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基础工程复习题一、填空题1.基础工程的工作内容:、、。

2.浅基础按结构型式分为:、、、、、。

3.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设计等级为;次要的轻型建筑物设计等级为。

4.地基主要受力层: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独立基础下为,且厚度均不小于5m 的范围。

5.把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的现象称作基础的。

6.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有、、、。

7.地基变形可分为、、、。

8.按成桩过程中挤土效应桩可分为、、。

9.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等。

10.常用的基坑围护结构有、、、等。

11.建筑安全等级可分为:、、。

12.浅基础按材料分为:、、、、、。

13.地基压力扩散角取决于、、、。

14.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包括、、、。

15.按承载性状桩可分为、、、。

二、名词解释1.常规设计法;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4.联合基础;5.群桩效应;6.涂抹作用;7.架越作用;8.摩擦桩;9.挤土桩;10.桩基础三、判断题1.群桩承载力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

()2.复合基桩是指低承台桩群桩基础中包含承台底土阻力的基桩。

()3.桩穿越膨胀土层,浸水的情况会使桩周产生负摩阻力。

()4.加大基础埋深,并加作一层地下室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少沉降。

()5.常规基础设计方法不考虑荷载作用下各墙柱端部的相对位移,地基反力则被假定为直线分别。

()6.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应埋置在地表一下0.5m,且基础顶面至少低于设计地面0.1m。

()7.对于端承桩或桩数不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可不考虑群桩效应。

()8.复合基桩是指群桩中的一根桩。

( )9.桩附近地面大面积堆载的情况会使桩周产生负摩阻力。

( )10.基础埋深应从建筑物的用途及荷载、土层分布、地下水和冻胀情况综合确定。

( )11.在扩展基础的冲切计算时需要使用基底净反力。

( )12.按照桩的承载性状,桩可以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 )四、选择题1.一条形基础,埋深2m ,持力层厚度3m ,地下水在基础底面处,基础和基础台阶上土的重度和基础台阶上土重的平均重度为20 kN/m 3,已知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轴心荷载F=400 kN/m ,弯矩M=30 kN ·m/m ,地基土指标见表。

持力层和下卧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1)持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约为( )。

A. 240 kPaB. 220 kPaC. 250 kPaD. 230 kPa2)已知b=2m ,F=400 kN/m ,弯矩M=30 kN ·m/m ,基础边缘最大压力约为( )。

A. 275 kPaB. 290 kPaC. 300 kPaD. 250 kPa3)若基础宽度b=2m ,则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为( )。

A. 86 kPaB. 90kPaC. 105 kPaD. 80 kPa4)持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为240 kPa ,按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部的竖向轴心荷载计算的基础宽度b 为( )。

A. 1.80mB. 2.00mC. 1.60mD. 2.10m5) 已知F=400 kN/m ,弯矩M=30 kN ·m/m ,基础宽度取上题结果,基础边缘最大压力与( )最接近。

A. 275 kPaB. 290 kPaC. 300 kPaD. 250 kPa6)若已知持力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为40 kPa ,用近似计算方法求得的持力层压缩变形量最接近( )。

A. 36mmB. 50mmC. 30mmD. 45mm2.目前工程上选用的地基模型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但无论那种模型都要满足( )A 静力平衡条件;B 强度条件;C 变形协调条件;D 极限平衡条件3.已知某条形基础底面宽1.5m ,基础埋深1.3m ,荷载合力偏心距e=0.04m ,地基为均质粉质黏土,地下水位距地表1.0m ,基础底面下土层的黏聚力c k =12kPa ,内摩擦角φk =260,地下水位以上土的重度γ=18kN/m 3,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饱和重度γsat =19.5kN/m 3,则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接近( )kPa 。

A 220.12;B 218.73;C 203.63;D 235.234.某混合结构基础埋深1.5m ,基础宽度4m ,场地为均质黏土,重度γ=17.5kN/m 3,孔隙比e=0.8,液性指数I L =0.78,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190kPa,则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kPa 。

持力层下卧层A223.25; B 195.25; C 218; D 2225.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物,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需要进行的计算和满足的是( )。

A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B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C 地基变形设计; D地基的抗冻胀要求6.有三个基础:甲、乙、丙;甲、乙为矩形基础,丙为条形基础,甲和丙宽度相同,乙的宽度为甲的两倍,在同样的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基础沉降量最小,乙和丙相同; B 丙基础沉降量最大,乙比甲次之;C丙基础沉降量最大,乙和甲相同; D 丙基础沉降量最大,甲比乙次之7.不属于部分挤土桩的有()A混凝土预制桩; B 钢管桩; C 沉管灌注桩; D 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8.端承型桩包括()A 摩擦桩;B 端承摩擦桩; C摩擦端承桩; D 端承桩9.对于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桩周土体产生沉降与桩沉降相等;B 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有向下位移时;C 地下水位下降;D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有向上位移时10.如遇下列情况()时,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仍应作变形验算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B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C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D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11.已知某条形基础底面宽2.0m,基础埋深1.5m,荷载合力偏心距e=0.05m,地基为均质粉质黏土,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下3.5m,基础底面下土层的黏聚力c k=10kPa,内摩擦角φk=200,土的重度γ=18kN/m3,则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接近()kPa。

