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市场分析..
依据以上渠道划分的原则,可口可乐公司将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的营销渠道具体细分为9大主渠道,29个次渠 道,57个子渠道。每个年度,可口可乐均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对主、次和子渠道进行适当的调整。而我们主 要是研究其渠道的管理和划分方法。
可口可乐装瓶厂的业务代表按主渠道进行分工,通常一个区域会分2-4个渠道发展经理,每个渠道经理 管理1-3个主渠道。 可口可乐某装瓶厂多渠道管理组织结构示例图
特征:产业扩张
路径:至2005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已经超过13亿美元,年 销量已经超过6亿标箱。与太古集团、嘉里公司和中粮集团三大装瓶系统共 同建立了29个装瓶公司,37个生产厂。 2006年,嘉里正式退出可口可乐 装瓶商系统,其所持股份全部被可口可乐收购。
2001年12月,可口可乐在中国上市了“酷儿”果汁饮料; 2004年初推出 了“冰露”矿泉水,在水市场形成了”天与地“占高端,”水森活“和” 冰露“占低端市场的格局;2005年3月,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橙”登录 北京市场;2005年,可口可乐与雀巢成功联手推出即饮”雀巢“冰爽茶。
3A: 买得到(Availability) 买得起(Affordability) 乐得买(Acceptability)
3P: 无所不在(Pervasiveness) 物有所值(Price/value) 首选品牌(Preference)
可口可乐在1984年后的经营战略目标转型
正处在可口可乐全国布局结束之际,全国的瓶装厂达到20多家,几乎覆盖了中国,两个问题凸显出来:
•批发商的物流能力差,配送周期长, 零售终端的进货周期长,缺货率高 •多级分销的形式需要很大的通路利润 支撑,占用了资源,影响了品牌等费用 的投入
•少品种的车销的模式也增加了单位成
松散的客户管理,难以准确把握终端
3 本,直接会影响到分销体系的积极性
(当时毛利不到5%)
目录
第一部分:由可口可乐中国区业务发展看101分销模式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可口可乐的101分销模式的解析 第三部分:可口可乐101分销模式成功要素
媒体
活动部 华东区 设计
可乐装瓶厂 销售运作
销售及市场总监
渠道策划
市场业务
对外事务
品牌推广 促销系统
跨区域协调主任 可口可乐管控特征:
销售策划及审计
非碳酸发展
项目策划
对接性 : 总部与各装瓶厂职能有充分对接 可乐突出品牌与推广 的控制管理,装瓶厂侧重于销售管理
指导性:除了自己直管的品牌推广部分,可乐与装瓶厂并非垂直领导关系,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101实质就是厂商一体,分工协作对终端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对目标终端与目标消费 者的渗透与占领,是实现可乐买得到,买得起并最终乐得买的重要战略依托。
101模式解剖之二:如何实施101渠道变革
调整市场拓展细分战略
明确终端为市场开发与管理的重心 开始要求各瓶装厂将终端作为管理的重心,而 不仅仅是管理到大的批发商
时间:1992—2000
特征:发展主业、产业布局
路径:1993年新发展的10家装瓶厂多数分布在中西部中心城市,包括西安、 武汉、沈阳、青岛、哈尔滨、太原、昆明、合肥、成都等地。可口可乐在中 国装瓶厂的布局实现了从北京、广州等“点”,到东部沿海一“线”,再最 后到覆盖全国一“片”的格局。2000年,可口可乐将中国区总部迁移到了上 海。 时间:2000—2008
29个装瓶公司,37个生产厂
碳酸饮 料
可口可 乐
雪碧 健怡可乐
芬达 醒目
可口可乐中国区产品 可口可乐公司
茶饮料 “岚风” “阳光” “冰爽茶”
果汁饮 料
果粒橙
酷儿
水 “天与地” “水森活” “冰露”
厂越来越多!
产品越来越多!
终端形态在迅速变化!
如何解决批发商的物流能力差、开发能力弱?
如何强化装瓶厂的厂商合作关系?
重点客户经理
重点客户运作 生动化执行员
•与客户门店的 沟通
和协调;
•负责相关方案 的执行
•负责客户门店 的产品陈列及 库存管理
3、可口可乐装瓶厂的多渠道管理
• 可口可乐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进行的渠道划分。在消费者行为原则基础上,可口可乐还制订有其他 五项原则,先后是:消费者动机、地埋位置、是否连锁、进货渠道和业务考虑。
销售运作经理
渠道发展经理一 渠道发展经理二 渠道发展经理三 渠道发展经理四
•食杂渠道
•企事业及 军事渠道
•现代渠道 …
•餐饮渠道
•休闲/娱 乐渠道
•其它购物 及服务渠道
•教育渠道
教育渠道是培养品 牌忠诚度的场所, 侧重品牌建设
•交通渠道
可乐分销模式变革的战略背景
可乐分销101模式变革的战略背景
可口可乐全球3P战略
超市
装瓶系统
集团 式
管理装瓶厂
101分销商 一般分销商
二批
量贩店
百货公司
餐馆
消
便利店
费
食杂店
者
办公场所
学校
•装瓶厂在可口可乐 的指导下负责具体的 销售与市场执行。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瓶装厂的覆盖 面积基本上就是一个 省。装瓶厂在各省设 有营业所及仓库,通 过营业所与仓库去配 送。
•装瓶厂销售到终端 有三种模式
•第一模式为直营, 直营模式涵盖所有终 端类型
2、可乐装瓶厂重点客户(现代渠道客户)管理架构的演变
可口可乐与装瓶厂重点客户部的架构随现代渠道的演变而相应设置:
第一阶段:90年代前,在发达城市刚刚兴起以超市为代表的现代渠道, 可乐装瓶厂通过代理商与超市各门店进行交易;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中国涌现出超市、卖场或者便利店等多种形式的现代渠道,可口可乐 主要采取由各装瓶厂在装瓶系统总部市场部指导下,
目标:无处不在
如何有效掌控终端?
