。
• 指事字与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一个独体 实物的形象,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指事 符号,或者是抽象符号。
个新字来记录。 3.音近 颠——顶
假借字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 是也。 《说文解字 叙》
• 借一个现成的读音相同的字来记音, 这个字就叫假借字。
(1)由两个以上相同字符构成的,称 作同体会意字。 从比北众林
(2)由不同的形符构成的,称作异体 会意字。 休尖卡歪尘劣孬
• 叠罗汉式会意字:一般具有比原来字 素加强的意思。
• 众、焱、淼、森、卉、品、磊等。
• “皛饭”和”毳饭”的故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日,黄庭坚邀苏轼去吃皛(jiǎo)饭。 苏轼对夫人道:“黄庭坚读书甚多,他这皛饭 定是稀珍之物。”等苏轼到了发现桌上只有盐、 萝卜、米饭,知道被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 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 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 什么,最终还是去了。他们从早上聊到晚上。 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忍不住催问毳饭呢? 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 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 《说文解字》中,指事字只有125个。汉代 以后,基本上也没有再造指事字。
(3)会意字: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 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的, 通常是抽象的含义。
例如“不正”是“歪”,两棵树为“林”, 三棵树为“森”,草生田中为“苗”,人靠 在树旁为“休”,人在牢中为“囚”,上小 下大为“尖”等。
方法,用象形法造出的字是象形字。

象形字的种类:
人体类:人、手、口、舌、足、耳、目; 自然类:日、月、山、川、雨、云、水; 植物类:禾、木、竹、来、桑、栗、黍; 器物类:舟、刀、车、戈、斤、弓、几; 动物类:羊、牛、马、鱼、龙、虎、鹿;
象形字的发展与应用
• 汉字里的象形字并不多。《说文解字》里 象形字只有364个。汉代以后,1000多年来 只造了“伞”、“凹”、“凸”等几个少 数的象形字。
• 象形应用十分广泛,经常可以用来描述事 物特征,如:“八字胡”、“人字梁”、 “工字楼”、“之字路”、“十字路口”、 “国字脸”、“一字长蛇阵”等等。
(2)指事字: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 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 的字是指事字。
指事字的种类:
一种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一、二、三、 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
•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 出来的造字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1、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含义;
• 2、造字功能强。
• 《说文解字》中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 指事字多很多。
(4)形声字:
形声由表示意义类属的形旁和表示读 音(韵母的音)的声旁组成,用这种造字 法造的字叫形声字。
左形右声: 河,晴
右形左声: 胡,剃
上形下声: 空,芳
下形上声: 勇,盛 外形内声: 阁,固
内形外声: 闻,问
形声字的两大优点:
• 1、有表声成分; • 2、造字方法简单,便于延伸拓展。 如:用“方”作声旁,配上不同的形旁,可
以构成“防、纺、访、坊”等。 形声字的形旁在一些字里还可以作声旁;如
“山”在“峰”、“岭”中是形旁,在 “汕”、“讪”中就成为声旁。
汉字源流
三、汉字结构与造字法
汉字的结构
1、“六书 ”——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第一个运用“六书”理论全面分析汉字的 人:《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的许慎
第一本字典、文字学专著 第一个创制部首的人
汉字的构造方式: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1)象形字: 象形法是摹拟事物的外部形状造字的
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 的,如“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 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
字源示例
• 本:本义是树根。 • 《说文解字》说:“本,从木,一在其下,
木下曰‘本’。” • 引申为事物的根源——根本 • 资金的来源——本钱 • 初始的含义——本意
字源示例
转注字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 是也。 《说文解字 叙》
• “建类一首”——转注出来的字和本字 属于同一个部首。
• “同意相受”——转注字和本字意义 相同,可以互相注释。
转注的条件
1.同部(形似) 考——老 考是老的转注字,从老分化出来。 2.同义 吃——喫、食 • 同一个意义,在方言中读音不同,造一
形声字的应用与发展
• 由于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有很大 的局限性,而形声字是创造新字的一个很 好形式。于是,形声字大量产生。
• 在甲骨文里,形声字仅占20%,而在《说 文解字》里,形声字占82%,在《康熙字 典》中,形声字约占总字数的90%。
•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指事、象形、形 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 借二者,字之用也。”
字源示例
• 再比方说,“东”的字源也只能从繁体字中 才能分析出来。
• “東” 由“日”和“木”组成,意思是太 阳(日)从树(木)后边升起来的方向正是 东方。
字源示例
• 又如学习的“习”字,也很难看出它的字 源。

• 繁体的“习”是由“羽”和“白”组成。 “羽”指鸟的翅膀,“白”是“自”的变 形,合起来是小鸟自己用翅膀反复练习学 飞的意思,引申为学习的“习”。
难以解释的会意字
有些会意字很难理解:
• 奔——犇 粗——麤
• 据说,苏东坡就此问过但是喜欢分析汉字的王安 石。苏说:牛又粗又大,走路很慢,为什么用三 个牛来表示快跑的“奔”?鹿又高又细,跑起来 很快,为什么用三个鹿来表示粗大的“粗”?王 安石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
破体会意字
有些会意字由于字形变化太大,现在已经 看不出它的字源了。 • “男”——“男” (力、田为“男”) • “妇”——“婦” (女、帚为“妇”)符合当时“男耕女织” 的社会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