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注考试经验

二注考试经验

1.过的同学说,施老的大部头指南他实在看不懂也看不完,他就做了历年的真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就过了。

2.当你放弃看指南的时候,时间就节约了4个月左右。

你要问我,那拿什么资料复习?规范+真题+30冲刺啊3.我就是冒着险,这样跑了一遍规范,把一些参数的索引做好标记,那种不好理解的规范注解出来,这样大概每天3~4个小时,大概一个月把主要的规范看了,包括砼、抗、高、钢、砌、荷载,其他规范基本没怎么看5~6月,看规范6~7月,做冲刺30天7~9月,平时看基础课,主要数学和力学,周末模拟二注9~考试前,看做过的真题考试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说明依据哪本规范的哪一条款,然后列出规范上面的公式,选出各种参数,重要的参数要说明选取理由,然后计算,得出答案。

注意一定要把答案选项写在括号里面,否则,算作没有答题!!!二最后做真题,一定要控制好做题的时间,一个题目平均只有6分钟答题时间的。

争取2-3天一套题,一共10套题,要在一个月内做完。

自己拿纸出来做,过程要写的规范、清楚,这样训练了复评才不会吃亏,做完后对答案,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再仔细滴看规范、理解因为是开卷考试,书一定要带全,特别的是规范,文件上面规定的考试规范都要带,谁也说不准要考哪本小规范!三看书顺序如下:第一阶段,施的书+规范一起看,理清楚基本的概念。

第二阶段,做真题+规范(按砌体,钢结构,地基等)分类做,然后总结每次的出题的范围,整理书上的知识点(尤其要注意混凝土高层抗震三本要合在一起总结,地基三本也要合在一起总结)。

这里的要求要做到做到任何一题,立马能反映规范在什么地方,大概的内容是什么,具体的数值可以记不得,但是印象是什么,尤其在一些概念题里,当你这一块的内容很熟的时候你就可以直接看出哪个选项是对的,然后直接查一条规范就可以,这样节约大量的时间第三阶段,就是一遍一遍的做真题,今年我准备的时候二级的真题基本上都做了4遍(06-10),一级的基本上也做了2遍。

一、木结构涉及规范:《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考试特点:每年就两道题,通过做历年真题可以知道经常考的是抗压方面的知识。

通过做做真题,一般两道题都可以对一道。

二、钢结构涉及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考试特点:通过历年真题分析,可以知道钢结构考的基本都是强度和稳定方面的计算,很多题目只要找对公式,查表无误,计算正确就可以得分。

也会有几道难度比较大的,特别是没有做过钢结构设计的人,可能连结构图都看不太懂,这样的题目失分也是情理之中。

而且钢结构每年的难度个人觉得比较大,所以等分率偏低,可能和本人接触钢结构比较少有关。

三、砌体结构涉及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考试特点:每年考的题目类型也是比较固定,通过做真题就可以发现,其中受压构件承载力是重点,还有比较需要注意的是砌体强度的取值和折减是重点。

一旦强度取错,后面的计算都是徒劳了。

四、地基与基础涉及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考试特点:可以说,这部分题目是历年题目中最简单的,考的计算都很基本,计算公式也不复杂,承载力调整很常考。

虽然用到的规范比较多,但是都是很简单的题目,只要细心,基本得分率都比较髙五、混凝土结构、高层与高耸结构涉及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J186-2002)考试特点:其实这两个章节的内容是可以合在一起复习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需要好好花时间准备。

特别是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的抗震内容,基本规范都有涉及到,而且编排的顺序又不一样。

我在这些内容也是花了很多时间才弄懂了。

如果能弄到这部分,考试通过率就会髙很多的。

此外,《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这本规范是每个章节内容都会涉及到的。

我在复习的时候,是一边做练习,一边优化规范,并且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做笔记,一些重点词句用黑笔,一些参数的取值限制用红笔,还有一些是用蓝笔。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优化规范,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我们的翻规范速度。

所以我会在一些公式的地方表明页码,这样我做题的时候,看到页码就会去翻,而不是按照规范中写的第x.x.x条来找。

首先,考试48分就可以过,所以我们不需要保证每道题都会做。

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做题时间和顺序。

对于一看就会做的题目,争取做对。

一看就不会做的题目,坚决不做。

似懂非懂的题目,留着后面做。

同时,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练习,发现历年真题中,只要考荷载计算的,我都做不对,所以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计算荷载的题目,我就放弃。

四11年3月份就开始准备复习,也是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一边复习,29+22=51通过。

经验:重点题型要多做,要一看到就会做,即使不翻规范。

要有毅力,坚持每天3小时左右看书的时间。

我是按一注的标准去复习的,复习资料就是施岚青的08年答题指导。

我从4月初开始复习,直到考试,把除了桥梁的其它内容都看了。

大概每个星期看三、四个晚上,每晚两个小时。

考试感觉还可以,最后61分通过。

说说复习方法。

很多人觉得需要大量做题。

我的想法是把施岚青的书好好学懂、学透也很不错了。

考基础内容就是考规范,出题活了就是考运用。

找规范迅速和计算速度倒确实必不可少的。

学习过程中,最后将每天做的练习都装订起来,后面梳理的时候很方便,做完用不同颜色笔标记错误的地方,起到很大的提高作用,我大概用掉了3本A4打印纸;习题量差不多有2000题,有些习题是重复的2、所有规范都不要放弃复习,特别是桥梁这种比较容易得分的规范。

