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数学选修1-1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1课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一、学习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了解椭圆标准方程推导过程,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结构特征,能够根据所给的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 32—P 34,解决下列问题: 1. (1) 按教材P 32的探究要求画出图形.(2)观察曲线绘制的过程,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3)提炼:椭圆的定义:(4) 根据椭圆的几何特征,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椭圆方程.(5)在已建好坐标系的椭圆的图形中找出表示,a c 的线段.2. 若椭圆221259x y +=上一点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5,则点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 . 3.若 4,1a b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是 .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1 经过椭圆2212516x y +=的右焦点2F 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AB ,交椭圆于A 、B 两点,1F 是椭圆的左焦点.求1AF B ∆的周长.变式练习:例1中,若AB 不垂直于x 轴,1AF B ∆的周长有变化吗?为什么?例2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3(,)22-,求它的标准方程.变式练习:4,a c ==y 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如果椭圆22110036x y +=上一点P 到焦点1F 的距离为6,则点P 到另一个焦点2F 的距离是________.2. 已知10,a b c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 求焦点在x 轴上,焦距为4,并且经过点(3,P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第2课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二)一.学习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特征,能运用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解答简单问题.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 34—P 36,并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两定点12(2,0),(2,0)F F -.(1)若动点P 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3,则动点P 的轨迹 ;(2)若动点P 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4,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3)若动点P 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6,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2.已知两定点12(,0),(,0)F c F c -,若动点P 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2a ,则动点P 的轨迹是什么图形?3. 已知12,F F 是定点,12||F F m =,动点P 满足12||||10PF PF +=,若点P 的轨迹是椭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 .4.“112a <<”是“方程221x ay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 1 在圆224x y +=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求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变式练习:在圆224x y +=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 ,D 为垂足,点M 在DP 的延长线上,且2=DPDM .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的形状.例2 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49-,求点M 的轨迹方程.变式练习: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1,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BM 的斜率之商是2,求点M 的轨迹是什么?(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已知M 为椭圆221259x y +=上一点,1F 为椭圆的一个焦点,且1||2MF =,N 为1MF 的中点,则||ON = .2.如果点(),M x y 10=,那么点M 的轨迹是 ,其方程是 .3.求中心在原点,且经过两点12(P P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第3课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一.学习目标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简单的几何性质;理解标准方程中,,a b c 的几何意义,以及,,,a b c e 的相互关系,能够求解与之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 37—P 40,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图象形状,思考下面的问题:(1)由22221,1x y a b≤≤可得,x y 的范围是 ,即椭圆位于直线,x a y b=±=±所围成的矩形内. (2)以x -换x ,方程不变,可知椭圆关于 对称;以y -换y ,方程不变,可知椭圆关于 对称;,x y --换,x y 时方程不变,可知椭圆关于 对称.(3)椭圆的长轴长为 ,短轴长为 ,焦距为 ,且满足222a b c =+,焦点在x 轴上时,焦点坐标为 ,椭圆长轴顶点坐标为 ,短轴顶点坐标为 .2.椭圆的离心率e 的定义: .几何意义:由于c e a ==当e 越接近1,b 越小,椭圆越 ,当e 越接近0,b 越大,椭圆越 . 3. 求椭圆16422=+y x 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坐标,并画出图形.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1 已知椭圆22(3)(0)x m y m m ++=>的离心率2e =,求m 的值及椭圆的长轴和短轴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变式练习:已知方程22141x y m m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例2 求离心率e =(4,的椭圆标准方程.变式练习:求出例2中椭圆的范围.(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椭圆2228x y +=的离心率是 .2. 椭圆22936x y +=比2211612x y +=________(更圆或更扁).3.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上,若长轴长为18,且两个焦点恰好将长轴三等分,求此椭圆方程.第4课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二)一、学习目标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并能运用于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 40—P 41,并回答下列问题:1. 已知椭圆2211612x y +=,那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e ====;(2)中心坐标为 ,焦点坐标为 ,长轴顶点坐标为 ,短轴顶点坐标为 ;(3)x 的取值范围为 ,y 的取值范围为 ; (4)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最小距离为 ,最大距离为 .2. 已知ABC ∆的顶点(4,0)A -和(4,0)C ,顶点B 在椭圆221259x y +=上,则s i n s i ns i n A C B+= .