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论文 浅谈古典舞身韵在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论文 浅谈古典舞身韵在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古典舞身韵在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第二课堂在中小学的推广,舞蹈艺术也随之体现其特有魅力。

如何区分中小学舞蹈第二课堂与专业舞蹈训练?采取何种形式开展?我们又将怎样正确对待舞蹈第二课堂的目的、地位?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

本文探讨中国古典舞身韵在舞蹈第二课堂教学的作用,也是中国古典舞身韵进第二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身韵第二课堂舞蹈
近年来,各校相继开展了舞蹈第二课堂,这意味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进一步推进。

舞蹈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知识,培养同学们的艺术情操,加强他们的舞蹈实践能力,又能从另外一个舞美的角度来加深对历史、人文、社会和情感的理解,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

然而在各校的实际舞蹈第二课堂教学中,往往侧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

这里所说的“基本功”,往往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柔韧性,殊不知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先后次序。

次序的混乱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更是违背了舞蹈第二课堂开设的初衷。

因此,在舞蹈第二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循着一定的教学阶段次序。

在完成适龄柔韧性训练时,有目的的把古典舞身韵教学与基训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身韵”即舞蹈的感觉,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前者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后者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二者的要有机结合,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

“身韵”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学习舞蹈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内容,通过练习来达到培养良好的舞蹈感觉。

身韵有其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

目前舞蹈第二课堂的教学,对古典舞身韵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应该说在观念上仍然处在模糊的状态,在教学中还没能摆正它的位置,更没有在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中将“身韵”的教学渗透到基训课的“骨髓”。

一、身韵在基训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中小学舞蹈第二课堂教学,我们不是要把每个学生培养成舞蹈家。

我们的学生将来会在社会每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专长,而舞蹈第二课堂只是他们特长的一个小部分。

几年来对普通中小学学龄儿童舞蹈教学中发现,初中学龄经过长年基训的孩子,基本功优于完全没有基础的,但是舞蹈感觉却远远不如一个没有接触过舞蹈基训的孩子。

系统的基训除了让他们可以做出高难度技巧之外,弊多于利。

首先根据人体解剖学,对于学龄青少年儿童,很多的技巧开发需要根据人体器官发育情况进入。

比如某些较难的动作或使人体组织负荷较重的活动(如芭蕾舞的踮脚尖)应等到11~13岁再尝试较为适当。

芭蕾基训讲究的是“绷”“直”“开”,这是一个舞蹈训练者的基础。

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拓宽舞蹈动作,使舞蹈动作更加的优美,线条更加的柔畅。

但是目前由于中小学舞蹈师资严
重缺乏,中小学舞蹈训练也是由学校的音乐教师担任。

这就导致了很多基训只在面上追求所谓的柔韧性,而这种柔韧性因为教师本身的原因失去科学性,基训教学也往往失去音乐性,而没有音乐的基训也就失去舞蹈美感。

而我们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是‘提沉冲靠’‘拧’、‘倾’、‘圆’、‘曲’、‘平圆’、‘立圆’、‘八字圆’。

作为身韵主要的基本训练元素,由浅入深逐步展开练习。

我们可以训练舞蹈在静止时的体态气质、在动作运动过程中的路线和轨迹,以及“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的瞬间变化。

这种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的训练体系,对于中小学舞蹈第二课堂训练也远远不仅限于舞蹈的意义,更是中华渊远文化的体味与传承。

这也是我们第二课堂开设的初衷所在。

二、身韵在舞蹈排练中的重要作用
“身韵”即舞蹈的感觉,没有感觉的舞蹈也就没有灵魂。

而这种感觉也是我们中小学舞蹈第二课堂所要追求的根本所在。

中学生学习舞蹈,除了掌握动作要领外,还要细心揣磨每一动作的内在“神韵”,一味的只追求动作的难度而忽视对“神韵”的培养,也就失去了舞蹈内涵。

舞蹈艺术家沈培艺说:以动作的韵律感去最大限度的表现舞蹈形象的内在情感。

身韵作为舞蹈语言的抒情方式,从每一个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身韵“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动作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舞蹈的特殊审美性。

对于中小学生,这种内敛的审美观也是一种美学教育。

在舞蹈中,舞蹈者的呼吸是根据音乐节奏、情感变化、动作需要以及生理需求来调整的。

舞蹈者不懂得艺术呼吸就把握不好动作的力度,就体现不出动作的内在节奏和动作的层次性,甚至无法完成难度较大的动作。

古典舞身韵中的“提沉”训练能将人类生命的象征——“气”,变成舞蹈艺术所需的“艺术化的气息”,他是解决舞蹈内力和外力结合的有效方法。

中小学的成品舞蹈排练我们往往遇到的正是这些“内在”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又很难用语汇去表达。

那么我们在第二课堂训练中强调身韵训练就有其必要性了。

提、沉、冲、靠也不会只停留于肢体表面动作,而是一种气息之美。

三、身韵训练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目的性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习惯不良、能力低、焦虑紧张,不能很好适应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较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而现代学生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还应具有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等。

《舞蹈艺术概论》将舞蹈的功能归于六项:一、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二、交流情感、增进友谊;三、增强体质、延长青春;四、欣赏愉悦、陶冶情操;五、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六、宣传教化、团结鼓劲。

作为中小学的舞蹈第二课堂,我们应发挥其各项功能。

舞蹈作为形体动作艺术,有其特殊的表现情势。

就舞蹈语汇而言,大致可分为外部形体动作以及内部情态两个部分。

而中国古典舞身韵则更注重于内在情态,它遵循的原则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

中国古典舞是祖国绚烂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小小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