3、考试要控制好时间,有些计算量大又容易错的题不值得花费大量时间去做。

4、重在坚持,每天都要坚持看书,就算有杂事回来也拿出规范温习下。

5、条文说明要看仔细,规范上可以做上标记,常用的哪些结合的条文可以标上去。

第三步就要开始做题了,做题一定要只翻规范,不看辅导书,因为在考场上翻辅导书时间根本来不及,而且做题要在另外一个本子上做,不要看答案,即使花再多时间也要独立做完,因为刚开始做题是理解规范,而不是求速度,做完再对答案,把自己做错的地方用红色笔圈出!!!先前考过的同事说时间不够,千万不要打草稿,但我上午还是把解答过程写在了草稿纸上,把会做的都做完了,大约还有1个多小时,满以为时间应该够的,才发现誊写得手麻木,字迹潦草到自己都快看不清了,时间还是很紧张,最后连刚开始没做的题也没时间琢磨了。

浅谈复习10天通过二注结构考试经验复习资料买了三本:施老的一、二注册结构考试指南,缩印版的规范汇编,大连理工出版的杨伟车主编的模拟试题。

1、复习主线:杨伟军的模拟试题,每天花14个小时做一套试卷,对着答案,翻着施老的书,然后在规范上找到相应条文,在规范的条文上做些笔记,每做一套试卷相当于一次全面的复习,10天做10套试卷,相当于做了10遍全面的复习。

(二注桥梁,高耸可以不看)2、在缩印版的规范上的侧面,每本规范做个标记,在考试时可以一次翻到要找的规范,这样做可以在考场上节约时间,(买缩印版的规范省点钱),有钱的还是买标准版的好啊。

3、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要做到力争每一分,我上午只得了20分,下午最后半个小时的时候做了10来个题,题后只写了规范条文,结果也得了分,总结考试时计算题要放到后面来做,先做概念题。

时间是足够了,我去年脱产40天,也不是完全脱产,只是不接项目,但是还照常上下班,审核图纸.考了60分.我的建议是你最熟悉的最先复习,最生的最后复习,至少要复习2轮.第一轮要细,第二轮要快.这样的好处是保证你最陌生的是你最后复习的,比如桥木结构钢结构(对我而言).如果你只复习一轮,你做题目就会发现,都很熟悉,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翻规范半天才能找到考点在哪.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题是帮你理解规范的,施的书首先要读厚,要举一反三,第2轮的时候看施书就非常快了,这是读薄的过程.上考场的时候基本就不需要施的书了,融会在规范当中了.再者,考试的时候是没时间翻施的书的,一道题就6分钟,还要涂卡.看到题目要形成条件反射,脑子里面马上反应考点在哪?在规范什么地方?这样你才有可能把题目做完.我要强调一点:一切以规范为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帮助你理解规范,运用规范的.我的分数不算高,但是相对我的复习时间,效率算是非常高了.我每天上下班在车上的时候都会思考我该怎么样复习,怎样才能发挥最高的效率.要有计划,具体到每天,要自己最熟悉的科目到最不熟悉的,自己把握,主要是施书,我就只看了施的书.典型题目都做了一便,规范仔细读了,题目做完后再总结下解题方法以及有可能出现的陷阱.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比如抗震等级的判别,施的书没总结,但是有不少例题.做完后可以思考,遇到一个建筑要判断抗震等级,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写在规范的空白处.我只是举个例子,我复习的方法就是这样的.如果我没总结抗震等级,去年那个高层的大题我的抗震等级就判断错了,后面株连几道题.总结一下我的经验:1、要有详细的计划,具体到每天。

2、至少2轮的复习。

3、以规范为主,要会总结,归纳,思考,不仅仅是看了就完了,要比较,融会贯通但只考了45分,未能通过。

当时非常沮丧和难过,觉得自己白白付出了这么多心血,有些怨天尤人,怪题目出得太偏。

后来心情慢慢平复,总结失败原因,还是自己复习当中不全面,对规范理解不深刻,有薄弱环节。

1,熟悉考纲中列出的规范,看书的效果实践证明不如做题,做完再看1-2遍书,相当有效!!2,拿30天冲刺当题集,施的书当辅导教材,如果能把30天冲刺做完,再适当的复习一下这些题目,作的时候再加上速度练习,基本上无忧!3,选好考场用书,平时练习时就完全按照考场环境模拟。

4 针对自己情况安排考试做题顺序!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借鉴!三阶段(84天)有效复习时间=84总时间×[(24-8工作时间-7休息-1吃饭时间)/24]×0.9利用率=25.2天一、2007.6.29~2007.7.20(22天)了解熟悉规范,看专业教程,做配套习题二、2007.7.21~2007.8.20(31天)理解掌握规范,以做题为主主要参考资料:1、《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2、17本规范、相关设计手册、规范算例及理解与应用实例三、2007.8.21~2007.9.20(31天)掌握运用规范,做8~10套模拟题,研究近5年真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