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ppt)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5)沈从文
(完整ppt)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5)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 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 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 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 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 《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 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 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 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 《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 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先生出版了8O余种作 品集。
1949年,沈从文放弃了文学创作,被安排到 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了一名历史博物馆的 讲解员。从此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 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 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
后半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 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唐宋铜镜》、《龙凤 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 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988年因心脏病复 发离开人世。
• 1922年,沈从文怀着“追求光明,追求知识”的理想, 来到北京求学。但是,大学没有接纳他这个远道而来 的乡下青年。于是,他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了开始了 自己的文学创作。1924年起,开始在《晨报副刊》、 《现代评论》、《京报·民众文艺》上发表作品。 1926年,出版小说、戏剧、散文集《鸭子》。1931年, 在青岛大学教“小说习作课”,他的创作也开始走向 成熟。期间写下了《月下小景》、《八骏图》、《从 文自传》等著名作品,在文坛产生影响。1934年编辑 《大公报·文艺副刊》,并创作著名中篇小说《边 城》,由此成为京派小说家的代表。
1956年,在历史博物馆做讲解员
他的价值是,包括鲁迅 在内,没有一个中国作家比 得上他。沈从文是20世纪中 国最伟大的作家。越是知道 他的伟大,我越为他一生的 寂寞伤心。
——(瑞典)马悦然
沈从文与湘西
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 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 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我的祖父,父亲以及兄弟, 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 在职务上终其一生。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 爱憎与哀乐,即或这枝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 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 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 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 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 Nhomakorabea对外汉语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授课人:赵步阳 | 章澄
2011年9月
上编 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
绪论:“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与嬗变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二章 鲁迅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四章 二十年代新诗 第五章 二十年代散文 第六章 三十年代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七章 三十年代小说(1)
——《边城》题记
湘西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 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 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 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 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 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到水逐渐进街 后,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长长的梯子,一端搭在屋檐口, 一端搭在城墙上,人人皆骂着嚷着,带了包袱、铺盖、米 缸,从梯子上进城里去,水退时方又从城门口出城。某一 年水若来得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大水 冲去,大家皆在城上头呆望。……涨水时在城上还可望着 骤然展宽的河面,流水浩浩荡荡,随同山水从上流浮沉而 来的有房子、牛、羊、大树。……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 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 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 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 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 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第十一章 三十年代小说(5)——沈从文
一、沈从文及其文学风格 二、沈从文的文化选择
《边城》 一、乡土风俗与少女爱情
1、乡土风俗 2、爱情故事 二、古老而常新的梦幻世界 三、对现代文明的反省和批判 四、田园抒情风格
一、沈从文及其文学风格
• 在30年代,老舍是风俗文化型作家,沈从文也是风 俗文化型作家。老舍写市井风俗文化,沈从文却是 写乡土风俗文化。沈从文文学主要以叙述他的故乡 湘西农村特异的风俗人情而见长,并从中提升出自 己的文化理念。老舍是北京市井小说的开创者,而 沈从文却是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
上编 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
第八章 三十年代小说(2) ——茅盾 第九章 三十年代小说(3) ——老舍 第十章 三十年代小说(4) ——巴金 第十一章 三十年代小说(5) ——沈从文 第十二章 三十年代戏剧 第十三章 三十年代的新诗和散文 第十四章 四十年代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十五章 四十年代小说 第十六章 四十年代新诗
前排左起允和、元和 后排左起充和、兆和
• 1902年生湖南西部凤凰县一个军人家庭,祖父曾 经是曾国藩手下的一名提督。1917年小学毕业, 参加了当地的一只土著军队。凤凰县位于湘、川、 黔、鄂四省边界地带。这里是土家、苗族等少数 民族聚居地,这里的特殊的人情世态、风俗习惯 不仅为沈从文提供了感性生活资源,而且还决定 了沈从文的思想感情与小说的叙述格调。沈从文 总是自称是“乡下人”,其根源就在于此。
• 抗战爆发以后,在昆明 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 利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解放以后,停止创作,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 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所工作,研究文物和古 代服饰。
1949年以后的沈从文
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 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是“桃红色作家”, “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