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及答辩相关问题的解答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及答辩相关问题的解答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及答辩相关问题的解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及答辩相关问题的解答一、毕业设计及答辩的流程1、选题建议:结合实际在建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毕业设计。

每学期末就确定下期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并布置毕业设计相关事宜。

2、进入设计阶段(1)搭建毕业设计的框架结构(3)详细设计阶段,编写毕业设计内容,绘制设计图初稿(4)结合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意见,对毕业设计内容修订与更正(5)毕业设计的定稿3、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1)答辩人员的确定组织毕业答辩时,每个分校不足10人,则全部参加答辩,超过10人,由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答辩抽取系统随机抽取,被抽取的学员参加答辩,未被抽取的学员毕业设计参加毕业设计评审。

(11-20人抽取50%,30人以上抽取30%)。

(并没有毕业设计评审比毕业设计答辩容易通过的说法,答辩或者评审未通过者,可6个月后申请第二次进入答辩环节。

)(2)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按照答辩抽取名单依次进行。

首先由学员向老师出示有效证件,根据答辩组老师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设计自述。

然后认真、耐心的回答答辩组老师的提问。

答辩组老师由三人以上单数组成如采用网络答辩的形式,应提前确认相关设施设备运行的正常。

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成绩由答辩组老师根据学员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和答辩表现,审议后给出答辩(评审)成绩,该成绩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综合为毕业设计最终成绩。

特别指出,如果毕业答辩(评审)成绩不合格,则最终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为不合格。

二、毕业设计时应该注意的要点1、毕业设计的选题建议结合实际在建、拟建项目进行毕业设计,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内容:该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6张必要的图纸。

(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施工阶段的平面布置图各一张,一张模板配量图,横道图一张,网络图一张,全部用A3号图纸)2、毕业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1)根据毕业设计任务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应该包括必要的内容,能够起到考核学员三年的学习成效的作用。

(注意字数要求……)(2)毕业设计题目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图纸内容,必须一致。

(由于有些学员大肆借鉴别人的成果,经常出现题目与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不致的情况,比如:建筑类型、工期、工序等不一致的问题)(3)三个阶段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三个图应该存在不同不处,在相应施工阶段应该有水、电、临设、道路,材料堆场等内容。

并且不同阶段平面布置应该有变化。

比如:基础施工阶段是看不到建筑的平面轮廓的,只能看到基础的施工布置情况,基础弃土堆放情况等等。

装饰阶段塔吊经常是已出场,平面图中不该再有塔吊布置情况,而该阶段材料堆场与另外两个阶段肯定不同。

两个施工进度计划图,横道图、网络图中交待的工程信息必须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一致。

比如:两个的图工期,工序、工作流水的安排是否一致,与施工组织设计是否一致。

网络图请认真结合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后绘制。

模板配量图。

只需选择典型的梁,板,柱,根据模板的尺寸规格,结合实际构件的尺寸,把模板展开,就可以了。

按照相关国标进行绘图,注意图幅,边框,标题栏等图纸格式的要求,认真填写标题栏。

(7)特别注意1)毕业设计格式请按照“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文本)格式规范”执行。

2)毕业设计杜绝雷同、抄袭等剽窃行为,一经发现,成绩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三、毕业设计答辩前终审应该注意的事项1、毕业设计的收集和汇总。

(1)通常毕业设计请收齐统一打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交给市校的责任老师。

(以每个学生姓名为文件夹,将收集齐全的毕业设计成果放入该文件夹,然后所有学员的毕业设计压缩打包)(2)注意时间结点和节拍2、对指导老师的要求聘请有专业素养和责任心的老师按任务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设计指导送审后,按终审老师的修改意见指导学生做出修改对于不能胜任指导工作的老师,应该及时更换3、对分校班主任及毕业设计相关负责老师的要求:(1)认真收集整理符合毕业设计要求的、基本要素完整的毕业设计,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不上交。

4、加强直接沟通信息的流转渠道过多,容易失真而产生误解,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附件:毕业设计常见问题汇总电大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一、原则性问题1.存在雷同:建议所有图纸均需添加图框和标题栏,标题栏中应有姓名、学号、图名等基本信息,最好统一;2.网上直接下载(文档中网站的水印或图标),未作修改;3.部分分校做的是结构设计,完成情况较差,不建议做结构设计内容;4、毕业论文WORD文本、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图(三个阶段)、模板配量图不齐;5.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图、模板配板图为图片格式,且非常模糊或工程名称、结构类型、层数、工期、作业时间等与毕业设计word文档的内容不一致,明显属于截图或者抄袭他人成果;二、较普遍的问题1.毕业论文WORD文档:摘要内容与正文内容不一致、毕业论文WORD文档与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图在工程名称、结构类型、层数、工期、作业时间等方面不一致;2、施工平面布置图:三阶段不齐、三阶段没有区别或区别不大、没有围墙或围墙未封闭、未见临时水电等布置、塔吊覆盖范围不合理、材料种类或堆放位置不合理;3、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与网络图的工程(如工程名称、结构类型、层数等)、工期、作业时间等不一致;编制时间不符要求,很多是2015年之前的;网络图的逻辑关系混乱、且基本雷同;4、模板配板图:画的是模板支撑图,构件尺寸随意乱编、未结合设计的工程导致尺寸不正确且基本雷同,模板规格不符合实际。

