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9. 藏族的酥油茶
10. 瑶族、壮族的咸油茶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三)世界各国饮茶习俗 1. 欧洲各国饮茶习俗 (1)荷兰饮茶习俗。(2)英国饮茶习俗。 (3)法国饮茶习俗。(4)俄罗斯饮茶习俗。
2. 非洲各国饮茶习俗
3. 美洲各国饮茶习俗 (1)美国饮茶习俗。(2)阿根廷饮茶习俗。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好的保健饮品。茶的鲜叶是由许多化学成分组成的极其复 杂的有机体,它包含75%的水分及25%的干物质,在25% 的干物质中有机化合物占了93%~96%,无机化合物占了 4%~7%。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一)有机化合物 1. 茶多酚 2. 糖类
3. 蛋白质
4. 氨基酸 5. 生物碱
6. 有机酸
7. 维生素 8. 色素 9. 芳香物质
第一节 绿茶的特点、名品及识别 第二节 绿茶的冲泡
第七章 白茶、黄茶的冲泡技艺
第一节 白茶、黄茶的特点、名品及识别 第二节 白茶、黄茶的冲泡
本章目录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第一节 茶叶基础知识 第二节 茶文化简史
第三节 饮茶与健康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茶的发现与利用; 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初步理解茶道、茶文化、茶艺的内涵; 简单了解与茶相关的传说、典故、艺文、习俗等茶文化知识;
5. 采茶戏的出现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茶文化、茶道与茶艺 (一)茶文化 茶文化是在饮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茶 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与茶有关的一切文化领域,涉
及多个学科,如哲学、宗教、历史、艺术、礼仪等。
茶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 茶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行为茶文化。第二,心态茶文化。
3. 点茶法(宋代) 4. 撮泡法(明代) 5. 罐装茶(现代) (二)我国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我国是一个拥有 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所处地理环
境和历史文化不同,以及生活风俗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 茶风俗也各不相同。 1. 汉族的清饮 2. 土家族的擂茶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3. 白族的三道茶 4. 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 5. 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6. 回族的罐罐茶 7. 傣族的竹筒香茶 8. 拉祜族的烤茶
(四)按发酵程度分 按发酵程度,可将茶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三个 基本种类。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四、茶叶的贮藏与保管
(一)影响茶叶变质的因素
茶叶是一种吸附性极强、不耐氧化的物品,收藏不当,很
容易发生不良变化,如变质、变味、陈化等。 1. 温度 2. 水分
3. 氧气
4. 光线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茶的颜色来分 就茶叶的颜色而言,可以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 (又称乌龙茶)、黑茶、红茶六大类。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按茶的加工方法来分 茶叶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1. 基本茶类
2. 再加工茶类
(三)按采摘时间分
茶叶按采摘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4. 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丰富
《萧翼赚兰亭图》(图1-7)、 张萱的《烹茶仕女图》、 佚名氏的《宫乐图》、 周昉的《调琴啜茗图》(图1-8)、
《明皇和乐图》等。
5. 茶叶及饮茶方式的外传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四)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1. 皇宫及上层社会饮茶盛行,茶仪礼制形成 2. 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 宋代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中国的产茶区 种茶区域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形复杂,气象万千。 我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全国分为四大茶区:西南茶 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1.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以及西藏东南部,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茶道 茶道就是在饮茶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 方式等。
茶文化是茶道的组成,是茶道的表现形式,而茶道是茶文化
的指导思想,是茶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三)茶艺 中国在长达几千年的植茶、制茶、饮茶历史中,积累了丰富
的具有文化内涵、艺术品味的制茶、泡茶、饮茶方法,有的
要标志。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1. 茶的发现 据科学家研究,茶树的历史至少有六七千万年之久,
比人类的历史要早得多。
2. 茶的利用 从《神农本草》的相关记载来看,人类对茶最早的 利用是解毒,因而茶最初就是作为药用。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茶叶的传播
1. 茶叶在我国国内的传播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这一论点已经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图1-1)、(图1-2)。
