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喷灌灌水方法在猕猴桃园区的试验应用

喷灌灌水方法在猕猴桃园区的试验应用

喷灌灌水方法在猕猴桃园区的试验应用
周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75.87万亩,农业人口61.31万人,人均耕地1.2亩。

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农业产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以上,农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周至县的猕猴桃产业全国有名,种植面积25万亩,年总产35万t,产值达21亿元。

猕猴桃主题公园核心区面积达3200亩,5400m2温室大棚投入使用,使周至县的猕猴桃产业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怎样使猕猴桃高产、稳产、优质果品率高,就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早在2001年,我们就从灌水方法和灌溉定额人手,对猕猴桃灌溉进行了试验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经过近十多年的实践应用,逐渐趋于成熟,现对试验研究结果给予归纳整理,希望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1试验项目概况
周至县2001年猕猴桃节水灌溉试验项目是按照西安市水务局、财政局批复,在周至县开展的猕猴桃灌溉项目的试验研究,旨在积累第一手实测资料,为猕猴桃的种植管理和适时适量灌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试验点选在距县城8kin的广济镇商家磨村,试验面积48亩,分三个区,I、Ⅱ区各20亩,为一农户的果园,园内喷灌设施齐全,灌溉方法采用喷灌方式间歇轮灌工作制度;Ⅲ区与Ⅱ区相连,面积为8亩,为另一农户果园,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法灌溉。

这样选点有利于在相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进行喷灌与大水漫灌的观测与比较。

分析内容包括灌溉次数、灌水周期、灌水定额等,主要积累灌溉制度数据,总结大水漫灌和节水喷灌的差异与优缺点。

试验区的喷灌工程是周至县水务局1997年负责设计安装与实施的,试验区内有机井一眼,水泵流量56m3/h。

喷灌工程的主干管道沿东西方向布置,支管道沿南北方向布置,共有八条,每条支管道上设有喷头9个,喷头与喷头成正方形布设,喷头间距为20m,喷头
工作压力0.35MPa,出水量3.06 m3/h,喷洒半径为18m,同时工作的喷头个数18个.20个,喷洒降雨强度8.5mm。

2试验方法与结果
2.1试验内容
比较喷灌与大水漫灌的优缺点,及不同灌水方法的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灌溉定额等。

2.2试验方法
试验项目采用定期观测与不定期观测相结合,定期观测是每周1次准时观测,不定期观测是在每次雨后及时观测。

观测的项目主要有土壤含水量、空气湿度与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猕猴桃的生长情况等。

所用的仪器和工具有烘箱、环刀、天平、量筒、湿度计和温度计等。

2.3试验结果
经过近4年的观测和试验研究,基本总结出了不同灌水方法下的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等,结果见表1。

表中灌水时间是以试验田观测时间始,延伸到整个猕猴桃果田一轮灌水时间结束而终的灌水天数。

3试验结果分析
3.1气候情况
试验研究从1998年到2001年历时近四年,经过分析比较,2001年周至县的气候接近于平水年,全县年降雨正常,灌溉次数符合作物生长规律,具有代表性。

虽然八九月份雨量较多,但年内分布比较均匀,冬春季较干旱偏暖,从4月起雨量接近正常年,入秋以后,出现连阴雨天气,对猕猴桃后期生长造成了阶段性的影响,但总体情况还是比较适宜猕猴桃的生长。

3.2需水规律
试验区的猕猴桃为秦美品种,按其生长周期划分为:冬眠期、萌芽期、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

(1)冬眠期从前一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上旬,此阶段主要是剪技和翻地灭茬,防止虫害,猕猴桃的根系发育阶段,土壤中要有足够的含水量,才能保证根部的良好发育。

土壤含水率一般要求在14.2%左右。

(2)猕猴桃萌芽期和新枝生长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年内气候温和,3月中旬芽苞初绽,此时需要有充足的水量,才能保证芽苞的发育和新枝的良好生长,为作物下一步生长奠定基础。

土壤含水量要求在18.o%左右。

(3)花期一般在5月中旬,在温度、湿度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花期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而在干旱高温且无灌溉设施的情况下,时间较短。

此时期土壤含水量要大,水分充足则有利于萌发新枝,水分亏损则新枝的数量和生长都要受到影响。

它是果树的营养生长期,也称第一关键期,土壤湿度宜控制在80%左右。

(4)幼果期一般在6月中旬,此阶段猕猴桃对缺水极为敏感,水分不足,猕猴桃幼果生长营养不良,枝稍生长受阻,叶缘枯萎,叶片皱缩。

这个时期对田间土壤的水分要求较高,水量要均匀适宜,幼果生长才能良好,此时期使用喷灌设施,效果最为理想。

(5)果实膨大期一般在7月份-8月份,此阶段是猕猴桃的需水高峰期,也称第二关键时期。

外界温度高,光照强,猕猴桃易受日灼伤害,而采用喷灌正好改变了叶面温度,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可以避免日灼伤害,同时能促进猕猴桃树干、枝、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形成。

