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期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一)一、我的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
A、反射B、折射C、不变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一样厚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4、蟋蟀的耳朵在 ( )。
A、头部B、足内侧C、腹部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 倍。
A、200B、2000C、200万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B、相反C、无关7、显微镜的两个镜片中, ( ) 的焦距更小。
A、目镜B、物镜8、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B、3C、4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 越小。
A、放大倍数B、焦距C、视野10、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A、更少B、同样多C、更多二、我的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共20分)1、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从液体中诞生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7.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共4分)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巴斯德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培根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四、科学探究。
(共30分)1、制作食盐和碱面的晶体。
并画出食盐、碱的晶体形状。
一、填空题(30分)(1)放大镜也叫()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2)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眼。
(3)有规则的集合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的。
(4)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5)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
二、判断题(16分)(1)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2)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3)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体都是晶体。
()(4)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5)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6)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7)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8)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三、选择题(21分)(1)()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塔斯特?B、牛顿C、培根(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凸度B、材料C、面积(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A、越大B、不变C、越小(4)一般情况下,下面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5)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b、准备两个放大镜c、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A、bdcaB、bacdC、bcda(6)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A、食盐B、雪花C、玻璃(7)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四、排序(14分)按正确适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桥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提升到标本出现的视野里为止。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五、实验题(19分)1、在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你是如何让物体图象清晰的?2、画出你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的细胞图。
六年级下册科学二单元检测题一、我的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1、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形态发生了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没有什么变化2、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3、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刷油漆抹油放入盐水中。
4、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黑色紫红色蓝色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6、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
水空气细菌7、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红色蓝色没有变化8、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没有什么变化会熄灭燃烧的更旺9、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含量的增加。
二氧化碳氧气氮气10、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米饭中含有糖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二、我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共20分)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2、做泥塑或面塑属于是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3、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就尝到了甜味。
()4、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6、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7、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8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9、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10、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巧分变化(9分)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
①冰融化成水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空气液化⑤海水晒盐⑥食物腐败⑦灯泡发光⑧煤气爆炸⑨木材燃烧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仅仅形态发生变化的:四、实践操作(30分)1、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怎样混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数量是多少,会产生什么现象?(2)、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3)、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4)、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5)、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2、探究铁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
(1)、研究的问题:(2)、我们的假设:(3)、实验材料:(4)、实验方法(5)、:现象分析:(6)、实验结果:四、简答(11分)1、结合实际说一说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三单元检测题一、我的选择。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1.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
A.阿波罗B.杨利伟C.阿姆斯特朗2. 地球的引力大约是月球引力的()。
A.六分之一B.四分之一C.六倍3. 月球直径是地球的()。
A.六分之一B.四分之一C.六倍4. ()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的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A..流星说B.撞击说C.火山说D.地震说5. 如果我们在农历初七晚上观看月相,那么应该选择何时何地观察才可能观察到?()A.前半夜的东边天空B.前半夜的西边天空C.后半夜的东边天空D.后半夜的西边天空6. 中国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
A.聂海胜B.费俊龙C.杨利伟7. 有关月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B.每个农历十五都会发生C.月食是地球把太阳光挡住了8.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可能可以看到()。
A.日食B.月食C.太阳和月球同时在天空出现9. 有关环形山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B.环形山有单个,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分布没有规律C.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深浅都一样。
10. 早晨上学时看见月亮刚好落山,此时应该是()。
A.农历上半月B.农历十五C.农历下半月二、我的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共20分)1. 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月球。
()2. 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木星。
()3. 天空中看到的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距离我们的远近是一样的()4. 现在科学家通过先进的天文望远镜看到了宇宙的边缘距离我们120亿光年远。
()。
5. 从月球上看北斗七星和在地球上看北斗七星,形状是一模一样的。
()6. 银河系是以太阳系为中心的恒星集团,其他恒星围绕太阳系转动。
()7. 每个农历初一都会出现日食。
()8. 恒星往往是静止的,而行星则围绕恒星运动。
()9.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
()10. 晚上天空的的星星,除了北极星外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
()。
三、观察记录(30分)1、请在下面的圆中画出农历初一到十五的各种月相,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标出哪个是农历初八和农历十五的月相。
六年级下册科学综合检测题一、我的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共20分)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象金字塔。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镜面大小有关。
()3、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4、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
()6、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7、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星,但我们可以借助小熊座找到北极星。
()8、废水经过有效的处理,就能无害地回归环境了。
()9、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9 ()10、光年是计量时间的单位。
()二、我的选择。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1.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是()。
①“撞击说”②火山爆发③地震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①列文虎克②巴斯德③罗伯特.胡克3.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
①重新使用确②减少垃圾数量4、如图所示的标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