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标准果园建设国家标准
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指标、果园的环境条件和选园标准、品种和砧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树形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果品的分级包装和冷藏、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果园生产档案管理等技术标准。
一、综合指标
1、产量。
要求丰产、稳产,范围1.5~2吨/每亩。
2、果实质量。
果品质量达到品种特征要求,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
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
3、树体。
中庸健壮,新稍年平均生长量厘米以上果树投影覆盖率为70-80%,;秋后保叶率90%以上。
4、管理制度。
有完善的果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果园信息化系统和果农服务培训系统健全。
二、果园环境
1、环境条件。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产地空气环境质量、产地灌溉水质量、大气质量都按照《NY5113-2002无公害食品桃产地条件》执行。
符合适宜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年日照时数和休眠期小于7.2℃达到600小时以上要求。
以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好,PH值在4.5~7.5均可种植,但以5.5~6.5微酸性为宜,土壤盐分含量每公斤小于1克;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最好大于10克,不宜在重茬地种植,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
2、选园标准。
园地的规模和行向、小区的设计、道路与排灌系统、防护林设置和附属建筑设施等,非生产用地不得超过园区面积的15%。
①园地的规模和行向。
园地应该集中连片,面积在500亩以上,平地采用南北方向。
山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方向
②小区划分。
按照地形、小气候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划分,平地面积25-30亩,山坡地8-15亩。
③道路系统设置。
道路系统由主路、支路和田间作业道组成。
一般主路宽5~7米,支路宽4~5米,作业道宽1~2米,主道与当地干线公路相通。
④排灌系统设置。
包括排水和灌水,旱能浇、涝能排。
蓄水灌溉果园应配套修建蓄水池,沟渠与蓄水池相连。
井水灌溉果园,每100亩地要有1~2口井。
建立配套的管道灌溉系统,最好建立完善的滴管、喷灌或渗灌等节水栽培措施。
平地果园排水沟深80~100厘米,宽80厘米。
排水沟与果园围沟相连。
⑤防护林营造。
果园外围的迎风面应有主林带,一般6~8行,最少4行。
林带要乔灌结合,不能与桃有互相传染的病虫害。
⑥辅助建筑物建设。
包括办公室、包装车间、果品贮藏库及生产资料库房等辅助建筑物。
⑦电力配套。
生产用电按电力安全要求,电源到田,设施规范,便于机械化作业。
3、品种和砧木的选择
①品种选择。
根据气候,结合品种的类型、成熟期、品质、耐贮运性、抗逆性等制定品种规划方案,同时考虑消费市场、交通和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注意早、中、晚熟搭配,同一果园内的品种不宜过多,一般3~4个最好。
②砧木选择。
南方以毛桃为主,北方以毛桃或山桃为主,西北地区可选择甘肃桃和新疆桃。
4、栽植
①果园密度。
根据园地立地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和地势等)、品种、整形修剪方式,管理水平和目标收获年份等定,采取宽行密株栽培的栽培方式。
一般株行距2~3米—4~6米。
②授粉树配置。
主栽品种与授粉树的比例5~8:1,授粉树必须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亲和力强,花期长,花粉多,与主栽品种有同等的经济价值。
并且要求授粉树在全园中分布均匀。
5、土肥水管理
①土壤管理。
包括每年果实采收后结合秋季基肥深翻改土,深翻扩穴在定植穴(沟)外挖环状沟或平行沟,沟宽50厘米,深度30~45厘米,全园深翻应将栽植穴外的土壤全部深翻,深度30~40厘米。
土壤回填时混入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然后充分灌水。
②中耕。
果园生长季降雨和灌水后,及时中耕松土,深度5~10厘米。
③覆草。
用麦秸、麦糠、玉米秸、干草等覆盖在树冠下,厚度10~15厘米,上面压少量土。
连续覆3~4年后浅翻一次,浅翻结合秋施基肥进行。
④行间生草。
提倡桃园实行生草制。
种植的间作物应与桃树无共病虫害的浅根、矮杆作物。
以豆科作物最佳,适合刈割翻埋土壤或覆盖树盘。
⑤施肥。
施肥的原则按照NY/T 496规定执行。
所使用的肥料不应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应是经过行业主管部门登记的肥料。
提倡根据土壤和叶片的营养成分分析进行配方和平衡施肥。
允许使用肥料的种类包括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有机复合肥、腐殖酸类肥料、化肥、微生物肥。
农家肥的卫生指标按照NT/T5002—2001的附录C执行。
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重金属、橡胶和有害物质的垃圾;控制使用含氯化肥和含氯复合肥。
施肥的方法和数量。
基肥秋冬施,数量与产量相当。
追肥又分地下和叶面果追肥两种方法,果实发育前期以追施氮磷肥为主,果实发育后期以追磷钾肥为主。
地下追肥每株控制在50克,叶面追肥全年4~5次,浓度控制在0.3~0.5%,生长前期两次,以氮肥为主;后期
2-3次,以磷钾肥为主,可补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最后一次叶面追肥在果实采收前20天。
⑥水分管理。
芽萌动期、果实迅速膨大期和落叶后封冻前应及时灌水。
灌溉要求水无污染,且水质符合NY5113规定。
设置排水系统,在多雨季节通过沟渠及时排水。
6、树形管理。
标准果园应根据砧木特性和栽植密度选择合适的树形。
通长采取主干型、两主枝开心型、三主枝自然开心型等,统一果园要求树形一致。
7、花果管理
①疏花疏果。
通过修剪控制树形和疏花疏果调解产量,疏花在大蕾期进行,疏果在落花两周到硬核期进行。
步骤是线上后下、先里后外。
疏果重点是疏除小果、双果、畸形果、病虫果;其次是朝天果、无叶果枝的果。
选留部位以果枝两侧向下生长的果为好。
长果枝留3-4个果,中果枝留2-3个果,短果枝、花束状结果枝1个或不留。
②果实套袋。
套袋时间和方法。
在定果后及时套袋,套袋前喷一次杀菌剂和杀虫剂。
套袋的顺序是先早熟、后晚熟,座果率低的品种晚套,减少空袋率。
③解袋。
在果实成熟前10-20天进行;不易着色的品种和光照不良的区域可适当提前解袋。
解袋前,单层袋先将底部打开,逐步将袋去除。
双层袋分两次解袋。
果实成熟期雨水多或裂果的也可不解袋。
8、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提倡综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
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度、高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
使用化学农药时,按GB4 285、GB/T 8321规定执行;限制使用农药见附件。
9、果实采收。
按照品种特性适时采收。
采收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采收和存放的过程中确保果品无碰伤、无异味、无污染和新鲜。
10、果品的分级包装和冷藏。
提倡采用先进的分级机械设备按照
果个大小和平均单果重选果分级、分价包装出售。
有条件的进入预冷,延长销售期。
11、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
在包装上注明产地、品牌、包装日期和生产日期等,实行源头管理。
12、果园生产档案管理
①记录内容。
园地基本信息包括立地条件、原貌、果园品种分布图、数量、面积等。
果园投入信息记录。
物候期和灾害性天气记录。
产出效益记录。
记录要求专人、真实、详实、完整。
②归档。
每月将记录内容整理好后保存。
主要参考资料和标准
一、无公害食品桃产地环境条件(NY5113—2002)
二、无公害食品桃生产技术规程(NY/T5114—2002)
三、绿色食品鲜食桃(NY/T424—2000)
四、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 285)
五、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
六、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496)
七、无公害食品青田桃生产技术规程(DB331121/T10-2006)
八、无公害果品大久保桃生产技术规程(DB 13/T604-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