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图文:网络PPS:辛钰明按提示操作按Esc键退出单击去目录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返目录
3:30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
编而来,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
三次,故称“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相传晋桓伊作笛《梅
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
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
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返目录
3:55
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
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返目录
4:47
《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
套曲。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
涓子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
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返目录
3:16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返目录
7:47
唱词(魏晋-蔡琰字文姬)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
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4:53
返目录
《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据《战
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
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
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
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据《琴操》记载: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
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
聂政为父报仇行刺
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
10余年。
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
于是,找机会进
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己当
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返目录
3:14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返目录
7:03
《十面埋伏》是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前身是明代的《楚汉》。
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返目录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