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配乐读、引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 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通过反复诵读,引领学生体会歌谣、童谣的内蕴美,感悟民歌童谣的语言特色。

5.通过赏析有关月夜、母亲的文字以及阅读补充材料,理解作者以“月光启蒙”为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有关月夜、母亲的文字以及阅读补充材料,理解课题为什么是“月光启蒙”而不是“母亲的启蒙”。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理解“启蒙”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启”的撇要舒展。

这个“蒙”字,草字头,有“覆盖”的意思,宝盖下要有几横?对。

记住了,里边有两横,是一层盖在一层上面。

师:通过预习,谁能告诉老师,“启蒙”是什么意思?学生答。

月光启蒙,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老师要听写生字词,检查大家预习情况,认真听。

柔和的月光下,静谧的篱笆小院,母亲搂着我,深情地吟唱民歌童谣,在我眼里,这是最美的时辰。

听写:篱笆、搂、时辰。

继续听写:割荆草长歌谣坐花轿莲花落教师相机介绍:“莲花落”又叫“数来宝”,以前叫花子要饭的时候常唱,后来发展成了一种民间曲艺。

2.出示:课件,对着大屏幕同位互相检查写的对不对。

把错的自己再写一遍。

3.师:相机指导篱笆、时辰(你的朗读和生字表中的注音有什么不同?)是的,在“篱笆”“时辰”的词语里,要念轻声。

(生齐读。

)谁来读读第二行,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感受押韵朗朗上口的语感)师评价:你能发现这一点真了不起,最后一个字的韵母一样,这就叫押韵。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莲花落的落是多音字,它还可以谁能用其他的两个读音组词?(降落、落下,丢三落四)师:我们来看长歌谣。

在预习单作业中就有这两个“长”,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等多种形式学语文)你真会学习,当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就向字典这位无声的老师请教。

4、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围绕月光启蒙,写了哪些事例?能不能用小标题来概括?板书:(吟歌谣、唱童谣、讲故事、猜谜语),谁能结合小标题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享受美妙,体会“启蒙”板块一:民歌童谣之美妙这四个事例,作者所花笔墨一样吗?那详写了哪些事例?“吟歌谣”、“唱童谣”。

是的,详写了童谣歌谣,略写讲故事,猜谜语,下面我们精读歌谣,童谣部分,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母亲唱的歌谣,细细品味,在旁边写写体会。

学生品读批注。

学生自读。

出示歌谣,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很投入,哪位同学起来分享你的读书收获?(1)点击出示: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一)指生读。

你有怎样的感受?师:这么温馨的画面,还有谁想读这首歌谣?学生读。

你的感受呢?师:月光下,边洗边唱,普通的劳动场景竟这么富有诗情画意。

让我们一齐吟诵这首歌谣。

谁来读第二首歌谣?⑵歌谣之二:点击出示: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用歌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还有谁想读?(学生体会母亲很有想象力)师:是呀,守着一方贫瘠的土地,不能去远方,不要紧,谁带我们去呢?日子清苦,住不上瓦屋新楼,不要紧,谁给我们盖啊?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啊!一起来读。

母亲的歌谣充满浓郁的诗情,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听着母亲动听的民歌,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指生读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生读……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们预习单中有一个疑问,花是芳香的,声音怎么会是芳香的?谁能说说你的看法。

师:这里不理解也不要紧,我们先来做童年夏夜的那个孩子,来听听母亲那芳香的音韵?教师创设情境:闭上眼睛,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母亲的歌声也飘出来了……播放音频……听了歌声,你有怎样的感受?生谈。

看来同学们都被母亲美妙的歌声深深陶醉。

大家想一想芳香一般来形容什么?(花的香气。

)是啊,花的香气沁人心脾,那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的歌声是芳香的呢?(学生结合母亲的嗓音甜润、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来理解)你能读出这芳香的感觉吗?(配乐朗读)师:这就是母亲的歌声,它带着甜味,飘着香气,让我幸福着,陶醉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这芳香的音韵。

齐读:她用甜甜的嗓音……那芳香的音韵。

学法指导:作者运用听觉、嗅觉多种感官,细腻地写出母亲唱歌谣给人的美妙感受,让人如临其境。

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二)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童谣部分。

出示三首童谣,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拍手,可以同桌对读,待会跟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

(小组交流)大家读得很起劲啊,谁来说说这童谣好在哪里?生1:感悟童谣短小风趣幽默的特点。

师:对,童谣吟唱的对象来源于生活,短小精悍、风趣幽默,能选择一首,把你的的感觉读来吗?生选择一首读,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师:你认为这童谣还好在哪里? 生感悟童谣押韵的特点。

