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本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 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来划分体育运动技术可以分为运动学、动力学、综合性2. 构成事物功能的两大要素是本质属性、社会需要3. 体育的特有效能是健身功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4. 体育的核心手段是身体运动5. 体育科学属于科学和科学的共同领域。
社会、自然6.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是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7. 按照生物力学运动形式,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鞭打8. 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内收运动、外展运动、旋内运动、旋外运动9. 体育途径按形式可分为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运动竞赛10. 体育途径按体育实施的场所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11. 体育途径按参与者职业不同可分为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知识分子体育12. 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是顾拜旦13. 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14. 体育过程控制的原则有身心协调发展、同化优势、适量运动负荷15. 体育过程控制的类型按时间分类有预先→现场→事后16. 体育过程控制的类型按活动的主客体分类可分为自我→他人→社会17. 体育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体育教师、学生、体育媒介18. 体育过程目标控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标准→衡量进程→纠正偏差19. 体育体制由三部分构成。
机构、职能、制度。
20. 体育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恢复养护20. 体育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直观性、层次性22. 艺术体操属于类体育运动项目。
健美23. 气功属于类体育运动项目。
健身24. 悬崖跳水属于类体育运动项目。
挑战类25. 体育的三种形态是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26. 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有历史性和发展性、国际性和民族性、地域性27. 奥林匹克组织之间的基本关系互相协调、互相配合28. 体育体制的特点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29. 国际奥委会的英文缩写为 IOC30. 奥林匹克组织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奥委会32. 体育文化由三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心理、行为、物质32. 是现代奥林匹克的最高权力机构。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33. 目前世界上体育体制的类型有政府主导型、社会组织主导型、政府和社会组织结合型34. 体育过程的类型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35.体育的本质功能包括体育的体育的延伸功能包括体育的健身、教育、娱乐经济、政治36. 体育过程的过程要素包括体育过程的结构要素包括体育目的、体育方法、体育内容、体育环境、活动时间、活动空间。
体育参与者、体育指导者、体育媒介37. 体育指导者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体育教师。
38. 体育媒介从内容上包括体育媒介从形式上包括体育内容、体育材料、体育设施、器材。
体育手段、体育方法、体育组织形式。
39.健身休闲过程的原则是全面发展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个性化原则40.一个完整的竞技运动过程包括六个阶段。
选材→教学→训练→竞赛→恢复→评价。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5道小题,每道小题3分,共15分)1. 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2.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3. 体育功能: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4. 体育手段:指为了达到体育目的而借助的载体、媒介及其各种活动形式和方法,是实现体育目的的系统行为和操作技术。
5. 体育体制:是关于体育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职责和权益划分的体系与制度的总称。
6. 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7. 健身休闲: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8. 体育教育: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9. 运动竞赛:是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心理的相互竞赛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检查和促进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的质量和效果。
10.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11. 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12. 体育科学体系:是指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13. 身体运动:是运动者为达到体育目的,按照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和体育的法则、要求而进行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各种运动动作的总称。
14. 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合理有效的方法。
15. 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重心或身体某一部分的重心,或身体某一点在运动时所移动的路线。
16. 体育途径:是从区域和时空的角度概括体育的路径。
17. 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18. 身体运动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19. 身体运动节奏:身体运动时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20. 体育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21. 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中的跟中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及相应成果。
22. 技术基础:是指根据动力学,运动学和节奏性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各种技术环节的整体,是运动动作的系统结构。
23. 技术环节:构成技术基础各个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称为技术环节,是构成整体动作系统的要素。
24. 技术细节:构成各技术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25.体育教学:是一个传授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为目的的教育过程。
26. 体育过程:指通过身体运动手段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实践过程。
27. 体育过程控制:是由体育管理人员在体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活动的走向进行测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体育目标实现的过程。
28. 体育目的:是规定体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
29.体育锻炼:是人们自觉地从事体育活动的锻炼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增进健康、愉悦身心。
30.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31.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余暇时间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健康、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文化活动。
32.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活动。
33.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34.体育参与者:参加体育运动或是体育传播活动的人的总称。
35.体育指导者:指在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36.体育媒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参与者与体育指导者相互作用的内容与形式的总称。
37. 举国体制:主要是指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的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的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等。
38.体育教师:是指受过专门的体育教育和训练,在学校向学生传递体育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专门教育工作者。
39.教练员:是指在运动训练中直接负责培养和训练运动员的人员。
40.体育产业: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的总和。
41.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42.运动选材:是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将要从事的运动项目的要求,测得运动员身心素质的数据,预测其运动潜力,从而确定培养对象的过程。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道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等教育体育系、科开设过体育概论课,其体系主要是苏联式的。
×美国式的2. “体育的真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
√3. 在日本,将“体育”作为新词由近藤镇三首创。
√4. 体育参与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5. 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6. 身体运动速度具有时空特征。
√7. 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就是把动作做得省力。
×8. 体育的基本手段除了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外,还应该包括体育游戏。
√9. 美国和德国都设有专门的政府体育主管部门。
×10. 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的、非赢利的组织。
√11. 英国体育机构中有分管体育的政府部门。
√12. 体育概论与体育理论没有明显的区别。
×13.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等教育体育系.科开设过体育概论课,其体系主要是美国式的。
√14.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起着核心作用。
√15. 身体运动速率具有时间特征。
√16. 体育科学体系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体育科学众多分支学科的出现。
√17. 在心理方面的体育过程控制途径主要是个人情绪、意志和思维。
√18. 身体运动节奏具有综合性特征。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沿用了美国的体育理论体系。
×20. 1981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理论》,为我国体育理论的分科奠定了基础。
√21. 18世纪60年代,“体育”一词在日本出现。
×22. 社区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明显的区别。
√23. 身体运动力量具有动力学特征。
√24. 体育科学就其知识内容体系来看是一种二元结构。
√25. 在生理方面的体育过程控制途径主要有:运动量或运动负荷.营养补充和动作的幅度。
√26. 我国的体育理论建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处于停滞状态。
√27. 体育概论研究的问题具体些,研究层次在体育学之下。
√28. 人的身心关系是确定体育本质的客观依据。
√29. 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体育过程控制途径主要有:个人情绪、意志和思维。
×30. 体育目的是体育目标的核心和灵魂。
√31. 体育运动技术动作有力是运动技术动作的一个主要质量标志。
√32. 德国体育机构中有分管体育的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