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有一种坚持叫执着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有一种坚持叫执着

作文题目:“有一种叫”。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

初中生活即将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

回首走过的时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著,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题来源】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有一种坚持叫执着
苍鹰感激蓝天,是它的风雨使鹰有了坚毅的翅膀;贝壳感激沙砾,是它的痛楚使蚌有了无暇的珍珠;我感激生命,是它的磨砺使我懂得坚持,学会执著。

小时候的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像背古诗,不仅背得慢,而且背完就忘。

妈妈却不在意,“孩子,你不需要做得比别人更多,只要你每天背三首诗,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做得比别人更好。

”我默默地记在心里。

从此,我每天提前半个小时起床来背古诗。

一遍不行,那就十遍。

在一遍又一遍枯燥的重复中,我变得更加坚定。

最后,不出意料,我比别人都做得出色。

透过晨光中书桌旁的身影,我发现原来有一种坚持叫执着。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体育了,尤其是长跑。

我忙去问老师有没有什么方法。

老师说:“这还不简单?每天到操场上跑两圈,体力自然就上来了。

”我默默地记在心里。

从此,我每天提前半个小时起床,操场上,一步又一步,一圈接一圈,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我继续奔跑。

苦心人天不负,体育模拟考试中我的长跑是满分。

透过雨丝负重奔跑的身影,我发现原来有一种坚持叫执着。

我和喜欢做志愿者,尤其是去福利院做义工。

第一次到那里时,那些孩子脸上飞扬的笑脸让我震惊。

面对如此悲惨的生活,他们依然能坚持,能保持笑容。

那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磨砺时,为什么不能也选择坚持呢?从此,我寒暑假总是会去那里,感受他们的快乐,也让我清晰地感受到了我的坚持,为什么坚持。

透过霞光中和孩子们同乐的身影,我发现原来有一种坚持叫执着。

一棵大树傲然伫立于风雨之中,从它斑驳的树干上,我看到了执着;一条小溪努力奔向大海,从它奋力地拍击声中,我听到了执着;一个身影在不断向前奔跑,她在雨中奔跑,在书中奔
跑,在生命中奔跑,我发现,原来有一种坚持叫执着。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故考生需要先把命题补充完整。

补充命题时,可以先分析题干所给的材料,“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

初中生活即将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

回首走过的时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著,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由材料来看,本文应是回顾初中生活,是写回忆中的内容,材料中的“等待”“希望”“坚持”“执著”“感动”“分享”等词语有两个特点,一是都富有含义的词语,蕴含着情感或道理,这就决定了文章的内容是写生活感悟的,二是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内在含义上的关联,而不是“字面意思”直接相连。

此次作文,前一词是表示要写相关的人与事,后一词是指提炼的意义,阐发的感想感悟。

特别注意:要求写初中三年间的生活,以校园生活为主,但像“有一种深爱叫母爱”“有一种真情叫友情”应当也可以,但如果是“有一种寂寞叫没人倍伴”“有一种好吃的东西叫冰淇淋”都不符合文题的要求,前者偏题,后者离题。

按材料内容填文题是容易的,但写作有难度,学生审题容易出现差错,难于抓住所填两词的关系,往往会偏于一边,比如“有一种感动叫分享”,学生只写“感动”或“分享”。

写此类半命题作文,先要好好阅读材料,紧盯关键词,了解其含义,仿照此关键词,也要与其同类,不可偏差。

在选择材料提示项时,要考虑自己写作能力和所掌握的材料,哪一方面熟悉,有材料可写,就选哪一个。

填好文题,写作时一定要时时想到自己所填空的词,这就是“文眼”,就是文章的中心,多点题,突出主旨。

从文体上来看,材料虽然没有明确指明体裁,但从材料和命题的特点来看,应是写作记叙文,这就要求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如下:
有一种爱叫严厉
有一种坚持叫执着
有一种等待叫希望
有一种感动叫分享
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点睛】作为半命题作文,要先把命题补充完整,然后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

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

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

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

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

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

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

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
出的好文章来。

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