如何强化装瓶厂的厂商合作关系?
1、可乐中国作为小股东何以能控制装瓶厂
一、品牌授权 在2001年起,美国著名商业杂志
《商业周刊》公布年度全球最佳品牌 100强排行榜,可口可乐连续八年蝉联 世界最有价值品牌。
二、浓缩液原料
可口可乐含神秘配方的浓缩液 原料由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自行生产。
装瓶厂超市部对接现代渠道总部和各门店,直接服务现代渠道客户的方式 ;
第三阶段:2000年之后,跨国零售企业整体进入和区域强势企业的崛起,可乐装瓶系统建立跨 地区的直接沟通机制。 由各装瓶系统总部重点客户服务部与现代渠道总部进行对接, 在装瓶系统总部的指导下,各装瓶厂重点客户服务部与现代渠道各门店对接,直接服务现代渠 道客户的方式;
可口可乐市场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由可口可乐中国区业务发展看101分销模式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可口可乐的101分销模式的解析 第三部分:可口可乐101分销模式成功要素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1978—1992
特征:市场初步开发
路径:继1927年来到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可口可乐公司停止了在中 国的业务。1978年中美宣布建交后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1981年,在北京 成立瓶装厂。到1992年,可口可乐参与投资建立起13家合资企业,分布在北 京、上海、广州、天津、厦门、大连、海口、杭州、珠海、南京等沿海地区。
各装瓶厂市场部 装瓶厂销售部超市渠道
客户总部 客户门店
代理商
各超市门店 2000-2003年
各装瓶系统总部KA 各装瓶厂KA部
客户总部 客户门店
2006年之后 区域性连锁 客户总部
客户门店
各装瓶系统总部KA 各装瓶厂KA部
全国性连锁 客户总 部
客户门 店
重点客户服务
•与客户总部的 沟通 和协调; •完成相关方案 的制订和追踪
一是:如何在品牌与传播的强力投入支持下,强化装瓶厂的厂商合作关系,进而整合可口可乐系的销售 力,实现可口可乐全球的3P战略目标中“无所不在”(Pervasiveness)的战略目标;
二是:可乐如何通过加强渠道的管理,掌控布局扩张后松散的“可口可乐”系
需要一套创新的体制来支持无所不在的目标——101
为何实施101
何谓101
1
可乐装瓶厂业代 小区域分销商
0 终端
1
消费 者
厂商合作,一体结盟
零售目标(终端) 让消费者一瓶在手欢乐无穷
“0”是指可口可乐要帮助合作伙伴(批发商) 从被动的服务零售客户,转为积极、主动地开拓零售客户, 协助他们做好零售客户的深度分销工作,从而确立“零售目标,以深入民间”;
101模式=“可乐装瓶厂的预售助销+分销商配送”模式
可口可乐装瓶厂通过直营或分销的方式销售到终端,可口可乐公司专注发展品 牌和市场推广,装瓶厂负责销售与市场的执行。
2、可口可乐中国对装瓶厂的控制链结构
品牌管理输出环节
特许装瓶厂环节
分销环节
零售环节
品牌授权中心
装瓶厂控股公司
浓缩液生产基地
•可口可乐公司独资 生产浓缩液,并对装 瓶厂参股,从而拥有 了控制价值链的决策 权 •可口可乐公司专注 于品牌规划、运作和 管理
第四阶段:2004年之后,可口可乐中国总部推动了各装瓶系统之间KA部门的合作,成立了 系统间的KA联合服务部门中国客户管理组,发挥协调作用; 同时可乐装瓶厂重点客户部通过设置重点客户服务、重点客户运作和生动化执行员岗位强化对 现代渠道的管理。
90年代之前 90年代中期
可乐装瓶厂系统市场部
各装瓶厂销售部
各类终端
各类终端
•可口可乐在中国初级 阶段从发达城市开始。 最初依靠代理商发展 终端客户。
•90年代初期对于一些 区域的重点终端变为 直营。
•通过实施101项目,强 化终端生动化,使101 批发商,压缩渠道层 级,实现渠道扁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