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2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3 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4 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投标文件;5 工程设计文件;6 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7 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8 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2 施工组织总设计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合同文件2.各种勘察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筑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建和拟建的各种设施位置3.建设项目的建筑概况、施工布署和拟建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便了解各施工段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4.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一览表,以便规划工地内部的储放场地和运输线路5.各构件加工厂规模、仓库及其他临时设施的数量及有关参数6.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2.1 工程概况2.1.1 工程概况应包括项目主要情况和项目主要施工条件等。
2.1.2 项目主要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名称、性质、地理位置和建设规模;(2)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和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情况;(3)项目设计概况;(4)项目承包范围及主要分包工程范围;(5)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对项目施工的重点要求;(6)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2)合同情况3)建筑设计4)建设地点的特征5)施工条件工程概况可附图进一步说明:①周边环境条件图。
主要说明周围建筑物与拟建建筑的尺寸关系、标高、周围道路、电源、水源、雨污水管道及走向、围墙位置等;城市市政管网系统工程等②工程平面图。
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尺寸、功能及维护结构等;是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的要素③工程结构剖面图。
以此了解工程结构高度、楼层结构高度、楼层标高、基础高度及地板厚度等,是施工的依据2.1.3 项目主要施工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 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海拔、日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最大冻结深度、年平均温度、室外风速、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年降水量、风力、雷暴日数采暖期度日数等)2 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和工程水文地质状况: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土的冻结深度等的地质情况3 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情况2.2 总体施工部署2.2.1 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总体施工做出宏观部署:(1)确定项目施工总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2)根据项目施工总目标的要求,确定项目分阶段(期)交付的计划;(3)确定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合理顺序及空间组织。
2.2.2 对于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简要分析。
2.2.3 总承包单位应明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并宜采用框图的形式表示。
2.2.4 对于项目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
2001年建设部令109号《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范围应用限制使用的技术,不得应用禁止使用的技术违反本规定应用限制或者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并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处罚2.2.5 对主要分包项目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应提出明确要求。
2.3 施工总进度计划2.4 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2.4.1 总体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
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主要有:1.场内外运输、施工用道路、水、电、气来源及其引入方案;场地的平整方案和全厂性的排水、防洪2.生产生活基地;规划和修建附属生产企业;施工临时用房的确定;图纸会审3.大型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来源、质量和进场计划4.施工试验段的先期完成5.做好现场测量控制网6.对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组织试制和实验7.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研究制定可靠的施工技术措施2.4.2 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应满足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需要。
(见条文说明P34)2.4.3 主要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
劳动力需求计划是确定暂设工程规模和组织劳动力进场的依据1.根据工种工程量汇总表中分别列出的各个建筑物专业工种的工程量2.根据预算定额或有关资料,便可求得各个建筑物主要工种的劳动量3.再根据总进度计划表中各单位工程工种的持续时间,即可得到某单位工程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劳动力数4.同样方法可计算出各个建筑物的各主要工种在各个时期的平均工人数。
2.4.4 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 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总用工量;2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劳动力配置计划。
2.4.5 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2 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施工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
2.5 主要施工方法主要是指经过决策选择采纳的施工方法包括:1.主要结构施工方法(降水、护坡、模板、钢筋加工方式、商品混凝土的试配、拆模强度控制要求、养护方法、试块的制作管理等)2.主要装修施工方法3.主要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方法2.5.1 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涉及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2.5.2 对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应进行简要说明。
2003年国务院令(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害性较大的工程季节性施工:如冬雨期施工措施2.6 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是用来表示合理利用整个施工现场的周密规划和布置。
是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将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或堆场、附属企业或加工厂、临时房屋、临时水电动力管线等的合理布置。
2.6.1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内容与步骤场外交通引入(场外道路桥梁、大件码头、临时铁道)——仓库、堆场——加工厂——单位工程的道路要求(支路)——干路——管理、生活临设——排水网——给水网——配电网(变压器、配电房、线路)2.6.2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1 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2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3 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4 充分利用既有建(构)筑物和既有设施为项目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建造费用;5 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必须分离设置;6 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等要求;7 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
2.6.3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根据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绘制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期)的总平面布置图;2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附必要说明。
2.6.4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1 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2 全部拟建的建(构)筑物和其它基础设施的位置;3 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设施、运输设施、存贮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生活用房等;2.6.5场外交通引入首先应研究大批材料、成品、半成品及机械设备等进入现场的问题(铁路、公路和水运)2.6.6临设与堆场的布置(1)各种仓库面积的计算材料储备量:P=T c(Q×K/T)。
P--该材料储备量(t或m3等);T c--该材料储备天数(d),根据材料的供应情况及运输情况确定;Q--该种材料、半成品的总需要量(t或m3等);T--有关项目的施工中工作日(d);K--该种材料使用的不均衡系数,一般取1.2-1.5。
所需要建筑面积的计算:S=P/(q×K’)式中:S-该种材料所需仓库面积;q-每平方米仓库面积能存放该材料或半成品的数量(t/m2或m3/m2)K’-仓库面积有效利用系数(主要考虑人行道和车道所占面积),一般取0.5-0.8 仓库面积另一种简便计算方法:S=k×m 。
k-系数;m-计算基础数仓库的长度和宽度的计算装卸前线计算公式:L=n×l+d(n+1)式中:L-装卸前线长度(m)l-运输工具长度(m)d-相邻两个运输工具之间的间距(火车运输时取d=1m汽车运输时,端卸时d=1.5m;边卸时d=2.5m.n-同时卸货的运输工具数道路要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向场内道路干线不得小于6米,次要道路可为单侧道,其宽度不得小于3.5米(2)工地加工厂面积的确定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加工厂、锯木车间、模板加工车间、细木加工车间、钢筋加工式中:S-所需确定的建筑面积;Q-加工总量(m 3或t),以材料、预制加工品需要量计划定;K-不均衡系数,取1.3-1.5;T-加工总工期(月);α-场地或建筑面积利用系数,取0.6-0.7;D-每平方米场地月平均产量定额,可按下表计算。
所需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表(1)K QS T D α⨯=⨯⨯所需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表(2)所需确定的建筑面积(3)2.6.7行政与生活临时建筑的布置临时建筑可分为:1.行政管理和辅助生产用房:包括办公室、警卫室、消防站、汽车库以及修理车间等2.居住用房:包括职工宿舍、招待所等3.生活福利用房:包括俱乐部、学校、托儿所、图书馆、浴室、理发室、开水房、商店、食堂、邮亭、医务所等临时房屋建筑面积的确定行政与生活临时建筑面积的计算:S=N×P式中:S-需要确定的建筑面积N-使用人数P-建筑面积参考指标(m2/人),对办公室取3~4,对宿舍取2.5~4,对家属宿舍取8~15,对食堂取0.5~0.8,对厕所取0.02~0.07。
2.6.8建筑工地临时供水工地用水量构成:生产用水(含施工现场的施工用水和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含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和生活区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三个方面。
工地供水规划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确定供水量:1.工程施工用水量2.施工机械用水量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5.消防用水量确定供水量(1)工程施工用水量式中:q1-施工工程用水量(m3/s);K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Q1-年(季)度工程量(以实物计量单位表示);N1-施工用水定额(见下表);T1-年季度有效工作日(d);b-每天工作班次;K2-用水不均衡系数,对施工工程用水取1.5,对生产企业用水取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