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之定值探究(通用版)
近年来,我们经常遇到求线段的和、差、积、商是一个定值的问题,也会遇到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面积是一个定值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提出,往往是询问的语气,不能说一定是定值或一定不是定值,需要探讨后才能作出结论.这类题型难度大,运用的知识点多,计算量大,对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本文档将此类型的题目分为几个类型,供各位老师进行探究:
一、α为定值
例1 已知抛物线21y x mx m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
如图1,若点M 为抛物线位于x 轴上方图象上一动点,过点M 作MN x ⊥轴,垂足为N ,直线MN 上有一点H ,满足HBA ∠与MAB ∠互余,试判断HN 的长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HN 长.
分析△AMN 的三边随点M 的变化而变化,但因为HBA ∠与MAB ∠互余,所以△AMN ∽△HBN ,从而可以建立比例关系,求出HN 的长.
解 令210y x mx m =-+++=,得
11x =-,21x m =+,
∴(1,0)A -,(1,0)B m +.
设(,0)N t ,则
2(,1)M t t mt m -+++,
∴1NA t =+,
1BN m t =+-,
21MN t mt m =-+++.
∵90HBA MAB ∠+∠=︒,
90ANM MNB ∠=∠=︒,
∴△AMN ∽△HBN , ∴MN AN NB HN
= 即2111t mt m t m t HN
-++++=+-, 解得1HN =.
评析本题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结合相似三角形,找出等量关系(注意避免使用,AM BH ).其中含有参数的代数式的因式分解是本题难点,合理使用有关线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a b
为定值 例2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且C 为AE 的中点,AE 交y 轴于点G ,若A 点的坐标为(2,0)-,8CD =.
(1)求⊙M 的半径.
(2)求AE 的长.
(3)如图3,过点D 作⊙M 的切线,交x 轴于点P .动点F 在⊙M 上运动时,
OF PF
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比值;若变化,请说明变化规律.
解:
(1)易得⊙M的半径为5.
(2)如图2,连结CM交AE于点H.∵C为AE的中点,
∴CM AE
⊥.
又∵90
COM
∠=︒,
∴COM AHM
≅,
∴4
AH CO
==,
故8
AE=.
(3)如图3,连结,
MF MD.
∵PD与⊙M相切于点D,
∴△ODM∽DPM,
∴
25
3
DM DM
PM
OM
•
==.
∵
3
5
OM
FM
=,
53
255
3
FM
PM
==,
且OMF FMP ∠=∠,∴△OMF∽△FMP,
∴
3
5 OF OM
PF FM
==.
评析第(3)小题,求OF
PF
的比值,难度较大.此时,我们可以考虑F运动的特殊情况。
比如,F运动到A点时,2
OF=,
10
3
PF=,得
3
5
OF
PF
=,而
3
5
OM
FM
=,这样自然联想到相似
三角形(△OMF∽△FMP),进而求得比值OF PF
.
三、m n a b
+(,m n 为常数)为定值 例3 如图4,直线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C ,抛物线2(1)y a x k =-+经过点,B C ,并与x 轴交于另一点A .
(1)求此抛物线及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
(2)经过点(0,1)D 的直线m 与射线AC ,射线OB 分别交于点,M N .当直线m 绕点D
旋转时,2AM AN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解:
(1)易得33AC y x =+,以及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1)4y x =--+.
(2)如图5,过点M 作MP x ⊥轴于点P . 设直线m 的解析式为1y kx =+,则直线m 与射线AC 和OB 分别交于点233(,)33
k M k k ---,1(,0)N k
-.
∵AC =
AC AM
=. 而AC CO AM MP
=,
∴22CO AM AN MP AN +=+ 3233113k k k
=
+--+- 32311k k k k -=+=--. 评析第 (1)小题是常见题型,学生很容易解决.第(2)小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感.
往往是直角边为3和1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这样AM 转化成AC AM ,进一步转化成CO MP
.
四、角度为定值
例4 如图6,抛物线1l :21(2)y a x =-与直线2l :2(2)y am x b =--+ (,,a m b 为常数,0a ≠,
0m <)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交x 轴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2,)m n +.
(1)如图6,求证:3AB AC =.
(2)如图7,设抛物线顶点为F ,直线2l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D ,直线3l :32(2)y am x d =-+(d 为常数,0d ≠)经过点A ,并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E .若BFD p AED ∠=∠(p 为常数),则p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p 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解:(1)将(2,)A m n +代入21(2)y a x =-,得2n am =,再将2(2,)A m am +代入2(2)y am x b =--+,得22b am =,
∴22(2)2y am x am =--+,
由此得(22,0)C m +.
令12y y =,得2(22,4)B m am -+.
如图8,分别过点,A B 作x 轴的垂线,AM BN ,垂足为,M N ,则
AB MN AC CM =(22)(2)3(2)(22)m m m m -+-+==+-+, ∴3AB AC =.
(2)不变,1p =.
将2(2,)A m am +代入32(2)y am x d =-+,得2d am =-,
∴232(2)y am x am =--.
易得3l 与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2(2,)E am -.
如图9,过点,A B 作抛物线对称轴的垂线,AG BH ,垂足为,G H , 则1tan 2BH BFD FH am
∠==, 1tan 2AG AED EG am
∠==, ∴tan tan BFD AED ∠=∠,
∴BFD AED ∠=∠,
即1p =.
评析 第(2)小题以二次函数为背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并借助相关点的坐标,用代数式表示tan BFD ∠及tan AED ∠,得出BFD AED ∠=∠,从而求出1p =.
五、面积为定值
例5 如图10,在ABC ∆中,90ACB ∠=︒,AC BC =,D 是AB 的中点,点E 是边AC 上的一动点,点F 是边BC 上的一动点.
(1)若AE CF =,试证明DE DF =.
(2)在点E 、点F 的运动过程中,若DE DF ⊥,试判断DE 与DF 是否一定相等?并加以说明.
(3)在(2)的条件下,若2AC =,四边形ECFD 的面积是一个定值吗?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直接写出它的面积.
解 (1)易证DE DF =.
(2)∵90ACB ∠=︒,AC BC =,D 是AB 中点,
∴AD CD =,且90ADC ∠=︒.
∵90EDF ∠=︒,
∴ADE CDF ∠=∠
又∵45A DCB ∠=∠=︒,
∴△AED ≌△CFD ,
∴DE DF =.
(3)由(2),知△AED ≌△CFD ,
∴CDF AED S S ∆∆=,
∴CDE CDF ECFD S S S ∆∆=+四边形
1CDE AED ACD S S S ∆∆∆=+==.
评析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往往通过割补转化成规则图形来解决.
综观上述几例,定值问题往往与函数及图形变换有关,需要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探究,找出题目中的“变”与“不变”,以寻求问题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