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hypermesh与Abaqus联合仿真经典教程

精编hypermesh与Abaqus联合仿真经典教程

E_3 检查接触单元的法向,接触单元法向默认跟网格的法向一致
6, 接触对的设置
F, 设置接触对
直接选择设好的接触属性和接触面
下面这些接触参数,常用的有adjust、smooth、tie、smallsliding. 如果对这些参数没有理解,可以先不选。
7, 输出设置
A,选择output block 命令
B,在file文件中输出点的位移及约束反力, 单元的应力应变 (U ,RF,SINV ,PE),特殊结果输出参数,参考Abaqus手册。
8, 设置载荷步
A,选择load steps 命令,设置第一个载荷步
B,载荷步的名字应该清楚的说明加载的情况 勾选载荷步包含的载荷(loadcols)及输出设置(outputlocks),点击update
6, 接触对的设置
E, 调整需要添加接触的单元法向相对, 然后添加接触单元
E_1 检查并调整接触网格的单元法向
E_1a
选择单元,显示法向
E_1b
选择法向一致的参考单元
E_1c
调整法向,法向指向接触面
6, 接触对的设置
E, 调整需要添加接触的单元法向相对, 然后添加接触单元 E_2 添加接触单元到主从接触面
2, 材料建立
A,选ity,输入材料密度。注意:单位制(吨t,毫米mm,牛N,兆帕MPa,秒S)
C,勾选Elastic,输入材料线性属性,弹性模量E,及泊松比NU
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值需要 转换成材料的真实应力-塑 性应变曲线。 转换公式参考相关资料。 下面的文件包含转换模板。
OP=MOD,表示保留上一步设置 OP=NEW,表示不保留上一步设置
程序默认值是OP=MOD
8, 设置载荷步
D,第二个载荷步的设置
跟第一个载荷步的设置一样,唯一需要理解的是Load_OP 参数的选择
下面的例子是第二步卸载unloading
程序默认延续第一步的输出设置 、边界条件、加载条件。 所以如果输出没有改变,就不用在第二步设置输出,也不用重新设置约束 条件,只需要改变加载条件
9, 检查模型
A,检查component厚度和重量是否正常
B,检查连接,使用F5-elment-by attached 。
看是否存在没有连接的component,如果有,这些没有连接的component是否已经约束,如果也 没有约束,模型就不会收敛,需要用弹簧单元弱连接到相邻的零件上。
C,检查加载及约束,先输出inp文件 。查找关键字*step,查看每个 step的 载荷、约束及输出是否正常,有没有漏选约束条件。
hypermesh与Abaqus联合仿真经典教程
1,检查网格,规范网格component命名 2,建立材料 3,建立component属性props,不同材料相同厚度要分开建立
(hypermesh8不需要单独建立props,直接在 component参数中写厚度,选材料)
4,零件连接 5,设置约束及加载 6,设置接触 7,设置输出参数 8,设置载荷步(load step) 9,检查模型 10,输出debug
C-2,Analysis Procedure 选择
静力分析选择Static, 然后勾选Dataline。 模态分析选择Frequency
初始步长
最小步长 最大步长
C-3,Load_OP 选择
Load_OP用来设置是否需要保留上一步 的边界条件(Boundary)或者是载荷(集 中载荷Cload 、面载荷Dload)
10, 输出DEBUG
ljtleon 第一版 2009年12月8日
1、 命名规范
任何名字都不能有特殊符号,尽量只包含字母、数字、中划线和下划线, 任何名字都不能用数字开头,只能用字母开头。 经常出错的是数字中的“点”号,用字母p代替。 Component 命名规范
零件名字或者编号_厚度_材料名字_顺序编号 (只用于前面都相同的情况) 名字太长时,可以简写。
4, 焊点,单元类型是1D/rigid/Beam
选择多点方式 连接焊点位置上下各一个单元的点,连接完成后,显示BEAM 单元类型
4, 焊点,一维单元类型转换1D/config edit
现在模型里面用的是单点连接,也行,但是单元类型spring不对,需要转换成Beam。 选择config edit命令
A,选择要转换的单元
B,选择新单元类型rigid
C,转换
5, 边界条件及载荷设置
A, 建立约束loadcol
B, 设置约束
C, 建立加载 loadcol ,加载力或者通过约束加强迫位移
不同的载荷及约束条件要放在不同的loadcol里,方便后续设load step时选用
加载集中力 强迫位移X 方向10mm
6, 接触对的设置
A,建立主接触面,注意命名,名字后面加上_M B,建立从接触面,注意命名,名字后面加上_S C,建立接触对,注意命名,名字后面加上_P,类型选 contact_pair D,建立接触属性
D_1 打开属性面板
6, 接触对的设置
D_2 建立接触属性,注意接触类型的选择
D_3 设置接触摩擦系数参数,先要勾选Friction, 在没有数值的情况下,可 以用0.2作为默认值,
C ,点击edit ,进入载荷步参数设置页面
8, 设置载荷步
C-1,step parameter 选择
一般选increment =500,设置总的迭代步数,默认是100, 有时候如果模型接触太多,可能100步不够。
另外可以勾选Nlgeom,如果模型本身包含了非线性的设 置(非线性材料,设置接触等),程序默认选择Nlgeom。
D,勾选Plastic,输入材料非线性属性:真实应力_塑性应变曲线
这里填入的是3点材料,包含 第一点,屈服应力。 第二点,极限应力应变。 第三点,延伸应力应变,应力比极限应力稍大一点,但是应 变很大,这样保持延伸应力应变曲线平直,模拟材料破坏。
3, 刚性网格的属性
只需要选择 A,刚性网格的参考点,(参考点可以设在加力点上) B,刚性网格的component 注意:刚性网格的单元类型要更新成R3D3、R3D4,普通单元类型是S3、S4。 命令是2D/elem typ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