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中考数学题型分析及知识点一、选择题: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涉及知识点:相反数、倒数、正数、负数、绝对值、简单的幂运算例题:( 06)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321B .22C .3 ( 3)9D .20 1 1(07)1.2的相反数为 A .2 B . 2 C . 1D .122( 08) 1.零上 13℃记作 +13 ℃,零下 2℃可记作A .2B .- 2C . 2℃D .- 2℃( 09) 1.1的倒数是A. 2B . 2C .1D .1222(10)1 .1 A. 3B. -3C.1 133D. -3( 11) 1.2的倒数为 A .3 B .3C .2D .2322 33( 12) 1. 如果零上 5 ℃记做 +5 ℃,那么零下 7 ℃可记作A .-7 ℃B .+7 ℃C . +12 ℃D . -12 ℃( 13) 1. 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A . 2 B. 0 C.1 D.531)-2 =( 14) 11. 计算( -.3(15)1. 计算( - 2)0)A .1 B . 2 C .0 D . 23=( - 3 3( 16) 1. 计算:(﹣)× 2=() A. ﹣1 B . 1 C .4 D .﹣ 4( 17) 1. 计算:(﹣ ) 2﹣ 1=()2、涉及知识点:屏幕,平面几何的入门知识,简单几何体的组合或切割后的三视图 例题:(2011) 2、下面四个几何体中,同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相同的共有(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2012) 2.如图,是由三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2016) 2.如图,下面的几何体由三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组成,则它的左视图是()( 2013 ) 2. 如图,下面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则它的俯视图是()( 2014 ) 2. 下图是一个正方体被截去一A 个直三棱柱得到B 的几何体,C 则该几何体的D 左视图是()A .B .C .D .( 2015 ) 2 . 如图是一个螺母的示意图,它的俯视图是A .B .C .D .( 2013)2. 如图,下面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则它的俯视图是( )( 2017)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长A 方体和一个圆B 柱体组成的C ,则它的主D 视图是()A .B .CD .3、选择题第 3 题和解答题第 16、17 题是一个类型的题,主要考察幂的四种运算、分式四则混合运算、 解分式方程, 主要变化是由数字换成了字母的体系,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 积的乘方、幂的幂运算;解分式方程;分式四则混合运算 4 步(07) 11.计算: ( 3x 2y) 1 xy 2.3(08)2 34=。
12.计算:(2a )·a(10) 3. 计算( -2a2)· 3a 的结果 A . -6a2 B . -6a3 C . 12a3 D . 6a3(11)13.分解因式: ab 2﹣ 4ab+4a= .(12) 3.计算 ( 5a 3 ) 2 的结果是 A . 10a 5 B . 10a 6C . 25a5D .25a6(13) 12.一元二次方程 x 23x 0 的根是 .(14) 12.因式分解: m(x-y)+n(x-y)=. (15)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a 2·a 3=a 6B . (-2ab)2=4a 2b 2C . (a 2)3=a 5D .3a 3b 2 ÷a 2b 2=3ab 4 2 22(16)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2 2 423) A . x +3x =4xB . x y?2x =2x yC .( 6x y )÷( 3x ) =2x2 2D .(﹣ 3x ) =9x(17) 5. 化简: ﹣ ,结果正确的是( )A . 1B .C .D . x 2+y 2( 08) 7.方程( x 29 的解是 2)( 10) 12.方程 x2-4x=0 的解是( 07) 17.设 Ax , B x 31 1 ,当 x 为何值时, A 与 B 的值相等? x 1 2( 09) 17.解方程:x21x 2 3 4x 2( 11) 17.解分式方程:4 x1 3x22 x2x1( 13) 17.解分式方程 :4 xx 22( 15) 16.解分式方程:x - 2 3x + 3-x -3=1( 17) 16.解分式方程:﹣=14、选择题第 4 题知识点:线与线平行或相交所成的角,以及对顶角、补角、余角、角的概念和计算(13) 3. 如图, AB ∥ CD ,∠ CED=90°,∠ AEC=35°,则∠ D 的大小A . 65°B . 55°C .45°D. 35°AEBCD第 3 题图(12) 7.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 OE ⊥ AB ,垂足为 E ,若∠ ADC=130 °,则∠ AOE 的大小为 (11) 12.如图, AC ∥BD,AE 平分∠ BAC 交 BD 于点 E , 若 1 640则2.(10) 如果,点 O 在直线 AB 上且 AB ⊥ OD 若∠ COA=36 ° 则∠ DOB 的大小为 ( )A 3 6°B 54°C 64° D 72°4. (2015)如图, AB//CD ,直线 EF 分别交直线AB 、 CD 于点 E 、F .若∠ 1=46°30,′则∠ 2 的度数A .43° 30′B . 53° 30′C . 133° 30′D .153° 30′AE1 BAB2ECFDCD7.(2014)如图, AB//CD ,∠A=45°,∠C=28°,则∠ AEC 的大小为( )A.17 °B.62 °C.63 °D.73 °4.(2016) CAB4.(2017) 如图,直线 a ∥ b , Rt △ ABC 的直角顶点 B 落在直线 a 上,若∠ 1=25°,则∠ 2 的大小为() A .55° B .75° C .65°D .85°5、第 5 题或第 7 题涉及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和分段函数、方程、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点的求法,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含字母系数的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利用不等式求最值得解法( 09) 6.