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轴向的拉伸与压缩
0 const
0 const
A FN
FN
A
符号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讨论:如图所示两根杆件的正应力分布情况。
F
F (x) F
A( x)
x q
F ( x) 2qx
A
q x
( x) FN ( x)
A( x)
工程力学系
F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2、内力图——轴力图
轴力图:表示轴力沿杆轴变化的图 例:画出图示杆件的轴力图。
解:(1)计算各段轴力 AB 段: FN1 F BC段: FN2 F CD段: FN3 2F
(2)绘轴力图 选截面位置为横坐标;相应截
面上的轴力为纵坐标,根据适当比 例,绘出图线。
设正法 求轴力时,外力不能沿作用线随意移动 截面不能刚好截在外力作用点处
实验标准:国家标准《金属拉力试验法》 (GB 228—87); 实验条件:常温(室温)、
静载(加载的速度要平稳缓慢); 实验设备:对试件施加载荷的万能材料试验机;
测量试样变形的引伸仪。
实验记录:拉伸图:横坐标—Δl,纵坐标—P; 应力—应变图:横坐标—ε ,纵坐标—σ 。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力学系
思考: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1、建立强度条件时,为什么要引入安全系数,安全 系数如何选择?
2、为什么强度极限的安全系数大于屈服极限的安全 系数?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2-5 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1、纵向变形 F
b1 F
l
b
l1
纵向的绝对变形
l l1 l
纵向的相对变形
l
实验表象 2、应力随应变非线性增长。非线性
不可由线性虎克定理近似代替;
3、破坏形式为出现与轴线成45度角
的裂纹。
c
参考值 强度极限: c
b
o
实验结论 不可用拉伸实验代替压缩实验来测出所需的参
考值,因为 c 2 ~ 5 b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思考:
1、试解释铸铁在轴向压缩破坏时断裂面与轴线成 45 的原因(材料内摩擦不考虑)。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4、桁架的节点位移
桁架的变形通常用节点的位移表示,现以图示桁架 为例,说明节点位移的分析方法,求B点的位移。
解:1)利用平衡条件求内力
FN1 FN 2 cos 0
FN 2 sin F 0
FN1
F
tan
,FN 2
F
sin
2)沿杆件方向绘出变形:拉力伸长;压力缩短 3)以切线代替圆弧,交点即为节点新位置。
l
——纵向线应变,拉应变为正,压应变为负。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2、虎克定律
实验证明:
l FN l EA
式中: E ——表示材料弹性性质的一个常数,称为 拉压弹性模量,亦称杨氏模量。
EA ——反映杆件抵抗拉伸(或压缩)变形的 能力,称为杆件的抗拉(压)刚度。
虎克定律的适用条件:
(1)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即 P 。
实验试件:(a)圆截面标准试件:l 10d 或l 5d
(b)矩形截面标准试件(截面积为A):l 11.3 A 或 l 5.65 A
工程力学系
实验原理: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1、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低炭钢——含炭量在0.25%以下的碳素钢。
e
d
b c
a a
s p e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铸铁拉伸应力—应变图
实验表象
1、以弹性变形为主,且很小; 2、应力-应变曲线近似符合虎克定律,并以
割线的斜率作为弹性模量; 3、断裂时,断口处的横截面积几乎没有变化。
参考值
强度极限: b
b
o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5、脆性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同时存在弹性和塑性变形,塑性 变形较大;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2-1 §2-2 §2-3 §2-4 §2-5 §2-6 §2-7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与实例 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许用应力、强度条件 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拉伸或压缩时的静不定问题 应力集中的概念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f
b
oo1 Biblioteka 2o3 o4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四个阶段
塑性材料拉伸性能
两个指标 一个概念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四个阶段 弹性阶段
(oa段)
屈服阶段
(ac段)
强化阶段
(ce段)
颈缩阶段
(ef 段)
实验表象
参考值
1、只有弹性变形;
2、有符合虎克定理σ=Eε的线性阶段;
3、试样无明显表象。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观察拉压杆受力时的变形特点:
F
F
观察结果:1. 纵线与横线仍为直线,横线仍垂直于纵线; 2. 横线沿轴线方向平移。
假设: 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且仍垂直于杆件轴线;
平面假设
工程力学系
平面假设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横截面上没有切应变 正应变沿横截面均匀分布
F
x
=2.8o
锥度5o时, max 与 av 的相对误差<5%
=5.8o =11o
两端受均匀分布载荷时锥形杆x方向正应力分布情况
工程力学系
q
q x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F
一般l/h5时,可近似 使用拉压杆应力公式
FN 的适用范围:
A
1.等截面直杆受轴向载荷; (一般也适用于锥度较小( 5o)的变截面杆) 2.若轴向载荷沿横截面非均匀分布,则所取截面应 远离载荷作用区域
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铸铁、混凝土等。 2、截面收缩率:
A A1 100%
A
式中:A ——试样原横截面面积; A1 ——试样断裂处的横截面面积 。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一个概念
卸载定律:在卸载过程中,应力和应变按直线规律变化。
冷作硬化: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卸载,再次加载,材 料的比例极限提高,而塑性降低的现象。
利:提高了材料在弹性阶段内的σ
σ
承载能力。
利之用:用冷加工的方法来提高
材料的强度 。
弊:降低了材料的塑性。
弊之屏:进行退火处理 。
O
O
ε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2、其它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这些材料与低碳钢相同之处 是断裂前要经历大量塑性变
形,不同之处是没有明显的
屈服阶段。
。
b
名义屈服极限:对于没有。 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 0.2 通常以产生 0.2%塑性应变。 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极限。。
a a
s p e
e f
b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 屈服阶段 强化阶段
实验表象
参考值
1、只有弹性变形;
2、有符合虎克定理σ=Eε的线性阶段;
3、试样无明显表象。
比例极限:σp 弹性极限:σe
1、同时存在塑性和弹性变形; 2、应力不明显波动,应变快速增加; 3、试样被压扁。
FN BC
y
3
FN BC 2F A钢 钢 600106 160106 N 96kN 所以从钢杆来看 F 70 kN 40.4kN
30
B
FN AB
F
x
3
只有木杆与钢杆均满足强度条件时,吊架才安全,故吊架的 。
许可载荷应取为 40.4 kN 。 许可载荷是由最先达到许可内力的那根杆的强度决定。
问题:下列哪些杆件是拉压杆?
F F q
q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2-2 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1、横截面上的内力
由截面法得:FN F
内力:相互作用力,作用线与 杆件轴线重合,称轴力
轴力的符号规定:拉力为正, 压力为负。
思考:取左段轴力向右,右段轴力 向左,不是相反吗?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段范围内,直至试样最后断裂。
颈缩
工程力学系
四个阶段试件的变化: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两个塑性指标
1、延伸率:
l1 l 100%
l
式中:l1——试样拉断后标距的长度; l ——试样原标距的长度;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量化标准:
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低碳钢和青铜等;
解:假想地将吊架截开,保留部分如图所示。由保留
C
部分的平衡
Y 0 FN BC sin 300 F 0 X 0 FN AB FN BC cos 300 0
由强度条件得:
FN BC 2F
FN AB 3F
30
B
A
F
FN AB 3F A木 木 104 106 7 106 N 70kN 所以从木杆来看 F 70 kN 40.4kN
屈服极限:σs
1、同时存在塑性和弹性变形; 2、应力随应变非线性增长;
无
3、试样被明显压扁成鼓形,但并不破坏。
实验结论 对于大多数塑性材料,可用拉伸实验代替压缩实验 来测出所需的参考值。
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