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 项日名称2 项目建设单位3 项目建设地点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4 主要研究结论1 主要结论概述2 总投资与资金筹措3 财务评价结果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2 项目建设必要性第三章市场预测及分析3.1 项目定位一文明消费的功能死亡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绵延已久的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相信人死后多变成鬼,鬼是要害人的,所以田野、林间山地出现的墓地,都给人以压抑感和恐惧感。
殡葬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规范着人的行为,人们在祭、扫墓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些潜意识的、迷信落后的东西;严重地侵蚀了人的心灵,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现代公墓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这种有碍观瞻、大煞风景的行为。
另外,现代公墓环境幽雅、庄严祥和,使祭扫者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受到约束,自觉告别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悼念方式,如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现代公墓对丧葬消费起着导向的作用。
二绿化观赏的功能历史上无论是皇家陵墓还是平民墓地,都比较重视绿化,一座陵、一块墓地,往往就是一片树林,外国公墓更是如此。
现代人物质生活条件好,要求高,在丧葬上也希望故去的亲人安息在像公园一样的墓地中,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精神上的安慰。
特别是以荒山瘠地为主建立的公墓,若绿化美化做得好,不但不会产生污染,还是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公墓是人文景观,一草一木、一亭一碑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
随着时光的流逝,墓地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功能,像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俄罗斯新外女公墓等都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的现代公墓起步晚、时间短,完全可以用现代的眼光,把公墓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努力增加公墓的文化、艺术品位,努力营造墓地的可亲性,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游览的融自然与人文一体的纪念公园。
三历史文化的功能墓地是古代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
无论是山间的孤冢,还是城市郊野的墓群,都不仅是生命终止时的最后定格,也是记录墓主所生活时代的若干信息的宝库。
一代代墓地的积累,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回忆,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由于战乱和时代变迁,记录人类活动的很多资料已湮灭无闻,给后人研究造成很大不便。
幸亏有了墓葬这种古人有意无意留下的遗产,才使我们能够完整地考察、解读文明时代人的思想、生活、生产和习俗等。
几十年、几百年后,现代公墓也将成为历史的遗迹,我们的子孙后代若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或习俗演变,很可能也要借助于墓地这一实物形态。
四教育纪念的功能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一生都或多或少地都为社会留下了精神、物质财富。
墓地是他们人生的归宿,也是他们的纪念形式。
无论是倘徉在巍峨壮观的大禹陵、黄帝陵,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公墓,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到生命的短暂,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华。
每一个地方都有值得纪念、缅怀的名人和普通人,如果把其墓做好,通过墓碑来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适当地加以宣传和策划,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昭示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责任感。
当然,公墓的上述功能能否真正发挥出来,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否高屋建瓴,站在历史的高度,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它作为现代城市的组成部分来管理、建设,把其作为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来对待,才能体现出现代公墓历史与现实价值,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所以综上所述蓝田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精神文明的发展应该把这个关系到蓝田及西安城市形象以及蓝田及西安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重要议题尽快来实施。
3.2 市场预测第四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4.1 项目区概况。
本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贵人岔(紧邻环山路)1 地理位置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县县境东西长64 公里,城距西安22 公里,南北宽55 公里,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29 个镇,519 个行政村。
G40 高速、312 国道和107、101 省道过境。
2 自然资源状况蓝田县地貌地形复杂,南部为秦岭山地,中西部蓝川、白鹿塬相间,北部是华胥横岭。
海拔418—2449 米。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宜林、宜牧、宜粮。
农业资源极为丰富。
蓝田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目前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38 种,已探明储量的有21种,高岭土矿储量6000 万吨,高品位石灰石矿储量1.2 亿吨,优质花岗岩储量8 亿立方米,蓝田玉储量100 万立方米。
探明地下热水四处、已开采利用三处,矿泉水16 处,经地矿部门评审鉴定,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以农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薯类、豆类等。
中药材有天麻、五味子、党参、柴胡、杜仲等。
林产有油桐、漆树等,辋川白皮松是名贵树种之一。
矿产有玉石、铁、钨、白云石、石棉,尤以玉石有名。
蓝田玉、金川牛为主要特产。