如果点 P(m ,1 2m) 在第四象限,那么 m 的取值范围是1( 10) 7. 不等式组12x 0的解集是3x 2 1( 11) 15.若一次函数 y=( 2m ﹣ 1) x+3﹣ 2m 的图象经过 一、二、四象限,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13) 4 .不等式组10 的解集为()-1123-1123xAB21 2 x 3-1123-1123x 2 1CD) ( 14) 5.把不等式组x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3( 15) 7. 不等式组1 x132 的最大整数解为( )x 2( x3) 0( 16) 11. 不等式﹣ x+3< 0 的解集是 .( 17) 7. 如图,已知直线 l 1 :y=﹣2x+4 与直线 l 2: y=kx+b ( k ≠ 0)在第一象限交于点M .若直线 l 2 与 x 轴的交点为 A (﹣ 2,0),则 k的取值范围是()A .﹣ 2< k < 2B .﹣ 2< k < 0C . 0<k < 4D . 0< k < 2( 09) 5.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 2),则这个图象必经过点().A .(1,2)B .( 1, 2 )C .(2, 1)D .(1, 2 )( 10) 5. 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 2, -3 ),它的表达式为( )( 11) 4.下列四个点,在正比例函数y2 )x 的图象上的点是(5A. (2, 5)B. (5, 2)C. (2,﹣ 5)D. ( 5,﹣ 2)( 12) 6.下列四组点中,可以在同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组点是()A .( 2. -3),( -4, 6)B .( -2,3),( 4, 6)C .( -2, -3),( 4,-6)D .( 2, 3),( -4, 6)( 16) 5. 设点 A ( a , b )是正比例函数 y= ﹣ x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 . 2a+3b=0B . 2a ﹣ 3b=0C . 3a ﹣ 2b=0D . 3a+2b=0( 17) 3.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 A ( 3,﹣ 6), B ( m ,﹣ 4)两点,则 m 的值为()A .2B .8C .﹣ 2D .﹣ 8(13) 6. 如果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不同 ..象限的两点 A (2, m )、B ( n , 3),那么一定有( )A. m > 0, n > 0B. m > 0, n < 0C. m < 0, n > 0D. m < 0, n < 01(14) 3. 若点 A (-2 , m)在正比例函数 y= -2x 的图象上,则 m 的值是()1 1A . 4B .-4C . 1D .-1(15) 5. 设正比例函数 y=mx 的图象经过点 A( m , 4),且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则 m=()A . 2B . -2C . 4D . -4.直线y 33与 x 轴、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06)7x23 3 A . 3B . 6C .D .42(07)7.如图,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 ,且与正比例函数 yx 的图象交于点 B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A . yx 2 B . y x 2 C . y x 2 D . yx 2(08) 8.如图,直线 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A . y33222x 3 B . yx 3 C . y3x 3 D . yx 3yxy2y3A 23ABBx1 OxO2(第 7 题图)(第8题图)6、第 6 题涉及知识点:勾股定理、内角 180°证明,平角、平行、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其特殊线段的概念,如中点,中位线、中线(等分面积、倍长中线构造全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重心)、角分线(全等、角分线定理、交角、内心和旁心、角分线与平行的组合)、高(面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和、解直角三角形、垂心)、五心等知识体系(16) 6.如图,在△ ABC 中,∠ ABC=90 °, AB=8 ,BC=6 .若 DE是△ ABC 的中位线,延长DE 交△ ABC 的外角∠ ACM 的平分线于点 F,则线段DF 的长为()A.7 B.8 C.9D.10(11)5.在△ ABC 中,若三边 BC ,CA , AB 满足 BC: CA : AB512512=5:12:13,则 cosB=A 、12 B 、5C、13 D、13( 12) 5.如图,在△ ABC 中, AD、 BE 是两条中线,则S△EDC: S△ABC=(15) 6.如图,在△ABC 中,∠ A=36°,AB =AC, BD 是△ABC 的角分线.若在边 AB 上截取 BE =BC,连接 DE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B.3个C.4 个D.5 个AEDB C( 17) 6.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 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 A 重合,点 C′落在边 AB 上,连接B′C.若∠ACB=∠ AC′B′=90,°AC=BC=3,则 B′C的长为A. 3B.6 C.D.8、第 8 题涉及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判定组合、角平分线的添加、高的添加)、矩形的折叠、菱形的判定、正方形为载体的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