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方案(2011年5月)一、培养目标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造就具有扎实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具备较高的人文艺术素养和戏剧影视作品鉴赏能力,在戏剧、影视产业各创作和生产环节具有文化见识、文化自觉、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党政及工会文化、宣教部门,影视媒体、文化企事业单位、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和文化创意机构等单位,胜任戏剧影视作品的创意策划、文案与剧本写作、摄影、摄像、编辑、后期制作等各项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以艺术、文学、新闻与传播学科为主干的交叉学科,以“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为基本要求,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又具备良好戏剧影视产品策划编导能力和相关实际操作能力的专门复合型人才。
具体而言,本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敏锐的文化创意眼光和较强的文艺审美鉴赏力;2、系统掌握戏剧、影视的历史、理论和创作现状以及发展动态;3、具备较高的戏剧、影视产品编导、策划、前后期制作的能力;4、具备以戏剧影视文学创意运用于产业公关、调研、拓展和决策等方面的能力;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掌握摄影摄像及后期编辑技术,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6、具备独立获取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三、学制与学位全日制学习四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分配四、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五、专业特色、专业主干课程及特色课程介绍(一)专业特色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是融戏剧影视策划、编导、创作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以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文学为主干的,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专业。
我院的戏剧影视文学立足于文学艺术基础和文化创意理论与技能,整合文学、艺术(戏剧影视)学和新闻传播学等方面的专业资源,构建具有我院师资特色、适应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发展趋势、契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学科;同时,借助我院已有的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办学软硬件条件,互相渗透、互为支撑,全力实践跨学科、复合型、实践性强的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二)专业主干课程艺术概论(2学分,32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艺术在文化系统中的位置、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创作的规律、艺术接受的特点等艺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其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为今后各艺术门类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戏剧概论(2学分,32学时):本课程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戏剧本体论、编剧论、表演论、批评论、文献论、传播接受论等,旨在深入浅出地介绍戏剧的源流、创作、表演、鉴赏等基本理论知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
影视概论(2学分,32学时):本课程涵盖影视艺术理论知识、影视艺术类型阐析、影视艺术鉴赏与批评等方面,从艺术与影视元素等方面概述影视发展轨迹、影视理论、影视流派、影视的画面审美、声音审美、情节结构、影视文化等内容。
使学生在掌握影视艺术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影视创作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中外戏剧史(2学分,32学时):本课程主要讲述中西戏剧的历史沿革及当代发展,并对中西戏剧史上的经典性作品进行赏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戏剧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增强其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
中外电影史(4学分,64学时):本课程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外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注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电影艺术创新的成就。
同时,除把握整个时代背景、电影艺术走向、掌握理论性规律性的知识之外,还要分析、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优秀电影艺术家和优秀作品,了解具体、生动、感性的知识,使学生基本了解中外电影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文学(6学分,96学时):以时间为经,以历代作家、作品为纬,按照中国知人论世的传统,结合历代作家的生平、经历阅读理解其作品,并进而了解历代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演变。
启发引导学生领悟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
切实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素养。
主要讲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
视听语言(2学分,32学时):本课程主要将从视听语言的概念、元素构成与表达、运用与传播规律、与其它语言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和探讨,使学生学会解读和分析影视语言,它的目的是在传播学、心理学及文艺美学等基础上,探讨信息传递的缘由和有效性,阐述视听语言在自然语言、以及在自然语言功能的图形式符号的催化下,产生特定语义功能的过程。
影视剧本写作(4学分,64学时):本课程是一门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
在这门课程中将针对某一项具体的创作作业,进行选材、构思、写作等诸多方面具体指导和讲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完成一系列的创作实践,而且能使他们能在戏剧影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地得到老师的具体指导,从而及时地纠正自己在影视剧本学习中的偏差,将编剧理论和技巧的学习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制片管理(2学分,32学时):本课程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影视艺术创作基础、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的学生,在影视剧及电视栏目的制片上的管理能力,培养从事影视制片、媒体管理、策划、组织、协调、项目运作、受众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复合型人才。
