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师德的塑造一、敬业,树立师德形象何为师德?师德即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
如何敬业?1、敬业要有诚心这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
无论是上班时还是下班后;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无论是心情好还是心情坏,都会自主、自觉地意识到:我是教师,我应该担任这份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2、敬业要有恒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之路艰巨而漫长,它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
如果能该行,就该行吧,如果不能改变现状,那只有耐心、有恒心地潜心于研究业务,全身心地投入教育。
一个学困生,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辅导教育就能转化,他需要一年、两年的关注、辅导、教育,甚至更多!3、敬业要有爱心教育要根植于爱。
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快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事业当作乐趣来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与担心。
” ,面对差生,我们要想:“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舍得放弃吗?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要想:“假如我是孩子”我多么希望他人的理解和谅解。
这种设身处地,充满爱的换位做法,会使问题解决得更好,更完美 .二、豁达,收获快乐的心灵有这样一个有关佛家禅语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在山中身居简出的禅师,一天夜晚,他碰到一位正要行窃的小偷,一无所获的小偷慌不择路,禅师却对他说:“ 别急,天上的明月会给你指路的。
” 说完,顺手把自己脱下的外衣也递给了他。
第二天,禅师在门口发现了小偷送还的外衣,感慨道:“ 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其实,对于一个污垢的心灵,最需的是一轮明月,为他指路的明月!对于我们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下的一些错误,我们做教师不妨豁达一点,不妨满怀一颗真挚的爱心,投一束亲切的目光,做一个放行的手势,让他们在老师关爱的目光中温暖内心,以感悟和省悟。
曾经有一个网友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我最恨老师!!!” 后面还紧跟了 3个感叹号,可想他已经把老师恨之入骨了。
为什么,他说:“你知道吗?我只读了小学第四册就辍学了,只因为那年我犯下了一个不小的错误,老师和学校把我赶出了校门,从此,我再也没有进过校门。
现在在外打工,没有文化找不到好工作,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我能不恨他们吗?假想一下, 如果当年学校老师心胸能豁达一点,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学校老师是解了一时的恨,但是留给学生的是一生的痛!!!我们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有一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豁达无边的心灵,唯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才能赋予教育以震撼的力量,否则只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我们教师应该有能谅解学生点滴错误的包容之心,才能让他们收获阳光与欢笑,收获一颗快乐、懂得感恩的心!三、学习,成就教育事业一位教育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不重复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
”而不重复自己,不断挑战自我,其前提就是学习。
没有学习,一切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没有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不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可以说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教师从教一天,就得学习一天。
那么教师该学些什么呢1、教师应该学习前人的教育财富。
古有孔子、孟子,今有于永正、魏书生;外有马卡连柯,中有陶行知, 他们都是教育先驱,教育典范。
2、教师应该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从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作为一名教师,他需要的知识并非拘于某一个方面,而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几乎无所不包的。
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他们欢迎百科全书式的教师。
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学生会非常失望。
因此,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历史地理生物军事艺术文学哲学医学上无所不包无所不知,教师除了该有的学历外还应该有经历有阅历,行万里路读万本书,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教师应该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网络时代如果与网络绝缘,那无异于新的睁眼瞎了。
更何况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教学生活,谁也不会否认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会使课堂更生动,课堂效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向身边的人学习,向自己学习。
从身边学习老教师、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班级管理经验;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习去对比去研究去总结去反思。
也有哲人说过 : “一个人他教了 30年书,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坚持写了 3年的教学反思,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不一般的老师了。
”在反思中认真总结教育得失,不断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就会不断的进步。
“一份耕耘 ? 一份收获”,学习是快乐的,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学习型的老师,都能从学习中享受到快乐。
做有思想的教师做教师易,做称职的教师难,做有思想的教师更难。
肖川先生说过,“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