师:大家读读第一首,看看押的韵脚是什么?(an)读的时候注意突出韵脚,韵味就出来了。

听老师读引读……学生跟读,体会其中的韵味。

还有谁想读?带领学生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变换方式朗读。

板块二:课题之内涵师:指着课题总结,在这柔和的月色里,母亲为我唱歌谣,童谣,讲神话猜谜语,让我一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我不由发自内心地说……投影:“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齐读最后一段启发: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课文为什么要以“月光启蒙”为题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描写月光和母亲的语句圈点批注来写写你的理由。

(一)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谁来谈谈你的理由。

预设1.指导学生结合描写月色的句子来理解课文以“月光启蒙”为题的原因。

相机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师:你认为皎洁的月光,富有诗情画意特别让我难忘。

很有道理。

你能通过朗读传达这月夜的美妙?(配乐朗读)谁来接着谈?课文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预设2:引导学生从“神秘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感悟夜空给了他无穷的想象空间,激发了作者的想象。

谁能接着分享你的读书收获?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预设 3.引导学生从“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一段中抓住“忙”、“洗”、“换”“搂”、“唱”等词语感悟母亲母亲勤劳、朴素的美,慈爱的美。

师:是啊,月光启蒙!不仅富有月夜的诗情更充满母爱。

一起来读这一段。

谁来接着说。

预设4:学生抓住“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感受月光启蒙为题的含义。

预设5.学生从课题感悟母亲的纯洁、伟大。

相机出示: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学生体会母亲在月夜里像玉石一样纯洁。

师:沐浴在月光下,母亲美丽圣洁、慈祥安宁,你能读出母亲的纯洁美丽吗?师总结:就在这美妙的月夜里,母亲给我送来浓郁的诗情,就在这如水的月光下,母亲用智慧启迪我的想象,给了我人生最初的启蒙,“月光启蒙”就是——(生齐)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二)母亲的启蒙让作者受益终身,后来他从普通的煤矿工人成为著名的诗人。

我们来读读学习单中他的资料,相信同学们会对作者为什么要以月光启蒙为题有更深刻的感悟。

学生阅读学习单。

谁来分享你的感悟。

预设1.我发现《大山欢笑》句子跟童谣一样,句子短还押韵。

师:孙友田的诗不仅想象丰富,而且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

所以说,月光启蒙实际是说母亲在“我”童年时代,不知不觉中,给“我”播了一颗诗的种子,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还有谁来谈?预设:我从两段话中发现母亲白天干活晚上给我唱歌谣,孙友田白天干活,晚上写诗。

)(出示《黑土地》片断:白天跟师傅下井劳动,头顶一盏矿灯,像黑色的鹰衔着一粒光芒,在丛林一样的支柱间飞翔。

晚上,就把井下的感受变成诗行。

师:是的,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如同月光照亮了他一生。

孙友田是一名煤矿工人,生活也很苦,但他始终不忘理想,白天干活,晚上坚持学习写作,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

3.谁来接着谈?(感受孙友田热爱文学,取得的很大的成就。

)出示孙友田的资料:他从学校毕业后就到煤矿工作,一干就是16年。

他积极创作反映煤矿工人的诗歌,被称为“煤炭诗人”,他在诗中写到“我是煤,我要燃烧”,这是他人生的写照。

他一直笔耕不辍,创作了《煤海短歌》《矿山锣鼓》《煤城春早》《石炭歌》《花雨江南》《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等11部诗集,散文集《在黑宝石的家里》等。

预设1:孙友田孜孜不倦的创作为我们奉献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同月光一样默默洒向人间。

预设2:孙友田很热爱生活,他要燃烧自己,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师:是的,月光启蒙不仅是母亲在“我”童年时代,给“我”播了一颗诗的种子,最主要的是深沉的母爱犹如月光一样每天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实现人生的理想。

四、感恩母亲1.师过渡引读:想到自己现在取得的成就,作者怎能不感激母亲呢?学生变式朗读最后一段(感激你母亲——感激你母亲——感激你母亲——)2.师:可是,同学们知道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因为母亲此时已经身患重病。

我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和蔼,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面对着恩重如山的母亲,面对只是朝我傻傻微笑的母亲,此刻,孙友田的内心一定无法平静,那他心底会有哪些话想对母亲诉说呢?多媒体出示母亲,你可曾记得——母亲你可记得——母亲你可记得——学生说话训练,升华情感:(母亲,你可曾记得月夜下母亲,你可曾记得月夜下,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 3.创设情境,回环朗读:A 、师激情引读:现在的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额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