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傲雪梅花——体验中国画笔墨之一

傲雪梅花——体验中国画笔墨之一

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设计竞赛

学 科 美术

课 题 傲雪梅花——体验中国画笔墨之一

教 材 湘版教材

设计者 姚君平

学 校 余姚市阳明中学

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学科教学设计内页样张

题 傲雪梅花——体验中国画笔墨之一 课 型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湖南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内容,此课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因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画,以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为主,这一课时不强调笔墨,降低了技巧难度,加强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通过让同学自己尝试同学合作画梅,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绘画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笔墨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宣纸、墨、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问导入

组织教学。教师朗诵诗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设问: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请问还有关于梅花的诗句吗?

引入课题——《傲雪梅花》

二、赏析梅兰竹菊

教师:你们知道中国画被誉为“四君子”的除了梅花,还有什么?

教师:为什么会把梅、兰、竹、菊喻为四君子。

提示:从梅、兰、竹、菊的生长特点、环境来分析。

教师出示

《南枝春早图》中国画 王冕

教师总结:梅花不怕寒冷,能在严寒霜雪中开放,正如毛泽东诗句中所形容的“梅花欢喜漫天雪”,人们借此歌颂一种不怕困难、不畏强寒的精神。

教师出示

《兰竹图》中国画 郑板桥

教师总结:自屈原《离骚》以来,兰花经常被比喻为高洁的君子,是因为兰花清劲幽香。

教师出示

《墨竹图》中国画 文同

教师总结:竹子因其未出土时

学生回答:这描写的是有关于梅花的诗句。

学生朗诵自己收集的一首关于梅花的诗。

学生回答:兰、竹、菊。

学生自主分析。

学生分析:

梅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及梅花能体现人的那些精神品质。

学生分析:

兰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及兰花能折射出人的那种高尚品质。

学生分析:

竹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能看出人的何种气质。

选用有关梅花的诗句设置情境导入,在此情景中导入新课。

1、因为中国花鸟画具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了解中国画中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段中蕴含着的人格精神。

3、从梅、兰、竹、菊入手,对如何欣赏中国画、如何表现中国画作进一步的了解

便已有“节”,直长到凌云高处依然是“虚心”,古人将其比作君子的坦直、忠诚、坚贞。

教师出示:

《菊花麻雀》中国画 李苦禅

教师总结:菊花盛开在秋天百花凋零的时候,古人也将其比作清高拔俗的君子。

三、体验笔墨

教师:以上我们看到的四幅是什么画种。

教师:你们知道中国画只要用什么工具,材料。

教师展示工具材料:毛笔、水墨和宣纸等。

活动:请学生让毛笔饱含水,在笔尖蘸了墨汁在宣纸上随意画上一笔,体验中国画工具材料中的笔墨。

问:宣纸的质地怎样?

问:水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问:墨的浓淡变化,与什么有关

教师在宣纸上也作示范。

四、尝试用笔墨作画

教师布置作业:

同学们用笔墨在纸上进行描画梅花,同桌合作,一个画枝,一个画梅。(无技巧、技法要求,体尝笔墨的快乐)规定时间:十五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可对直觉的感性形象自由地用笔墨表现梅,不作技法、技巧的要求。

学生分析:

菊花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及菊花蕴涵着的人的那种高尚品德。

学生回答:中国画。

学生回答:笔、墨(颜料)纸、砚。

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

学生回答:纸更薄、遇水渗化

学生回答:水起到调和作用

学生回答:与用水有关,水多色淡、水少色浓。

学生进行笔墨尝试,同桌讨论谁画枝、谁画梅,并进行愉快地合作。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

创作画梅。

学生自评、互评

1、接触国画,学生对国画中的工具材料的特殊性,有强烈的好奇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因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通过工具材料展示,通过笔墨尝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由浅入深地认识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力。

1、让学生愉快地尝试笔墨作梅

2、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4、让学生在创作梅花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国画中笔墨的感性认识,为下节课学画国画作铺垫。

五、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 评价学生创作的梅作品,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

板书设计 题目

四君子:梅、兰、竹、菊

作画工具:笔、墨、纸、砚

示范

作业设计 作业要求同桌在规定的时间里配合完成画梅,以体验和尝试笔墨为主,作业中不强调笔墨的技法,降低了作业的要求,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在画梅的过程中,以浅入深出的方法来认识、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力。 课件设计思路 中国画是我的传统绘画,它凝聚了我们民族几千年的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所在,它悠久的历史体现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考虑到学生很少接触中国画,对如何欣赏中国画,如何表现中国画,学生都缺少感性的认识,因此对中国画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又由于中国画中工具、材料的特殊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梅兰竹菊怎样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