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数列》高考分析
集体备课提纲
日期
2020.3.11
科目
数学
中心发言人
赵艳萍
课题
《数列》高考分析
参加教师
高三全体数学教师
考向分析
1.数列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从2011年---2019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理科每年的题量和分值一般都是两个小题共10分,或一个大题共12分,其中2013年是两选一填共15分,2019年是一选一填和概率压轴题里的一问,约14分;文科2011年、2013年、2019年两个小题一个大题共17分,2012年和2015年是一选一填共10分,其他年份是一道解答题共12分。
2.解答题的命题特点分析
等差(比)数列的基本运算:a1,an,Sn,n,d(q)这五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三个量,求另外两个量.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以及某些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等差(比)数列的某些项或前几项的和,求其通项公式.等差(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等。结合模考中的数列大题是劣构问题,可提醒学生选择有益于形成解决方案的信息和技能。
二、例题分析
1.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分析
选择、填空题常考题型主要涉及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知三求二,借助方程组求解基本量,有时也会用到“整体求解”的技巧;有些客观题如能灵活运用数列的性质求解则可以大大简化运算。
例题:
此处设置了5个小题,都是近两年高考试题改编题。建议强调通性通法,设基本量解方程或方程组,如果已知等差中有几项和是常数的计算问题,一般是性质与求和公式结合使用,体现整体代入的思想。
(1).从试题命制角度看,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2).从课程标准角度看,要求学生“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一、经典知识回顾可强调一个关系(an与sn的关系),两个基本数列(等差等比数列),三类公式(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递推公式),四个方面的性质(单调性,多项关系,等长片段和性质,奇偶项和性质),五种常用求和方法(分组求和、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并项求和,倒序相加)。
2.全国卷的数列试题更加注重基础,强调双基,讲究解题的通性通法,尤其在选择、填空更加突出。其中理科的17考中有12道是标准的等差等比数列,文科的14考中有12道是标准的等差等比数列。主要考查数列的性质、求通项、求和、求数列有关基本量以及证明等差或等比数列等基础知识,突出了“小、巧、活”的特点,难度多属中等偏018年全国2卷理科17题和2018年全国3卷理科17题改编的两个题目),建议分析时关注学生对解题规律、解题方法的理解掌握.
作业
作业见学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