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 1 一动圆与圆22650x y x +++=外切,同时与圆226910x y x +--=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变式练习:课本第40页例5.例2 点(),M x y 与定点()4,0F -的距离与它到直线25:4l 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5,求点M 的轨迹.变式练习:设12F F 、是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00(,)P x 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试用横坐标0x 表示:1||PF = ;2||PF = .(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2212x ym+=的离心率为12,则m=()32C.83D.232.12,F F是椭圆22197x y+=的两个焦点,A为椭圆上一点,且1245AF F∠=,则△12AF F的面积为()A. 7B.74C.723. 已知12F F、为椭圆22221(0)x ya ba b+=>>的两个焦点,过2F作椭圆的弦AB,若1AF B∆的周长为16,椭圆的离心率e=,则椭圆的方程是 .4.课本第42页第8题(不抄题,解答过程写在下面).第5课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三)一、学习目标能判定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能解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的简单弦长问题.二、自主学习回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关问题的解法,并回答下列问题:1. 直线320x y-+=与圆229x y+=的位置关系是 .2.直线320x y-+=与椭圆221164x y+=的位置关系是 .3. 直线2y x=+与圆229x y+=相交所得弦的中点坐标是 .4.直线2y x=+与椭圆22194x y+=相交所得弦的中点坐标是 .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1 经过椭圆2212xy+=的左焦点1F作倾斜角为3π的直线l,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 的长.变式练习:已知点11,2M ⎛⎫- ⎪⎝⎭为椭圆2212x y +=内一点,求以M 为中点的弦的直线方程.例 2 已知椭圆2213x y +=,直线:2360l x y +-=.椭圆上是否存在一点,它到直线l 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少?变式练习:已知椭圆22142x y +=,点(5,0)M .过M 作椭圆的切线,求切线方程.(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 椭圆2224x y +=,以(1,1)为中点的弦的弦长为 .2. 椭圆的焦点为12,F F ,过1F 的最短弦PQ 的长为10,2PF Q ∆的周长为36,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3. 椭圆221164x y +=上的点到直线20x y +的最大距离是( )A. 3 C.*4.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过其右焦点F 作斜率为1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椭圆上存在一点C ,使OA OB OC +=. (1)求椭圆的离心率;(2)若||15AB =,求这个椭圆的方程.第6课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一.学习目标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会按特定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 45—P 47,解决下列问题:1.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那么,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的差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2.观察分析: 观察拉链绘制曲线的过程,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提炼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方程推导:根据双曲线的几何特征,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推导双曲线的方程.3.,,a b c 的几何意义: 在已建好坐标系的双曲线的图形中找出表示,a c 的线段.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 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以椭圆221259x y +=的长轴端点为焦点,过点P ;(2)14,10a b c +==.变式练习: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经过点(,⎝;(2)焦点为()()0,6,0,6-,且经过点()2,5-.例2 已知ABC ∆的底边BC 的长为12,且底边固定,顶点A 是动点,并且满足1sin sin sin 2B C A -=,求点A 的轨迹.变式练习:已知ABC ∆的底边BC 的长为12,且底边固定,顶点A 是动点,并且满足 sin sin 2sin B C A +=,求点A 的轨迹.(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 已知两定点12(5,0),(5,0)F F -,动点P 满足12||||2PF PF a -=,3a =和5a =时,点P 的轨迹分别是 ( )A .双曲线和一条直线B .双曲线和一条射线C .双曲线的一支和一条射线D .双曲线的一支和一条直线2.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在左支上过1F 的弦AB 长为5,若28a =,那么2ABF ∆的周长是( )A. 16B. 18C. 21D. 263.求经过点(3,P 和(7)Q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7课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二)一.学习目标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能够运用于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重读教材P 45—P 47,解决下列问题:1. 焦点在x 轴上,4,3a b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2. 焦点在y 轴上,4,5a c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3.已知1F 、2F 是双曲线221916x y -=的左、右焦点,点P 在此双曲线上,若110PF =,则2______PF =.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1 求经过两点(()7,,B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变式练习:求焦点在x 轴上,a =()5,2A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 2 已知A 、B 两点相距1200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B 地晚3s ,且声速为340/m 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变式练习:如果A 、B 两地同时听到爆炸声,那么爆炸点在什么曲线上?为什么?(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已知方程22121x y m m -=++表示双曲线,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2.若椭圆22214x y a +=与双曲线2212x y a -=有相同的焦点,则a = .3.已知12,F F 是双曲线221169x y -=的左,右焦点,PQ 是过焦点1F 且与左支相交的弦,那么22||||||PF QF PQ +-的值为 .4.课本第54页第5题(不抄题,解题过程写在下面).第8课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一、学习目标理解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能够求“四量、四点、四线”及标准方程.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 49—P 51,解决下列问题:1. 