4. 大洋洲各国饮茶习俗 5. 亚洲各国饮茶习俗 (1)土耳其饮茶习俗。 (2)巴基斯坦饮茶习俗。 (3)印度饮茶习俗。
(4)日本饮茶习俗。
(5)韩国饮茶习俗。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第三节 饮茶与健康
一、茶叶的营养成分 现代科学证明,茶叶含有500多种化合物,其中,许多种化
合物是茶叶所特有的,具有营养、保健和药理作用,是较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
皖北、苏北、鄂北等地。
第二节 茶文化简史
一、茶文化发展简史
中国茶文化在其漫长的孕育与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融入了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精髓,并逐步走向成熟,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
的个性风采,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源自)茶树的生长环境茶树的生长环境是指光、热、气、土壤等环境条件。茶树适 生环境归纳起来有“四喜四怕”的特点,即“喜酸怕碱、喜
光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小思考】
“高山出好茶”,你能说说它的科学道理吗? 三、茶叶的分类
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茶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本章小结
茶及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瑰宝,也是我国传给世
界各国的重要礼物。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利用了茶,由此产 生了深厚的茶文化和多样的饮茶习俗。茶叶按照不同的分
类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茶叶具有不同的
口感和特点。饮茶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但需要掌握饮茶 的一些禁忌,才能最大限度地将茶为我们的健康所用。
(二)茶叶的贮藏与保管 1. 茶叶贮存的环境条件 茶叶贮存的环境条件有: ①低温; ②干燥;③无氧气; ④不透明(避光);⑤无异味。 2. 茶叶的保存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五、世界主要产茶区 (一)世界产茶区分布 从 49ºN到33ºS,全世界有 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主要 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较少。 1. 亚洲的主要产茶国 2. 非洲的主要产茶国 3. 美洲的主要产茶国 4. 欧洲的主要产茶国
第一节 择水与候汤 第二节 茶具的选择 第三节 茶席的设计 第一节 乌龙茶的特点、名品及识别 第二节 乌龙茶的冲泡
第九章 茶艺服务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行茶礼仪 接待服务 不同宾客服务的差异性 茶的销售
第六章 黑茶的冲泡技艺
第一节 黑茶的特点、名品及识别 第二节 黑茶的冲泡
第三章 绿茶的冲泡技艺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1. 社会鼎盛促进了唐代饮茶盛行 2. 茶税及贡茶出现
3.《茶经》问世
唐代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是陆羽,他的名著《茶经》的出现是 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它是世界第一部在当时最完备的综 合性茶学著作,对中国茶叶的生产和饮茶风气都起了很大的
推动作用。陆羽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茶圣”、“茶神”。
2.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海南等省(区),为我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 3.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
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我国茶叶主要产区, 年产量大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 2/3。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4. 江北茶区
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3. 下层社会茶文化生机勃勃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4. 都市茶馆文化非常发达
5. 茶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成就突出
6. 琴棋书画融入茶事之中 7. 宋代斗茶盛行 福建生产的黑釉茶盏最受欢迎(图1-9)。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五)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1. 明代“废团改散”促进了茶及茶文化的发展 2. 明清中国茶文化主流由文士茶转向民间 3.“工夫茶艺”完善 4. 明清茶著、茶画丰富
还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并历代相传,人们将其中一部分带有 规律性的东西,归纳为茶艺。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茶艺也是一门生活艺术,是茶文化的组织部分, 也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三、饮茶习俗 (一)我国饮茶方式和习俗的发展与变化 1. 羹饮法(唐代以前) 2. 烹茶法(唐代)(图1-10、图1-11)。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在我国古代,茶叶主要是作为药用、食物的补充、饮料等 为人们所利用。 三国以前,茶作为饮料、食品、药物等物质形式被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
从而形成茶文化,由此有了茶文化的启蒙。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 为日常饮料,用于宴会、待客、祭祀等。
茶艺基础
主编 谢红勇
目录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第一节 茶叶基础知识 第二节 茶文化简史 第三节 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