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初中生控辍保学汇报材料
一、xx县2018—2019学年度“控辍保学”情况统计表
二、辍学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由于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
而目前农村初中学校周边的环境及村落里的环境令人担忧,第一、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不顾有关的法令引诱学生入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等场所,以达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
第二、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部分家长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论是大、中专生毕业分配,还是招工、招干,部分单位不是量才用人,而是搞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以权谋利等不正之风,出现了没才能也能找上好工作、好单位,而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之门外的现象,使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事业与前途失去信心,逐渐产生弃学心理。
第三、落后的观念,短浅的眼光形成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使得一些家长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使部分学生丧
失了求学的热情,这种情况造成的辍学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我县的xx地区尤为严重。
2、家庭原因
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22名流失学生家庭。
有些因为是单亲家庭,父母双亡或父母再婚家庭,这类家庭在子女的教育责任方面形成空档,相互推卸责任,就是勉强入学以后的教育和学业的完成也令人担心,出了问题竟成了“无家长”,常处于无管制的生活,由于老师的经常管教,后来竟辍学不来,家长也无人问津。
通过和流失学生家长接触,我们感觉到,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愿意孩子继续上学,也有个别家长或监护人因自身素质的问题,把不送孩子上学看成是自己的家事,别人无权干涉,对学校、教师的劝返工作抵触甚至无理刁难。
分析学生流失的家庭原因,主要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条件都较好,普遍存在对孩子的溺爱,所以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厌学情绪时,家长多不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对子女放任自流。
3、从教育内部原因
现行的升学评价机制还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这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导致学校的领导、教师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少数后进生采取漠视甚至于是歧视的态度,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因压抑、失落而辍学。
各学校的教学管理存在不规范,导致一些学科形同虚设,再加上音体美教师匮乏,教学器材短缺,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抑,从而产生了辍学的念头。
在班级学生管理过程中,
又有少数学生性格顽皮、纪律涣散,对这部分学生,有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来引导,往往采取挖苦、讽刺甚至是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方式来“整”学生。
三、主要工作措施和效果
1、建立机构,明确责任。
我县一直把控制初中生辍学做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建立了由xx局长为组长,副局长赵新民、督导室主任李德齐为副组长的xx县“控辍保学”领导小组,日常具体工作由督导室负责。
要求各乡镇教育组、初中学校都要相应建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乡镇总校长、初中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定“控辍保学”责任状,乡镇教育组与初中校长、校长与班主任分别签定了责任状。
全县还实行了学生辍学月报制度,强化落实了责任追究制度,将“控辍保学”工作的成效列入对乡镇教育组和学校的综合评估当中,实行一票否决。
2、广泛宣传,依法治辍。
我们协同司法局、县普法办等单位,通过发放传单、开设电视普法专栏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大张旗鼓地进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社会上营造了“控辍保学”的浓厚氛围。
为了真正确保学生巩固率的不断提高,县局要求各校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全面走访未到校的学生家庭,将政府开出的义教敦促书,送达未到校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手中,并将未到校的学生名单张榜,在各村口醒目处悬挂,在全县掀起了一股控辍保学的高潮。
辍学学生名单在各村口公布以后,经不住同村人的舆论压力,部分已经辍学的学
生又被家长送回学校,得以继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
我们还争取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对辖区内的厂矿、企业、商业机构进行清查,开展清理童工活动,加强了义务教育的执法力度。
我们还注意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家长进行劝导,对社会广泛宣传教育执法程序和规则,增强依法治辍的透明度和威慑力。
3、从教育教学改革切入,寻求“控辍保学”的突破口。
一是优化课堂结构,实行分层教学。
即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教师备课和教案设计中着眼于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统筹兼顾、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了“降低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了招得进、学得好、留得住的办学目标。
二是从端正教育方向入手,狠抓了全县中小学的规范办学。
三是从加强师德建设切入,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
引导广大教师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认真学习关于“控辍保学”的法律法规,使之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意识。
四是实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实行捆绑管理。
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对本班的学生负责,共同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辍学生和思想有动摇的学生要多次进行谈心、家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4、实施救助贫困生工程,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
我县开展了领导干部“一帮一”结对子,初中学校实行“五帮一”、等救助活动,此外还开辟了全体师生“同在蓝天下,献出你的爱心”捐款活动等10条筹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救助贫困
生,并成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会,专款专用,有力的促进了“控辍保学”工作的开展。
5、关注学困生,加强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为此,县局要求各校开展学困生思想交流与总结,规定每月为一个周期。
在交流与总结会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直接参与,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一直在关心着他们。
按照“低起点、小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确定自己的阶段行为目标。
每周写好周记,对照自己确定的目标,反思一周来的表现,进行自我点评,班主任附上一周来的寄语,每个周期末进行阶段总结,评选出阶段诚信少年。
这样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思想交流,绝大多数学困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尝试成功体验,重塑自信心。
学校还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努力提高他们学习成绩,帮扶教师利用休息时间为学困生补课,单独留作业,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就是控辍保学的过程。
总之,通过上述工作途径,使我县的初中生辍学情况得到了遏制,但距“控辍保学”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总结经验,查找漏洞,切实实现“不让一个学生辍学”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