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长标准北京拔萃双语学校邱济隆核心标准: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我记得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了全国50名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到北戴河疗养并举行座谈会。
当时象陈竺,现在卫生部长是我们国家的生物的科学家,王选、袁隆平等等,我本人也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我们在北戴河期间,和中央的领导就科教兴国进行了座谈。
大家都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
当时我有一个印象最深刻,就是中央的领导都谈到我们国家必须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特别是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的改革。
我为什么印象特别深刻呢?因为我在四中这所学校工作过了很多年,当校长当了也很多年。
但是怎么样使能干、表现好的教师能进的来、留的住?不适应四中工作的能够离开四中。
换句话来讲,要使它变成一潭活水。
因为我们现在谈队伍的建设,我后边还要专门讲这个问题。
我有一个观点:队伍的建设必须建立起一种长效的机制,这才是根本起作用。
我们国家的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的人事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
使它产生一种激励队伍努力向上的这样一种机制。
所以我98年暑期参加了这个中央的座谈会以后,回来我认真思考,我觉得四中必须要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也要迈出一步,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我们四中的队伍建设,才能使四中不断的保持这样优秀的水平。
正好我们区的教育局已让各个学校来报名,有哪能个学校参加这种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试点。
后来我就引导我们的干部、老师反复领会中央的精神。
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把人由单位的人变为社会的人。
这是我们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现在比如说你是四中的老师,那你是四中的,是单位所有制。
我觉得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由单位的人变为社会的人。
2000年西城区教育局提出了报试点,我就引导干部们讨论,我们报不报?我提出一个观点:我觉得中央的这种想法是符合我们客观规律的,是有利于队伍的建设,是一件好事,我当校长的我愿意做这件事。
但是当时也有很多人劝我说:“邱校长你别看咱们学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一碰到人的事那就是非常难办的,我劝你要慎重。
”当然他们都是一些好心的提醒。
但是我后来还是引导大家,大家认为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后来我们的一些干部认识到说这是一件好事。
那好,既然是好事,再难我们也要去做。
当然说到人的问题要慎重,那么我们就把工作做得非常细致。
从那个时候我们就报名参加了西城区教育局做试点单位。
我们做了周密的动员,统一了全校干部的认识,统一了我们全校教职工的认识,我们开始了四中的人事制度的改革。
首先我们定岗定编,定岗位职责。
学校由原来200多个人,定岗定到了160多人,竞争上岗。
每个人自己报岗位,报志愿,最后是主管领导审核。
这样一搞以后,我觉得大家积极性调动了,曾经有些人认为这个岗位非我莫属的,结果因为他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就没有被聘上这个岗位。
同时我们改变了我们学校的结构工资方案,这个工资方案也要体现一种机制,就要奖罚分明,激励优秀。
比如说我们结构工资方案当中有一条,积极鼓励我们的教职工去参加教育科研。
我们很多领导老说我们当校长的要把老师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教书匠怎么变为教育家呢?关键是他要进行理论学习,进行教育科研。
所以我们的结构工资方案当时其中就有一条,你只要参加国家级教育科研的课题的,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个人奖金1万元,还制定了你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发表科研文章,学校要给予你相应的奖励。
就这样我们的老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一方面对他个人成长有好处,另一方面他也得到了实惠。
所以我们四中的科研成果、获奖论文应该是北京市别的中学不可比的。
那么我们进行了这样一个改革,就有利于队伍的建设,当然也有些人因此没有应聘,离开了四中,当然我也跟大家阐述了一种观点:就是说有的同志没有在四中继续受聘,并不等于他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因为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风格,四中的学生有四中的要求,别的学校有别的学校的要求。
曾经有一位中科院读化学的研究生到四中工作,他学习是非常优秀,在大学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应该说他的表现非常好,他教课也非常努力,当班主任也很努力,在四中干了两年之后,后来我们没有再继续聘他,他想不通,我非常坦诚的跟他交换意见,我说你并不是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的问题,四中的学生对四中的老师要求是比较高的,用我们俗话来讲,要求你这个老师是要有些灵气的,你按部就班、平铺直叙他们是不欢迎你的。
后来这个老师到了其他的重点中学,表现的很好。
但是我就讲这个机制一定要形成。
那么四中进行了这样人事制度的改革,应该说这个步伐的迈出对于加强我们队伍的建设也起了很重要的做用。
校长在这个过程当中关键是引领,是要大家认识到我们必须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而且在每个环节上要把他落实。
我在2003年的夏天,从四中的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经过教育部和北京市领导的推荐我到了“北京拔萃双语学校”,这是一所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创办的民办学校。
根据我们国家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凡是非国家财政投入办的学校都叫“民办”。
那么比如说企业可以办,个人可以办,社会团体也可以办。
这所学校就是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开学的。
我接到这样一个任务,我是8月1日到这个学校去上班,我一到这个学校,我脑子就想首先要干什么,我想关键的是要把这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先要确定。
因为这是所新学校,你怎么引领大家去努力,需要校长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我当时提出了我们的办学宗旨是“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民族,一切为了明天。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当然你所有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