观察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图象形状,思考下面的问题:(1)x 的取值范围是 ;(2)以x -换x ,y -换y ,,x y --换,x y 时方程不变可知双曲线关于 对称. (3)双曲线的实轴长为 ,虚轴长为 ,焦距为 ,且满足222a cb =-,实轴顶点坐标为 ,虚轴端点坐标为 . (4)渐近线方程为 .(5)离心率e = ,且e 越大,双曲线开口越 .2. 双曲线22832x y -=的实轴长为 ,虚轴长为 ,顶点坐标是 ,焦点坐标是 ,离心率 ,渐近线方程为 .3.2214925x y -=- 的实轴长为 ,虚轴长为 ,顶点坐标是 ,焦点坐标是 ,离心率 ,渐近线方程为 . 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1 求双曲线22916144x y -=的顶点坐标、焦点坐标、实轴长、虚轴长、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并作出草图.变式练习:求双曲线22916144x y -=-的顶点坐标、焦点坐标、实轴长、虚轴长、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并作出草图.例 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实轴长为8,焦点在x 轴上,且离心率54e =;(2)与双曲线2212x y -=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2,2)P -.变式练习:求适合条件:实轴长是虚轴长的2倍,且过点(3,1)P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双曲线2233x y -=的渐近线方程是 .2.以椭圆22185x y +=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是 . 3.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是(4,0)-、(4,0),则双曲线的方程是 .4.已知双曲线2214x y m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2y x =,则实数m = . 5.双曲线虚轴的一个端点为M ,两个焦点为12F F 、,且012120F MF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 .第9课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一.学习目标理解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与定义、标准方程结合,能够运用于解答与焦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 51—P 53,解决下列问题:1.双曲线22816x y -=的实轴长为____,虚轴长为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离心率为___________;渐近线为___________. 2. 双曲线的两个顶点将焦距三等分,则它的离心率为( )A. 32B. 3C. 433. 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2F 作垂直于实轴的弦1,PQ F 是另一焦点,若12PF Q π∠=,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等于( )112 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 1 设P 为双曲线22112y x -=上的一点,12F F 、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12||:||3:2PF PF =,求12F PF ∆的面积.变式练习:设P 为双曲线22112y x -=上的一点,12F F 、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 若01290F PF ∠=,求12F PF ∆的面积.例2 点(),M x y 到定点()5,0F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16:5l 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54,求点M 的轨迹.变式练习:点(,)M x y 到定点(3,0)F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5:3l 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5,点M 的轨迹方程是 ,轨迹是 .(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设P 是双曲线222212x y b-=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20x y -=,1F 、2F 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1||3PF =,则2||PF = .2.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3.已知定点,A B ,且||4AB =,动点P 满足||||3PA PB -=,则||PA 的最小值是 .4.求经过点()3,1A -,并且对称轴都在坐标轴上的等轴双曲线的方程.第10课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一.学习目标会判定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能够解答直线与双曲线相交时的弦长等问题. 二.自主学习重读教材P 49—P 53,解决下列问题:1.直线:21l y x =-与双曲线22:981C x y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2. 经过点1(,2)2且与双曲线2241x y -=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方程是 .3.过双曲线16322=-y x 的左焦点1F ,倾斜角为4π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 两点,则_______AB =.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1 已知点1(,2)2P 与双曲线2241x y -=,求以P 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变式练习:已知点1(,2)2P 与双曲线2241x y -=,求过点P 、倾斜角为4π的直线被此双曲线所截得的弦长.例2 过点(0,2)的直线l 与双曲线226x y -=的左支交于不同的两点,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变式练习:过点(0,2)的直线l 与双曲线226x y -=的交于不同的两点,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已知双曲线22:22C x y -=,(1,1)Q ,试判断以Q 为中点的弦是否存在.2.已知椭圆1C 的方程为2214x y +=,双曲线2C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C 的左右顶点,而2C 的左右顶点分别是1C 的左右焦点.(1)求双曲线2C 的方程;*(2)若直线:l y kx =+2C 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和B ,且2OA OB >(其中O 为原点),求k 的取值范围.第11课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学习目标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能够应用于求解标准方程和简单的应用性问题.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 56—P 59,解决下列问题: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F 不在l 上)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 ;点F 为 ;直线l 为 .2. 选择不同的坐标系得到不同形式的抛物线标准方程如下表:3. 焦点是(3,0)F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4.22x y =的焦点坐标是 ,准线方程是 . 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1 (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是2250y x +=,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2)求抛物线的焦点在y 轴上,抛物线上一点(,4)M a -到焦点F 的距离为5的标准方程.变式练习:(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2,0(-F ,求它的标准方程;(2)求过点(2,4)P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例2 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的轴截面如课本图2.33-.