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美国不锈钢标准牌号304及其衍生牌号与日本、中国、国际、欧洲标准中相应牌号对照
表2 ASTM A959-04中不锈钢304及其衍生牌号与化学成分
注:1)化学成分数值除范围标明外,其余均为最大值。
2)各牌号P≤0.045%,S≤0.030%。
表3 JIS G4303、4304、4305—2005中不锈钢304及其衍生牌号与化学成分
注:1)化学成分数值除范围标明外,其余均为最大值。
2)各牌号P≤0.045%,S≤0.030%。
表4 GB/T20878-2007中对应不锈钢304及其衍生牌号与化学成分
注:1)化学成分数值除范围标明外,其余均为最大值。
2)各牌号P≤0.045%,S≤0.030%。
表5 ISO/TS15510:2003中不锈钢“304”及其衍生牌号与化学成分
注(1)化学成分数值除范围标明外,其余均为最大值。
(2)各牌号P≤0.045%,S≤0.030%。
为改善某种性能,硫含量可控制特定范围,如切削用钢控制为0.015%~0.030%,可焊性钢控制为0.008%~0.020%,抛光用钢控制为≤0.015%。
表6 EN10088-1:2005中不锈钢“304”其衍生牌号与化学成分
注:1)化学成分数值除范围标明外,其余均为最大值。
2)各牌号P≤0.045%,S≤0.015%。
对于棒材、条钢、钢丝、型钢、光亮产品及相当的半成品,最大硫含量可为0.030%。
为改善特定性能,硫含量可控制在特定范围,如切削用钢可控制为0.015%~0.030%,可焊性钢可控制为0.008%~0.030%,抛光用钢控制为≤0.015%。
从表1看出,ASTMA959-04中,304及其衍生牌号共有10个。
日本JIS标准中亦为10个,但能与ASTM牌号对应的则是6个,其它4个牌号(SUS304J1、SUS304J2、SUS304J3、SUS304Cu)应该是JIS自己开发的304衍生牌号。
综观304及衍生牌号的化学成分,可以认为,所谓衍生牌号就是对304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某些调整,而产生了变异的304牌号。
例如:
碳含量:降低或提高碳含量。
304L为超低碳的304钢。
降低碳含量可以改善耐蚀性能,特别是304钢对焊后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在满足力学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可用于制造大截面尺寸的焊接件。
304H,将碳含量提高到0.10%,增加304钢的强度,并使奥氏体更加稳定,比304钢更适于在低温环境和无磁部件方面使用。
氮含量:加入氮元素。
304N(SUS304N1)、XM-21(SUS304N2)、304LN等都是。
由于氮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了304和304L钢的强度,且不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同时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耐点蚀和缝隙腐蚀性都有进一步改善。
铜含量:加入一定含量的铜。
铜使奥氏体更加稳定。
一方面可以提高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特别是对还原性介质(如硫酸)的耐蚀性更好;另方面则降低钢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倾向,改善钢的塑性。
如S30430(06Cr18Ni19Cu3、SUSXM7)、SUS304J3(06Cr18Ni19Cu2)等,这些钢与304比,在较小变形力的作用下,可获得更大的冷变形,更适于冷镦、冷挤压作紧固件用或深冲、拉伸等用途。
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日本JIS标准中,304钢的衍生牌号有5个含铜,其中有3个牌号即SUS304Cu、SUS304J1、SUS304J2仅用于生产板带产品,而SUS304J1和SUS304J2两个牌号的化学成分,则在304的基础上作了较大调整(见表3),铬、镍含量都有所降低,Cr为15.00%~18.00%,Ni为6.00%~9.00%,还
将Mn提高到3.00%或5.00%,Cu含量为1.00%~3.00%。
这两个牌号有用锰或铜代镍的意思。
这两种钢的板带可能是适用于作一般耐蚀条件下用的通过冷加工(如深冲、深拉伸变形)成型的部件或
制品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