(三)特色课程影视配乐(2学分,32学时):通过对经典影视配乐作品的赏析,以及对影视配乐的理论分析,教育学生运用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影视语言的教育背景基础上,培育学生充分利用原创音乐和已有优秀音乐作品,为影视配乐的能力。
(4)编辑与后期制作技能的训练2、戏剧、影视作品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成片训练(1)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技能(2)剧情片创作技能(3)记录片创作制作技能3、对于戏剧影视艺术相关技能和素养的训练(1)听觉艺术的相关技能训练(2)视觉艺术的相关技能训练4、科研能力的培养5、其他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1)社会实践(2)舞台剧排练(3)演讲训练(三)实践教学具体途径与方法1、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生产、流程的训练(1)剧本写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基础写作》与《剧本写作》课程获得。
(2)表演导演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课程获得。
(3)摄影与摄像技能的训练:通过《图片摄影》、《电视摄像》等课程获得。
(4)编辑与后期制作技能的训练:通过《非线性编辑》、《影视配乐》、《Midi音乐基础》等课程获得。
2、戏剧、影视作品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成片训练(1)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技能:通过《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课程获得,共32学时。
(2)剧情片创作技能:通过《剧情片创作》课程获得,共64学时。
(3)记录片创作技能:通过《纪录片创作》课程获得,共32学时。
3、对于戏剧影视艺术相关技能和素养的训练(1)听觉技能训练:通过《钢琴》课程获得,共64学时。
(2)视觉技能训练:通过《书法》、《篆刻》课程获得,共64学时。
4、科研能力的培养(1)从入学第一年即发给学生专业阅读书目,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科的基本轮廓,同时,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传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切实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2)要求教师在相关理论课程教学中,对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敏感。
(2)在大二学年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与思维。
(3)在大三学年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一般写作方法及其具体规范。
(4)在大三和大四学年分别进行《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综合实践教学,为学生配备专门科研指导教师,将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做细、做深。
5、其他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1)社会实践:通过大一学年暑假的《社会实践》和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完成。
(2)舞台剧排练:通过第二、四学期的教学实践周环节进行训练。
(3)演讲训练:通过《演讲与口才》课程训练。
(四)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分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附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剧情片创作(1)》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设置类别:独立设课适用专业:戏剧影视文学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开课学期:6或7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1.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所裨益——它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参与影视作品制作的各环节提供最初的实践训练。
2.本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的应知、应会等):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将掌握影视作品的基本创作理念和流程,理解影视作品创作中各个技术分工的职责及应该具备的素养,了解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各个工种的协作与统筹,并在实践操作中利用DV进行创作训练,制作出合格的作品。
3.本实验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本课程的学习之前,学生应学习过《中国文学史》(或/及《外国文学史》)、《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概论》等课程,并学习过或正在学习《电视摄像》、《影视作品赏析》、《视听语言》、《影视后期制作》等课程。
二、实验项目设置三、实验报告要求、内容本课程要求就制作短片的过程撰写一份3000字左右的实验报告。
内容包含:1.短片创作过程的描述。
2.短片创作中相关环节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短片创作中具体的收获:获得的经验,不足,引发的思考等。
四、实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不进行考试,课程总成绩实行百分制,由以下各部分按比例合计构成。
1.实验报告:由教师评分,占总成绩15%。
2.平实相关作业及实践内容,如导演手记、剧本、制片统筹表制作等:由教师评分,占总成绩25%。
3.实验完成的短片:由教师评分,占总成绩60%。
五、实验教材及参考书本课程无实验教材,所需学生参考资料由教师提供专业书目相关内容供学生阅读。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设置类别:独立设课适用专业:戏剧影视文学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开课学期:6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1.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纪录片,并主要通过学生的纪录片创作实践,以使学生培养纪录精神,掌握制作技能。
2.本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的应知、应会等):通过《纪录片创作》课程的学习,了解纪录片创作的一般规律,掌握创作基本技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