A 142.6;B 156.58;C 162.74;D 175.7112.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9m,地基由均匀的粉砂土组成,为冻胀土,场地位于城市市区,基底平均压力为130 kPa,建筑物为民用住宅,基础尺寸2.0m×2.0m,基础的最小埋深)m。

A1.2; B 1.15; C 1.25; D 1.913.对于基底压力分布下列说法中( )正确。

A柔性基础底面的接触压力是均匀分布的;B 柔性基础基底反力分布与作用荷载分布相同;C 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沉降均匀,基底的沉降处处相等,基底保持水平;D刚性基础当中心荷载不大时,基底反力呈马鞍形分布14.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包括下述()A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 B 适当设置沉降缝;C 合理确定相邻建筑物的间距;D 设置圈梁15.部分挤土桩中包括()A混凝土预制桩; B 钢管桩; C 沉管灌注桩; D 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16.摩擦型桩包括()A 摩擦桩;B 端承摩擦桩; C摩擦端承桩; D 端承桩17.当桩周产生负摩阻力时,下述()不正确A中性点以上桩周土的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量,中性点处二者相等,中性点以下桩周土的下沉量小于桩的沉降量;B 负摩阻力值不应计入桩的荷载;C 在地表附近,桩与土的相对位移值最大,因此负摩阻力最大;D 桩身轴力最大值在中性点处五、简答题1.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哪些基础要求?2.交叉梁基础有哪些节点形式?3.基础埋深的设计原则?4.刚性基础有哪些主要特点?5.影响基础深埋的因素有哪几个方面?6.常见房屋建筑基础有哪些类型?7.交叉梁基础节点有哪些形式?8.承台主要有哪些破坏形式?9.桩基础的适用条件有哪些?10.影响桩荷载传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1.在初步选定基础类型和埋置深度后,如何确定基础底面尺寸?12.桩的侧阻和端阻发挥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试进行分析13.如何确定浅基础的埋置深度?14.桩基础设计有哪些内容?15.采用什么方法确定单桩承载力?16.地基处理的目的是什么?17.地基处理类型及相应原理《基础工程》复习题复习题1单项选择题:1.土的压缩性主要是()。

A.土颗粒的压缩B.土中水的压缩C.土中气的压缩D.孔隙体积的减小2.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指标是()。

A.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和饱和度B.孔隙率、颗粒相对密度和重度C.重度、天然含水量和颗粒相对密度D.颗粒相对密度、饱和度和重度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

A.文字说明书、附件B.文字说明书、附图C.文字说明书、附图、附表、附件、测试成果表等D.只有文字说明书4.当新建筑与原建筑相邻时,且新建筑的基础深于原建筑基础时,基础间净距一般为两基础底面高差的()。

A.0.5倍B.1~2倍C.2~4倍D.3倍以上5.地基中,地下水的变化,会导致地基中土的自重应力()。

A.增加B.减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6.地基持力层是指()。

A.岩石层B.基础下面的土层C.砂土层D.基础下面较深的土层7.标准贯入试验所用锤重及落距为()。

A.10kg,50cmB.15kg,50cmC.36.5,76cmD.63.5kg,76cm8.要求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不超过地基的承载力是为了()。

A.防止基础破坏B.抗震要求C.防止地基破坏D.防止冻胀9.淤泥质土属于()。

A.粉土B.粘土C.粉砂D.细砂10.反映级配曲线的整体形状时,用()。

A.均匀系数B.不均匀系数C.曲率系数D.级配系数11.反映土由流动状态转变到可塑状态转变时的界限含水量称为( )。

A.缩限B.塑限C.液限D.流限12.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

A.塑性指数B.液性指数C.压缩系数D.压缩指数13.标准贯入试验适合于测试地基础土的( )。

A.物理指标B.含水量指标C.力学指标D.压缩性指标14.在验算地基变形时,砌体承重结构,控制变形特征主要是( )。

A.沉降量B.沉降差C.局部倾斜D.倾斜15.土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剪切破坏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方向所成的角度是( )。

A.45°B.450-2ϕC.45°+2ϕD.45°+φ16.某粘性土的含水量W=59.8%,W l =51.9%。

W p =25.2%,则该粘性土的液性指数为( )。

A.1.3B.26.7C.0.3D.7.917.已知某砂土测得е=0.98,e max =1.25,e min =0.9,则其相对密度D r 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