2010 年蓝田县全年GDP 为70.18 亿元,同比上期增长12.8,实现连续三年涨幅超过10。
根据规划,蓝田北部的工业园区将成为拉动蓝田经济的重要板块,到2013 年,入区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 亿元,到实现工业总产值30 亿元。
2020年,入区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2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0 亿元。
同期蓝田GDP 总值将达到125 亿,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现在增加150。
4.2 项目建设条件1 土地资源蓝田县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县,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县城距西安22 公里,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全县总面积总面积1977平方千米,全县耕地面积76 万亩,林地面积163 万亩,荒山荒坡面积50.4 万亩,最低海拔418 米,最高海拔2449 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本项目占用的为贵人岔(尖嘴山)片区,土地使用问题已经完全得到解决。
2 交通条件312 国道贯通全境,蓝田—小商塬二级汽车专用线已建成通车,省道县道四通八达,县乡公路形成网络,投资 3.4 亿元的西蓝(西安—蓝田)高速公路缩短了蓝田和西安的时空距离,全县实现了川塬地区乡乡通油路,山岭地区乡乡通砂石路,全县村村通路的目标。
3 其他基础条件目前全县市话容量达10000 门,出局对缆12000 线对,农话交换点达25 处8528 线,全县农市话户达10659 户,市话普及率、农话普及率分别达到每百人11 部和0.76 部。
346 个行政村通电话,全县电话进村率达66,建成移动通讯机站 5 个,移动电话全部并入西安市话网,全县实现了通信传输光缆化、程控化。
西北大电网、双回路,供电充足。
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5 座变电站供出10 千伏线路23 条,配电线路721 千米,配电变压器1030 台,7.75 万千伏安,年售电量达 1 千亿千瓦时。
蓝田供电分局自1996 年10 月推行用电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成立了事故紧急修理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合理调整中小学布点。
实行三级办学、分级管理,全县普及初等教育。
1990 年全县有初、高中64 所,(其中职业中学 2 所)在校学生23565人,教职工3162 人;小学387 所,在校学生68429 人,教职工3297人。
县城的北关中学、城关中学以及蓝关镇初中,成为全县教学设施比较完备,教师实力较强,在校学生最多的学校。
成人教育也有长足发展,各种职业教育机构,如党校、工人职业学校(班)、文化职业学校、烹饪技校等日臻健全完善。
据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 6 岁以上的497044 人中,大学文化程度占0.62%,高中文化程度占8.36%,初中文化程度占33.3%,小学文化程度占39.9%,文盲半文盲占17.82%。
随着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方针的实施,蓝田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时局,积极实施quot 科教兴蓝quot工程,教育事业驰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谱写出了穷县办大教育的华章。
截止2012 年 3 月全县现有高级中学9 所(其中民办高中 2 所),职业中学 2 所,初级中学39所(其中民办初中 5 所),小学366 所。
在校中小学生12 万。
县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1 所、多功能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1 所及教师进校1 所,基本形成了满足群众要求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格局。
所以说,本项目的建设条件完全适合项目的开展,能够满足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交通、电力等需求条件。
第五章建设方案5.1 项目建设理念1.符合国家殡葬改革政策和省、市人民政府相关之规定。
2.充分尊重当地丧葬习俗。
3.提炼升华佛教习俗和中国风水文化。
4.充分考虑本项目公益性及用途的特殊性。
5.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公益性配套公墓分期建设。
在全面考虑以上几方面因素的同时,按布局紧凑、交通便捷、互不干扰、分流有序,并适当考虑改、扩建和分期建设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5.2 建设规模5.3 建设内容第六章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6.1 生产组织机构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7.1 环境影响分析1 建设项目对生态的影响分析(1)对景观的影响分析项目对区域内的景观格局影响主要有:新建的道路对原有景观布局进行重新分割;新建的各种人工构筑物增加了区域的人工景观。
这些新的景观格局带有强烈的主观思想,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观点出发,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景观功能状况的优劣,决定了人们对自然法则的尊重程度。
如果人为开发强度过大,人工景观建设得过多,不注意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结果势必彻底打破原有的景观格局,从而破坏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对植被的影响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少量植被,从现场踏堪情况分析,除园中道路、人工构筑物建设需对局部植被清伐,由此降低植被盖度,也改变了地表径流,可能造成冲、淤、涝、渍等影响;此外陵园山地通过植被类型的局部调整和改造,其正面影响是使区域内物种比例更加合理,提高区域内林地的异质性,从而更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但引种和林分改造的不恰当,可能导致外来物种的生态入侵、破坏原有植被生态群落。
(3)对动物的影响陵园施工和营运,噪声强度和特定日期因祭扫、纪念活动人流量的增加,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则对动物产生迫近效应,影响鸟类的生活。
2 大气、水、声、固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质量影响分析施工期:陵园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土、沙石,如果将这些废土、沙石直接排入水体,将会堵塞溪流,使水体的浊度和有机污染物增加,污染水体。
施工期间,施工营地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这些生活污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COD、BOD 5 、油脂等,这类污水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导致当地水体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