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模设计程序

塑料模设计程序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二、注射模结构设计
14.绘制模具工作图 (1)装配图: 4)装配图的右上角绘制塑件图,复杂的塑件则绘制 在另外一张图纸上(标明尺寸、公差、名称、材料、 收缩率、特殊要求等) 5)模具的技术要求和必要的使用说明; 6)模具零件明细表。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二、注射模结构设计
14.绘制模具工作图 7)总装图中的技术要求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6.确定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 方法:根据塑件特点及型腔布局等,可选择斜导柱、斜 滑块等结构,并确定侧抽芯机构的布置方式。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二、注射模结构设计
推出机构???
7.确定温度调节系统结构
方法:根据模具的结构、塑料的成型性能、塑件的尺寸
精度和质量要求等。
8.排气系统设计 方法:利用模具分型面和推杆与成型零件的间隙排气, 必要时专门进行排气系统设计。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三、注射模设计的审核
3.注射模设计质量 2)是否考虑了塑件对导向精度的要求,导向机构设计 是否合理; 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是否正确,能否保证塑件精 度,结构是否合理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支承零件能否保证模具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5)注射模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试模及修模要求。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三、注射模设计的审核
4.装拆及搬运条件方面 有无便于装拆时用的撬槽、装拆孔、牵引螺钉和起吊 装置(如供搬运用的吊环或起重螺栓孔等),是否对 其做出了标记。
思考与练习: 进行注射模课程设计。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二、注射模结构设计
12.校核模具与注射机的有关尺寸 方法:最大注射量校核、最大锁模力校核、安装尺寸 校核、开合模行程校核等。
13.注射模结构设计的审查 方法:对设计的注射模进行初步审查并征得用户的同 意,同时对用户提出的要求加以确认和修改。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二、注射模结构设计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三、注射模设计的审核
2.设计图样方面 1)装配图:零部件装配关系是否明确,配合代号是否 恰当合理,零件的标注是否齐全,与明细表中的序号 是否对应,有关的必要说明是否具有明确的标记,整 个注射模的标准化程度; 2)零件图:零件号、名称、加工数量是否标注确切,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是否合理齐全,成型零件是否预 留了修磨量,超高精度是否合理,零件材料选择是否 恰当,热处理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否合理;
①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例如对推出系统、 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脱模斜度等。 ②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间 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 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③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④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 等要求。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二、注射模结构设计
14.绘制模具工作图 (2)零件图:
4)结构形体尺寸应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标注,对于 型腔型芯的设计基准、尺寸基准、形位尺寸及公差、 脱模斜度、圆角半径、镶块尺寸、表面粗糙度等要 合理齐全,并充分考虑加工工艺要求与实际可能性; 5)合理确定零件材料,正确确定热处理要求及表面 粗糙度要求; 6)绘制标题栏,拟定必要的技术要求及其它说明。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三、注射模设计的审核
1.基本结构方面 6)推出机构及侧抽芯机构是否合理、安全、可靠,与 其他零件是否干涉或碰撞; 7)是否有排气系统,形式是否合理; 8)是否需要温度调节系统,结构形式是否合理; 9)支承零部件结构是否合理; 10)外形尺寸能否保证安装,固定方式是否合理可靠; 11)模具工作过程各运动部件动作是否协调性与稳定。
模具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塑件图样(塑料品种、牌 号、颜色、透明度等)、塑件使用说明或技术要求、 生产批量、仿制塑件样品、模具图样等。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收集并分析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与数据 (1)符合标准的塑件图样或塑件样品; (2)塑件产量; (3)塑料品种牌号; (4)塑件生产车间设备型号及参数; (5)模具制造设备及制造技术水平; (6)其他要求。 认真分析消化这些原始资料和数据及其与成型工艺、 模具设计的关系。
9.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方法: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侧抽芯机构尺寸,确定 模具型腔侧壁厚度、模板厚度及模具闭合高度。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二、注射模结构设计
10.选用标准模架 方法:根据设计、计算的模具主要尺寸,合理选用标准 模架及标准模具零件。
11.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方法:根据模具类型及结构,选择标准模架,确定模具 零件主要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如抽芯距、斜导柱或斜 滑块倾斜角度、定距分型距离、推出距离等)熟练运用塑料模具设计程序
重点和难点: 理论运用于实践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接受设计任务 模具设计任务的三种类型:
(1)提供经审定的塑件图样及其技术要求,要求设计 成型工艺及模具;
(2)提供塑件样品,要求测绘塑件图样并设计成型 工艺及模具;
(3)提供塑件图样和模具图,要求按实际生产条件, 审定模具图。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三、注射模设计的审核
2.设计图样方面 3)制图方法:制图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有关国家 标准,图面表达的几何图形与技术要求是否容易理解。 3.注射模设计质量 1)设计注射模时,是否正确考虑了塑料原料的工艺特 性、成型性能及注射机类型可能对成型质量的影响,对 成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是否在设计时采取了相应的 预防措施;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三、注射模设计的审核
1.基本结构方面 1)注射模的结构与基本参数与注射机是否匹配; 2)注射模是否具有合模导向机构,机构是否合理; 3)分型面选择是否合理,塑件是否留在设有推出机构 的动模(或定模)一侧; 4)型腔布局与浇注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浇口是否与塑 料原料相适应,位置是否恰当,形状及尺寸是否合适; 5)成型零件设计是否合理;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3.分析成型工艺性能 (1)分析塑料的成型工艺性; (2)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艺性。
4.明确设计要求 (1)明确塑件的使用要求:用途、作用、尺寸公差、 技术要求; (2)明确塑件的生产纲领:塑件产量与模具价格,生 产效率与模具寿命,模具自动化程度与模具复杂程度。
2.确定分型面 方法:根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力求模具结构简单。
3.确定型腔的排列形式 平衡式或非平衡式,与推杆、冷却水道协调。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二、注射模结构设计
4.浇注系统设计 方法:根据模具类型、型腔数目及布局、塑件原料及 塑件尺寸等。
5.确定型芯和型腔的结构和固定方式 方法:根据塑件特点及型腔布局等,可选择整体式、 整体嵌入式、组合式等结构,并确定固定方式。
⑤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二、注射模结构设计
14.绘制模具工作图 (2)零件图:非标准的模具零件,特别是成型零件, 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还应注意: 1)绘图顺序: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2)绘制比例:1:1,必要时放大或缩小; 3)图形方位尽可能与装配图一致,应符合加工习惯; 视图选择与表达应合理、正确、布置得当;
14.绘制模具工作图 (1)装配图:正确表达以上设计计算,对各零部件装 配关系、联接紧固、定位表达清楚,应符合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还应注意:
1)绘制比例:1:1; 2)正确选择足够视图:主视表达模具整体结构,俯视 表达型腔布局、分流道设置及冷却回路等; 3)应标注出必要的尺寸,如轮廓尺寸、配合尺寸、 与注射机的装配关系尺寸、模具功能尺寸等;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5.注射成型工艺卡的制定 注射成型工艺卡包含以下内容: (1)塑件概况; (2)塑料概况; (3)注射机参数; (4)注射成型条件。
第一节 注射模设计程序
二、注射模结构设计
1.确定型腔数目 方法:最大塑化量、额定注射量、最大锁模力、 产品的精度要求、生产的经济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