”我想,一个教师,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很充实,有思想恐怕是很重要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思想”要求就会越来越高。
当今教育界,很多人对“ 名师” 比较崇拜,羡慕他们的教学方法、羡慕他们的管理方法。
其实,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一定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窃以为,要想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1、要有学习思想所谓有“学习思想” ,就是说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 无独有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就定教必一些教育名著,“ 、、再!——是教的教育素养个品要求的。
” 的程就是学的程,就是提升自身“思想”的程。
“教最重要的任是学。
⋯⋯ 一个知面不广的教,很真正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 丰富渊博的知是一个教可持展的基。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要善于学,勤于学。
通学,可以开野,拓展空,提升理念。
学的目的是了思考能否取人之,己之短。
在学中,如果得人的成功比好,适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就可以大胆拿来,在此基上,合自己学生的,我所用。
就是他人的教,同也有借作用,可以避免走弯路。
此,平要学会向教育名著学、向刊志学、向名家学、向同行学、向网学、向本学,特要注重向学生学,在学中汲取养,丰富自己。
要提醒的是,“ 学” 要系地一些西,尤其要养成一些好的教育刊物的。
因教育刊物能比快地反映各方面人士教育的一些思考,帮助教用相少的得相多的信息。
俗,“学而不,人不倦”、“活到老,学到老”。
只要我不停地学,就能成有思想的教打下的知基。
2、要有反思思想李西老曾,“ 一个教来,推其教育事展的有两个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
里的“ 思考”主要是指“ 反思” 。
什么叫反思?李老也了我很好的一个定,“就是着一思考的大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就是通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
”反思乃是自己的教育行乃至教育的一种追、、推敲、疑、批判、肯定、否定⋯⋯。
《基教育程改革(行)》第 14条指出:“ 教自己教学行的分析与反思,⋯⋯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可,新一的基教育程改革教的素养提出了更高次的要求。
要想适教育形日益展的要求,教必在工作中不断地行教学反思,才能促自身的展和自我意的增。
在平的教学践中,要常从几个方面反思追:⑴什么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⑵ 我的教学有效?⑶ 有没有比更有效的教学?⑷ 哪些教学需加以改?反思当于教育教学的全程。
教学前真想一想,所要上的,制定的教学目是否符合要求和学生的;有没有学生松的学情境;有没有注意帮助学生恰当的学活和形成有效的学方式;有没有在度情感价方面注意引学生,激励学生。
在施教学,教也及反思,根据堂情景即班上学生的反及整教学目,同学生探究的方式和做相的改,灵活地采用激新思的方法,刻关注学生的个差异,堂价要考教学果的不确定性。
一堂束,更要思考一下得与失:学生在学程中,遇到了哪些困,自己在是否考到了些因素,点突破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思路;双活的方式是否丰富,学生在学程中有没有主参与,于探究;的是否考到学生的差异性、多次性;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展,是否重学生个体差异;指学生是否及到位,是否注重了学方法的指等。
在培养学生探索和理信息的能力,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上自己有哪些成功之处,自己的知识储备还需哪些补充等。
把这些思考在教案后写下,这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还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不过,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完善课前教案、撰写教育日记、听后思等不失为好方法。
3、要有合作思想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又是协同合作的世纪。
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结果。
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
合作的过程是互帮互学、互相提高的过程。
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
也只有这样才能接纳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好感,找到合作伙伴,在合作中成功。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会合作的学生。
其实,在教会学生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
教师之间的合作应成为一种工作必需。
那么,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时刻具备“合作思想” 。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
朱永新教授也说过,“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他走不了多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切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新课程实施中,一定会遇到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实践、探讨、交流、合作。
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探讨、相互支持、相互启迪,共享智慧、共同成长。
教师之间该怎样合作呢?应该有学习资料的合作、教学思想的合作、试卷命题的合作、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带来的合作等。
如集体备课时,应努力做到真正参与其中,将自己的思想抛出来真诚交流:这节课我想怎样讲?为什么这样讲?其中的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学生活动我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大家坐在一起,应集中时间和精力,不保守、不吹捧,相互研讨,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以求共同提高。
这种合作,我们一般认为是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
其实,合作不仅仅是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还应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课任教师之间的合作、跨学科之间的合作、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教师与校长的合作、教师和社会影响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