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知识与运用。
(40分)1、读拼音,写字词。
(5分)mìhōng kǎo yìqǐn静(谧)( 烘烤) ( 抑)扬顿挫( 寝)不安席lièkésou zhèn zào恶( 劣) ( 咳嗽) (震)耳欲聋焦(躁)不安2、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分)魁梧.(wú√wǔ)憎.(zēn g√zèg)恶唱和.(hè√hé) 佣.(yōn g√yòng人3、按要求写句子。
(10分)(1)草虫为生活勤勉地奔忙。
草虫能演奏出优美的音韵,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草虫不仅为生活勤勉地奔忙,还能演奏出优美的音韵,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
(2)时间过去了。
(分别改成比喻句和拟人句)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时间老人匆匆忙忙地一闪而过。
(3)虽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修改病句)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4)“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可我们大多数人仍不以为然,请设计一条标语警示人们。
但存方寸地,流与子孙耕。
4、走近鲁迅。
(8分)(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按照原文填写完整,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课文(《少年闰土》),课文节选自《故乡》,作者鲁迅被誉为(“民族魂”)。
(6分)(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5、诗韵悠长。
(7分)(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杜甫》请你再写一句描写雨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元白朴)请你试着赏析这首散曲中你填写的这一句,说说作者用了怎样的写法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色彩上用了明与暗的巧妙映衬,既有青绿白红黄的明丽,又有深秋的暗淡。
明暗对比,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了色彩绚丽的秋景。
下面还有一首相同格式的散曲,请你补充完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请你再写一句描写秋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6、回味书香。
(8分)(1)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这句话的意思: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摔破琴,弄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2)读句子,猜人物,说特点。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人物:闰土特点:健康可爱他的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人物:鲁迅特点:精神抖擞,刚毅坚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人物:喂鸥老人特点:勤俭请你照着上面的句子,写一个你敬佩的人,并说说他的特点。
(3)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上面的句子都是写诚信的古语。
二、阅读思考。
(30分)(一)穷人(节选)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打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描写桑娜神情的词语。
(2分)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 )(2分)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B、表示语意的跳跃;C、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3、文中的桑娜为什么忐忑不安?从文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因为桑娜热爱丈夫,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但又不想让两个孩子死去,所以忐忑不安。
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又热爱丈夫的人。
(二)只追前一名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
“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
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
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
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
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
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
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跨越,不仅需要___智慧,更需要_胆识__。
1、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和“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5段相应的横线上。
(2分)智慧胆识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
(3分)“只追前一名”是指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
3.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的事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3分)把目标降低,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
(三)担子或草鞋人和皮鞋人(1)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
(2)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qiè)意。
(3)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
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缕缕光亮。
(4)在这条道上,这两双脚曾有过无数次同行。
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
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人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
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二年才有的事。
(5)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
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6)“爸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7)“我顶得住。
”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
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8)“叭哒”担子变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9)草鞋人跌进了山间杂草中。
(10)“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
但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11)“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
”草鞋人执意不让。
(12)“伟伟听话么?”草鞋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
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
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
(13)“很听话,他常常念着您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
(14)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15)“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
”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
(16)“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
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在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
(17)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上街道移动着。
(18)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
(19)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
(20)走过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
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驼腰前进。
(21)望着前面草鞋人负担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
1、从第1、2自然段中分别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2分)近义词:暴露( 裸露 ) 反义词; 浑浊( 清新 )2、第4自然段的写法,叫作插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通过写儿子鞋的变化,表现父亲把儿子一点一点养大,一步一步送出山村,赞美父亲的伟大。
3、用横线划出“草鞋人”穿着描写、外貌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三个句子。
(3分)4、按要求填空。
(3分)用部分代替整体的方法是修辞手法“借代”的一种,本文中“草鞋”、“皮鞋”都是指人。
本文的“草鞋人”是指父亲,“皮鞋人”是指儿子。
草鞋人对皮鞋人的关心是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的。
皮鞋人对草鞋人的关心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写出其中一句。
“皮鞋人双手抢担”5、给本文加上恰当的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2分)6、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3分)穿草鞋的父亲在崎岖的山路上为穿皮鞋的儿子挑担子让儿子感动的故事。
7、读了本文后,你想提个什么问题?写在下面。
(2分)三、习作。
(任选其一)(30分)1、认真观察下面四幅漫画,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你的感受和理解,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
2、艺术一定是一场高雅的音乐会、一幅昂贵的世界名画吗?非也。
艺术,司空见惯,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生活中离不开艺术,不会欣赏艺术的人亦不会生活。
请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者写一写自己欣赏的一件艺术品,或参加的一次艺术活动。
题目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