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洪水过后饮用水的安全常识
灾后饮用水应采取哪些卫生措施?
(1)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在重新使用前,必须清洁消毒,检查水的清洁度是否混浊、水中是否有疑物,水有没有恶臭味,还需取水化验,细菌指标合格后方能饮用。
(2)在灾区发放消毒剂,说服、宣传、教育群众对饮水采取消毒
措施。
(3)对过去饮用地面水源的地区,可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建立简
易的集中式供水设施,以保证居民的饮水卫生。
灾后饮用水要注意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水灾害,对人们的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饮用水。
那么,洪水灾害对生活饮用
水可造成哪些方面的卫生问题?
(1)饮水水源的污染:洪水灾害时,饮用水水源污染来源主要是
厕所、粪缸及禽畜棚内的人畜粪便,地面上堆积的垃圾和污水通过
洪水进入水田而造成污染,主要是生物性污染,从而传播水介传染
病(通过饮用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水)。
同时,局部地区由于洪水上涨
淹没了生产场所、仓库、有害废物堆积点等,使农药、化肥及其他
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而造成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水源的危
害很大,有时很难一时消除。
这类污染首先要找到根源,是什么物
质污染了水源,最后请防疫部门的专家来鉴定,然后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
(2)临时供水的水质卫生问题:由于水源污染、给水设备掩埋或
者毁坏,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供水中断,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寻找新
的水源,这种新的水源就面临着卫生问题。
一是在城镇会有消毒车
或自备的供水设备运水,这就应注意运输工具的洁净,切不可用不
加消毒的车辆供水;二是在农村一些水井被淹没,除从外部调运的清
洁水外,井水一定要消毒,待处理后再使用。
怎样选择灾后饮用水水源?
灾区的饮用水应首先保证饮水的安全性,以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其饮用水的供水有如下几方面:
(1)外部运输清洁水:洪水过后,其居民正常的饮水渠道全都被
污染,通过这些渠道供应的水就不能饮用了。
这时,往往由政府组
织从外运输清洁水。
但应注意一些平时不用的装水管道、容器及运
输工具等的消毒。
因为这些东西平时不用,只有紧急时才用,所以
消毒一定要跟上。
常用的有消毒车。
(2)容器储水:受灾地区在供水中断后,居民都会用最普通、最
原始的方法把净化后的雨如或地面水储藏于缸、盆、桶等容器中,
但是这些容器的水在饮用前必须经过净化消毒。
(3)以地面水或洪水作为水源:在流动的洪水地区,应选择上游
水区作为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定一定区域;在内涝死水地区,应
划出水质污染较少的水域作为饮用水源取水点。
在取水点划定区域内,禁止排放粪便、污水和垃圾。
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在取水点设水
码头,以便离岸边一定距离处取水。
取水应使用专用的取水桶。
取
水时间以清晨为宜。
饮用水的水源取水点应设专人看护,防止污水、洗涤及放养禽畜等造成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