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概念知识

规划概念知识

规划概念知识汇总(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专门用于管理地理空间分布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使用直观的地理图形方式来录入、管理、显示和分析与地理空间相应的各种数据,在数字地球的构想中发挥极重要的作用。

它是建立在地球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上的边缘科学,在当今社会面临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强烈的应用需求下应运而生。

近30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进入了实用的阶段并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

它将空间信息的处理与属性信息结合起来,使人们不仅知道存在什么样的信息,而且知道其发生在什么地方,及其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变化。

目前它正向与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GIS是处理和分析应用空间数据的一种强有力的技术保证,而遥感是GIS的重要信息源,它只有输入GIS,才能发挥遥感信息的最大作用。

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成为政府部门、科技人员的一种重要的技术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从其应用功能划分,包含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城性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性(含RS与GIS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从使用对象来划分,有应用于政府部门的公用事务GIS和应用于企业部门的商业性GIS两类。

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如自然资源的管理利用、农业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军事、交通运输、工业布局、环境保护、人口普查、国家海洋等。

通常,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要求较大的存储空间,可能会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局域网上。

(二)城市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是了解城市地区内现有的交通形态和土地的使用情况,研究目前的交通路线及设施是否合理,是否足够,应如何加以改进,以配合将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走向预定的目标。

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有关部门负有监督实施城市交通规划的职责,因此,城市交通规划的制定是政府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城市交通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阶段和城市交通项目规划阶段(或道路交通网络规划阶段)。

城市交通战略规划是长期的方向性规划,它主要确定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和交通政策的重大发展方向,包括根据各种性质的用地、建筑和人口分布等,确定未来的城市客、货交通需求和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综合网络的布局和运能、大型额货运枢纽的分布,平衡交通供需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使当前的决策与措施符合长远发展目标的要求。

城市交通项目规划是根据城市交通战略规划的要求,对近期内应进行的建设项目,做出实施性规划。

它包括土地的具体使用、交通项目的详细规划和交通系统管理三部分。

交通项目详细规划包括交通网络或各类道路的定性定线,各类车辆停车场地的具体选址和布局,项目的建设日程和投资顺序等。

交通系统管理主要是运用工程、管理、执法、教育等手段解决有限的道路空间与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的矛盾。

主要内容有:需求分析、经济调节、强化管理、交通分流。

以美国的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历程为例,交通规划的发展可分为二阶段:1962年以前为第一阶段,如美国联邦公路总署于1954年首次进行了居民出行调查及自50年代引入了系统分析方法与理论,但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局部的探索。

1962~1965年才开始进入全面、综合的交通规划阶段。

我国开始交通规划工作是从80年代才开始的,现在正在借鉴国外的技术,逐步积累经验。

城市交通规划的方法以美国50年代中期创造的城市交通规划系统——“UTPS”最有代表性。

其主要内容有:(1)交通调查,包括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外围境界线调查、查核线调查及公交专门调查等;(2)调查数据处理;(3)根据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交通分析和未来预测;(4)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交通战略(或政策)方案,并通过对多方案进行评价而提出推荐方案;(5)提出交通网络(路网、公交网)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6)对交通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和排序;(7)近年来又增加了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代化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向地下延伸。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上空间开利用相比有其独到之处。

地下空间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空间性、安全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

但是,地下空间一经建成后,对其再度改造与改建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不可能恢复原样,单就这一点它又远不如地面建筑容易改造与改建,因此它有相当强的不可逆性。

另外,地下构筑物的建设成本高,工期长,难于利用太阳光及天然景观,方向性感观较差。

所以,现在人们仍对在地下工作与生活持一种偏见。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就要求对地下空间利用计划持慎重态度,要有长远眼光,要经得起后人及时间的检验,对其计划多方面论证,认真评估后才能实施。

从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在地下空间利用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到我国的差距,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北欧各国如瑞典在地下空间利用方面,除了住宅的地下室及城市设施外,可以看到很多利用坚固的岩石洞穴建设的城市构筑物,其中有地下街道、地铁隧道、公用设施沟、停车场、空调设施及地下的污水处理场。

生产设除地下工厂外,还有地下核电站、石油储罐、食品仓库及地下避难所,还有一系列的地下商城。

美国将很多设施置于地下,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多方面的、广泛的。

例如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点、线、面以整体网络型组合起来。

其中生活设施有考虑到节约采暖、空调费用的地下住宅及复式住宅;城市设施主要从更新城市机能及节约能源的角度来看,除地下街、地下铁、道路隧洞外,还有考虑到与自然比较协调及采光要求的半地下式大学;贮藏设施除食品贮藏外,还正式研究开发保存放射性废料的设施;交通设施有道路隧洞、地下停车场等;而地下核防护设施则居世界之最。

日本由于国土狭窄,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虽比北欧等国起步晚,但是地下街道、地下车站、地下铁道、地下商场的建设规模,成熟程度可以认为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最早始于西北黄土高原,至今还有4000多万人居住在延续数千年的窑沿建筑中,在黄土层中还修建过结构简单和圆筒拱形地下粮库。

但是有计划大规模的建设则是30年代的事。

我国在60年代、70年代建设了一批地下工厂、早期人防工程和北京、天津地下铁道。

80年代各大城市陆续修建式正在规划着适合我国特点的地下综合体工程,集商业、交通、人行过街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于一体。

如吉林市大世界地下商场,沈阳市车站广场地下街等。

正在建设的上海市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下层为停车站,上层为商场,共50000平方米。

上海、南京、广州、青岛等城市正在建造或规划建设地下铁道。

与此同时,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室随着城市中心及居住小区的开发而大量发展。

(五)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五)CBD简介CBD的定义商务中心区,又称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

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会展中心、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CBD的特征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些国家的大城市,尤其是一些国际大都市都逐渐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商务中心区,如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新加坡的中心区、香港的中环铜锣湾一带以及我国正在建设中的上海陆家嘴等。

这些地区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商务中心区通常设置在公认的国际性大城市,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地价最高,如纽约、巴黎、东京等。

目前,城市中的商务中心区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该城市的代名词,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精华。

商务中心区具有城市的核心功能,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在此高度集中。

这里通常都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并具有最完善、最便捷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因此,国际上大量著名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在这里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以便开展各种商务活动。

如此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商务中心区,规模通常在3至5平方公里,甚至更大。

并且区内高楼林立,建筑密度高,建筑量至少在四五百万平方米以上,多的甚至超过千万平方来,其中写字楼约占50%,商业设施及酒店、公寓各占20%,其余为各种必要的配套设施。

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巨大;白天人口高度密集,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总之,商务中心区应该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

这里聚集着规模宏大、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这里聚集着实力雄厚的企业王国,还有与之匹配的创造财富神话的精英。

世界著名的CBD东京新宿新宿位于东京都中心区以西,经过近30年的规划建设,建成的商务区用地总面积为164公顷,商业、办公及写字楼建筑面积为20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东京的一大景观——超高建筑群(共有40幢大厦}。

目前,新宿的经济、行政、商业;文化、信息等部门云集于商业区,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零售批发业、服务业已成为新宿的主要行业。

在以新宿站为中心、半径700米的范围内,就聚集了160多家银行,新宿已成为日本“银行战争”的缩影。

香港中环香港岛是一个面积不足70平方公里的岛屿,中环区位于港岛的核心区域,是香港的金融贸易中心。

70年代开始的经济起飞,也是香港CBD 现代化发展的开始。

目前,这一区域内集中了大量的金融、保险、地产及商业服务设施。

纽约曼哈顿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