此时期土壤的湿度变化对果实膨胀速度及产量影响很大,土壤湿度宜在85%左右。

(6)果实成熟时期主要是猕猴桃着色和糖分转化的时期,土壤湿度不宜过高,否则就会使猕猴桃贪青晚熟,影响其果品质量和价格,土壤湿度宜在75%左右。

3.3猕猴桃的灌水湿润层深度及墒情分析
灌水方法的不同,对猕猴桃树根系发育影响很大。

高湿度情况下,根系发育不良,其分布较浅,新根生长慢,衰退速度快,影响猕猴桃生长。

而中低湿度情况下,根系分布宽而深,一般在0. lm - 0.5m之间,所以土壤灌水湿润层深度宜在20em~ 40cm之间。

在幼果期,土壤的含水率均在18%以上;在果实膨大期,喷灌区的土壤含水率始终在17%以上,而且土壤含水率曲线较平稳。

大水漫灌区土壤含水率曲线变幅较大,忽高忽低显示了灌水的不均匀程度。

3.4温度对猕猴桃的影响
夏季伏期的干旱高温对猕猴桃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果子易出现日灼现象,严重影响猕猴桃的质量。

喷灌可以减少高温及强光对猕猴桃造成的危害,可以调节气温,改善田间小气候,特别在炎热高温时节,降低果园温度3℃一4℃,减少果子的日灼现象。

据测算,在当年的试验Ⅲ区中,出现日灼现象的果子达8%以上,灼害现象十分严重;而采用喷灌的I区和Ⅱ区,出现日灼现象的只有3%,相比之下,喷灌给猕猴桃带来的商品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4喷灌的运用效果
4.1增产效益分析
喷灌试验自1998年建点到2001年,经过几年来的试验观测,在相同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下,采用喷灌灌水方式的果树比采用大水漫灌灌水方式的果树产量翻一番,产值比在2.4:1以上。

详见表2。

4.2节水效益分析
喷灌与大水漫灌单次比较,节水效益显著,如果进行全年灌溉用水量比较,加上喷灌调节田间小气候的用水量,喷灌节水量只有12%。

但喷灌能够调节田间小气候、降低温度、减少日烧,提高果品产量,其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4.3影响猕猴桃产量的主要因素
经过成因分析,灌水次数、灌水量和灌水周期是影响猕猴桃产量的三大因素,若要增产,只有将此三者的关系调整到最佳的组合,才能提高猕猴桃的生产效益。

分析比较认为,其三者最优的组合是较多的灌水次数、适度的灌水量和较短的灌水周期。

三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实际生产中,只有把三个因素调整到最优的组合,增产效果才是显著的。

4.4猕猴桃喷灌方式增产的机理分析
作物生长的外界环境是土壤和大气,灌水的目的不仅是调节农田土壤水分状况,还应调节农田小气候,使作物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炎热的夏季,天气灼热,由于猕猴桃叶子大且纸质性,大气蒸发力过强,特别是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此时作物缺水最为严重,若不能补充水分,作物的气孔开度就会减少,蒸腾速度降低,叶片萎蔫或卷曲,光合作用停止,导致产量降低。

由试验观测发现,由于定时湿润叶片和近地层大气,补充水分,降低叶温和气温,因而在中午高温期,能满足叶片蒸腾对水分的要求,叶片始终保持挺拔状态,不产生“午睡”现象,随着叶片蒸腾速度增大,这时气孔开度随之加大,气孔阻力减少,光合作用整天都能进行,提高了猕猴桃的产量。

而采用大水漫灌,只能湿润树根,不能有效促进叶片的蒸腾,增大了气孑L阻力,叶片出现萎蔫或卷曲现象,光合作用降低,影响猕猴桃的生长及产量。

5试验中存在问题与建议
由此可见,在猕猴桃园区采用喷灌的灌水方法还是比较理想的。

在试验开展的过程中,由于仪器等设备的限制,我们只能从宏观上进行观测和分析,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所得的数据和结论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果品质量,又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节水灌溉试
验工作怎样进行,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扎实、更加努力的做好这项工作,不断钻研、研究新课题,争取新成绩,为振兴周至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