学生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希望,所以当然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我们民族的兴旺,为了我们国家明天的辉煌。
我提这“三个一切”是有针对性的。
因为社会上广泛的流传着又一个“三个一切的口号”——叫“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我个人认为这个口号是有问题的。
因为我去到过很多学校,那学校里都写着这些大标语。
有一次在教育部参加的座谈会上,我坦率谈了这个观点,我说一切为了学生,绝对是正确的。
为了一切学生,也是无可非意的。
但是,什么叫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就应该无一遗漏,这对吗?我们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所以我说我提出了我们这“三个一切”,我想是有针对性的。
后来这个教育部的领导听完我的发言以后,跟我说是!“邱校长你不说呀,我什么也不觉得,这口号也就这么提了,你一说呀,我们还觉得真是有问题。
”所以我想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我去拔萃学校以后提了十六个字的校训:“知恩图报、严谨笃学、志存高远、出类拔萃”。
这十六个字就是我们拔萃学校的培养目标。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把知思图报放在首位,这后边我讲德育工作的时候,我要专门谈。
我想一个人要不懂得感恩,他不可能爱别人,也不可能爱我们的国家。
所以我们把知思图报放在了首位。
我们的学生每天都要用中英文来朗读我们的校训。
我们的学校专门开了一门课程,关于我们的校训的,这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教学所遵循的方针。
当时我提了十六个字——“强化英语、夯实基础、开发潜能、提高素质”,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的基本的方针。
这个学校是一所2003年刚刚开始起步的民办学校,他各个方面的条件和北京四中是没法相比的,那么怎么来进行教学呢?我提出了“三低两重”的教学原则。
即“低起点、低坡度、低难度”。
什么意思?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因为他们基础不是很好,起点要低,坡度不是太陡,这个台阶不能上的太快,难度不能太高。
“两重”——重基础、重实效。
我觉得这是符合我们实际的教学原则。
我跟我们老师们讲,你不要看这“三低两重”,你不要看不起,这条做好了我们学生素质提高了,中考、高考的成绩一样不会低。
那么这个学校现在办学了五年来,应该说,相比同样起步的其它民办学校是进步非常快的。
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我当时也提了八个字,叫做“民办一流,市区示范”。
我说的一流是在全国的民办学校当中一流,因为有的领导同志也跟我谈,希望“北京拔萃双语学校”成为全国的民办学校的一面旗帜,当然他得步入一流的行列。
“市区示范”,也就是说不分民办校公办校,我们要进入示范校的行列。
有的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说我人生的一个目标是办两所示范校,四中已经成为了一所示范校,我希望“北京拔萃双语学校”也能成为一所示范学校。
那么我来到“拔萃”,把这样一套办学理念,不断地通过培训,通过各种方式统一我们老师的认识,进而变为我们老师的行动,所以这个学校应该说发展的比较健康。
后来很多领导都到我们学校视察工作,就觉得这个学校从起点就比较高。
我想所谓的起点高就是校长必须要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办学理念。
所以为什么我在讲校长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当中的时候,我要提到引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引导,我通过在四中、在“北京拔萃双语学校”的这样的一些例子来说明校长的职能。
校长领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在教育思想上的领导。
在这第一条当中我讲了两点,讲了校长办学思想,讲了内涵,讲了这个我们对学校的领导应该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下面我想讲第三点,第一点关于校长办学思想的特性。
我前边阐述了校长办学思想的范畴、内涵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
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具有一些特性的,校长的办学思想必然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
每一个校长都生活在一个时代,你的思想肯定受到这个时代的影响,我们很多观点、想法当然和这个时代是一致的,我们的校长的办学思想要体现时代的特征,但是光有这个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超前性。
有人讲我们的教育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面对明天的世界。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怎么样看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更超前一点去引领这个学校,朝着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前进。
这是很重要的,我想校长的办学思想应该体现在时代性和超前性的特点。
第二点,校长的办学思想应该有稳定性和发展性。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一个校长的办学思想,应该是稳定的。
因为我前面提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应该是先进的、科学的,他必然反应了客观规律。
校长的办学思想,不能是朝令夕改的,不能今天一个口号,明天又一个口号,今天一个方向,明天又一个方向。
这个学校怎么能稳定发展,我觉得解放以来要说我们教育要吸取的教训,这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往往我们一所学校,或者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思想是不稳定的,我觉得这样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我觉得应该是稳定的教育思想对学校带来稳定的发展,这是符合我们教育的客观规律的,但是光稳定也还是不够的,哪些传统要继承,哪些要改革?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或者是我们校长自身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所以要有稳定性与发展性。
第三个,同一性与多样性。
同一性,因为我们都处在这个时代,我们都处在中学或者小学,学校的性质差不多,所以很多校长的办学思想当中必然有很多相同的东西, 我觉得这是正确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但是每所学校的地域不同,每所学校的历史背景不同,每个校长的个性不同,每个校长的经历也不同,所以校长的办学思想当中必然具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