卫星波束呈近似平行状态射入轴截面为抛物线的接收天线,经反射聚集到焦点处.已知接收天线的口径为5.0m ,深度为0.6m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焦点坐标.变式练习:课本第63页练习第3题.(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抛物线22(0)y px p =>上一点M 到焦点距离是()2p a a >,则点M 到准线的距离是 ,点M 的横坐标是 .2.抛物线2430x y +=的准线方程是 .3.已知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焦点在x 轴上,则其标准方程是 .4. 点M 到点(4,0)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50l x +=(点F 不在直线l 上)的距离小1,求点M 的轨迹方程.*5.研究性学习:试探究抛物线223y x x =--的顶点、焦点坐标.第12课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一.学习目标理解抛物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几何性质;能根据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解答与标准方程、焦准梯形相关的问题.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 60—P 61,解决下列问题:1. 根据抛物线的方程22(0)y px p =>,研究它的几何性质:(1)范围: (2)对称性:(3)顶点: (4)离心率:(5)通径: (6)p 的几何意义:2. 准线方程为2=x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3. 抛物线x y 82=上到焦点的距离等于6的点的坐标是 .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 1 已知抛物线关于x 轴对称,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2,M --,求该抛物线的方程,并用描点法画出图形.变式练习: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并且经过点(2,M -的抛物线有几条?求出它们的标准方程.例2 已知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为F ,A 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x 轴上方的点,A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1)求抛物线方程;(2)过焦点F 作倾斜角为045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求AB 的中点C 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变式练习:例2(3)试判断以AB 为直径的圆与此抛物线准线的位置关系.(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 抛物线062=-x y 的焦点坐标是 ,准线方程是 .2. 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 轴,并经过点)3,6(--P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3. 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过焦点且与y 轴垂直的弦长为16,抛物线的方程为 .4. 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1122(,),(,)A x y B x y 两点,如果126x x +=,那么||AB 等于 .5. 抛物线)0(22>=p px y 上一点M 到焦点F 的距离p MF 2||=,求点M 的坐标. 第12课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一.学习目标理解抛物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几何性质;能根据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解答与标准方程、焦准梯形相关的问题.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 60—P 61,解决下列问题:1. 根据抛物线的方程22(0)y px p =>,研究它的几何性质:(1)范围: (2)对称性:(3)顶点: (4)离心率:(5)通径: (6)p 的几何意义:2. 准线方程为2=x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3. 抛物线x y 82=上到焦点的距离等于6的点的坐标是 .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 1 已知抛物线关于x 轴对称,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2,M --,求该抛物线的方程,并用描点法画出图形.变式练习: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并且经过点(2,M -的抛物线有几条?求出它们的标准方程.例2 已知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为F ,A 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x 轴上方的点,A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1)求抛物线方程;(2)过焦点F 作倾斜角为045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求AB 的中点C 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变式练习:例2(3)试判断以AB 为直径的圆与此抛物线准线的位置关系.(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 抛物线062=-x y 的焦点坐标是 ,准线方程是 .2. 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 轴,并经过点)3,6(--P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3. 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过焦点且与y 轴垂直的弦长为16,抛物线的方程为 .4. 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1122(,),(,)A x y B x y 两点,如果126x x +=,那么||AB 等于 .5. 抛物线)0(22>=p px y 上一点M 到焦点F 的距离p MF 2||=,求点M 的坐标. 第14课 章节复习一.学习目标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判断与相关问题的解法,体会其中蕴涵的坐标法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二.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 66—P 67,填充第67页表格.2.列出本章基本题型及其解法:三.课堂互动(一)展示、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典例分析例1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且与椭圆22194x y +=有公共焦点,求此双曲线的方程.例2 课本第68页A 组第1题.()()2212121212 1124cos 11()23x y C F F Q F QF A A Q A Q k k A Q +=∠∈--例3已知椭圆:,、是其左、右焦点.Ⅰ若为椭圆上的动点,求的最小值;Ⅱ若、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为椭圆上的动点,设直线的斜率为,且,,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1.设M (x 0,y 0)为抛物线C :x 2=8y 上一点,F 为抛物线C 的焦点,以F 为圆心、|FM |为半径的圆和抛物线C 的准线相交,则y 0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已知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 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____.3.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焦点为F ,上顶点为A ,过点A 作垂直于AF 的直线交椭圆C 于另外一点P ,交x 轴正半轴于点Q , 且85AP PQ =.(Ⅰ)求椭圆C 的离心率;(Ⅱ)若过A 、Q 、F 三点的圆恰好与直线l :053=-+y x 相切,求椭圆C 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