三、一般性问题1、CAD版本过高,请按毕业设计要求另存为2004版(或者转换为PDF格式)建议:将上述意见给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交底,特别是指导教师,如出现上述第一条中的问题,将在第一次审核后不在进行审核,建议推迟到下一届审核;若第一次审核后,被标注为完成较差的,第二次提交审核后仍未作相应修改的,也建议推迟到下一届审核。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及答辩相关问题的解答[篇2]以双柱基础为例,因为地基作用于基础地面上一个向上的均布力,基础顶面考虑受拉和冲切。

2、什么是腰筋,起什么作用又称“腹筋”作用:梁的抗扭它在设计上属构造配筋,即力学上不用设计计算具体力的大小,按国家设计规范的构造要求查得此数据。

当梁高大到一定要求时,就得加设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规格按构造要求规范查得。

3、梁截面底筋排列要求2015版混凝土规范第9.2.1条规定: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4、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简述计算过程。

D值法与反弯点法有何不同?D代表什么?为什么对反弯点进行修正?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可用分层分层法计算。

步骤:1、算结构自重。

2、计算整体刚度。

3、结构的自振周期、4、算出总水平地震作用。

5、算出各层水平地震力作用。

第二个问题:D值法是修改后的反弯点法(具体情况,你可以去查结构力学Ⅱ出版社(忘了))第三个问题:D是代表刚度。

第四个问题:实际工程与计算存在差别,有进行修正才可以。

8、独立基础的特点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

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联合独立基础独立基础的特点二: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立柱(简体)共用的基础叫做联合基础9、9、在主次梁交接处,主梁中为什么要设置吊筋或附加箍筋梁定义为受弯构件承受拉力剪力和弯矩,主梁与主梁之间的跨度过大须在其中加入次梁把力均匀传递给主梁次梁是通过主梁的也就是说主梁要给次梁一个稳定的环境(而次梁和主梁的交界处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区域也就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当次梁受到剪力和扭力的时候次梁会把力传递个主梁主梁为了加强抗剪力抗扭力就得设置加强筋也就是吊筋或者是附加箍筋值得一提的是吊筋的效果比附加箍筋要强10、建筑结构中梁的截面尺寸如何确定?梁的宽度取1/2~1/3梁高,宽度不大于支撑柱在该方向的宽度。

================1.初步估算,不可能非常精确,还得后期仔细验算。

通常梁高取跨度的1/8~1/14。

2.经验公式,在采用二级刚作为梁纵向钢筋时,梁高/弯矩=4.2~4.6是最经济的,如:梁弯矩为120KN/m则梁高=502~552是最省钱的,混凝土与钢筋最省。

本经验公式是在C25造价为216元/方,二级钢3200元/t下统计的,如混凝土标号高于C25则可以取靠近4.2的经验值,如低于C25可取靠近4.6的经验值。

经验公式不适用与一级或三级钢作为梁纵筋的情况最后还要注意下,梁高的取值还受限于建筑净空要求等其他因素,要灵活处理。

11、框架结构柱的尺寸确定问题框架柱一般采用矩形或方形截面,再多层建筑中截面尺寸可按b=(1/12~1/18)H取值,h=(1~2)b式中b为柱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H为所在层层高。

另外,根据《抗规》要求6.3.7框架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250mm,圆柱直径不已小于350.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可以利用轴压比限值来去柱的截面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5)中11.4.16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柱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u=N/A*fc,u—轴压比,对非抗震地区,u=0.9N—轴力设计值A—截面面积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N=受荷面积*面密度*层数受荷面积:柱距的一半相乘面密度=多层框架9~12KN/M2这样你就可以求出A然后估算出柱的尺寸即可12、楼板厚度如何确定?设计确定板厚:依据板的跨度、荷载状况初选跨度的1/30左右,必须符合GB50010-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各种用途房屋楼板的最小厚度要求。

然后作承载能力计算、配筋。

必要时还应作挠度及抗裂验算。

3.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1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淮》GB50223的规定。

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