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学生早恋”这件事的教育反思
盐城市大冈中学刘玉东
在小学,对那些跨入青春期的男女孩子的早恋倾向见过几例,一般都是偶然中才发现,然后私下劝戒。
因为是“地下情”,多不了了之。
到中学情况就不一样了,如今遇到学生早恋的事已经是习以为常,并且“中学生恋爱”出现低龄化、普遍化和公开化的趋势,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
原来因为与学生接触得不够多,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了解得不深,很少能听到或知道班上有学生早恋的事。
可是当班主任时,却遇到很多关于中学生早恋方面的事例,班主任的责任让我不能等闲视之。
因此,必须客观地去面对,决不能掉以轻心。
有人说:“早恋现象,就像是希腊神话里的潘多拉盒子,打开它,种种灾祸就会纷纷飞出,所以,有必要将它锁紧。
”不管愿意与否,青少年学生“早恋”问题的教育研究,一直是中学教育者中最敏感但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中学生理智地锁紧这个“魔盒”,顺利地走出这个情感的“危险区”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存理解之情。
正确的态度是解决早恋现象的关键。
教育家布贝尔说:“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的情况:他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
”因此,教师首先要在学生心中建立可信任的形象,而要进行教育关键就是要端正教育者自己对学生早恋问题的态度。
向往异性本是青春发育期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和性心理现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丽而珍贵的内容。
教师应以客观的、冷静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情感问题。
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把早恋看成是“十恶不赦”而大加鞭挞。
而应当耐心、宽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接近学生,提高中学生认识情感、把握情感的能力,才是解决早恋问题的根本办法。
在一次日记中,班上两个学习成绩很不错的学生直接告诉我自身关于这样的事情,让我给他们主意。
其中一个女孩子说,有个男孩子说喜欢她,而她却还不知道什么是喜欢的感觉,现在又不知道如何回复对方。
另一位是个男孩子他说有个女孩子给他写信,说是很喜欢他,要和他做朋友,他问我该怎么办?这下可难住了我这个班主任。
也使我突然惊觉:这些孩子正处在青春发育成熟期,对异性同学产生一种神秘和朦胧的好感,很容易导致早恋,做班主任的不容忽视。
当然学生一般是不会把这些事情主动告诉老师的,即使有这样的事情,老师知道了也很难使他们承认事实。
可这两个学生现
在却求我拿主意。
既让我高兴,又感到棘手。
高兴的是学生对我如此信任,连最大的“隐私”都愿意让老师知道,棘手的是,这样的事情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好几天思来想去就是找不到感觉特别好的办法,就在日记中让这两位同学告诉对方相互之间做好朋友,在学校上相互帮助与竞争,共同进步。
当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说教似乎显得很苍白,很难相信会有什么作用。
但是没想到这效果不错,这两个学生都表示我的建议很好,也照我说的去做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日记中询问另两个学生的情况,结果让我感到很满意,他们不仅没影响学习,关系也一直是维持得比较友好。
从这件事处理以后,我认识到了必须心存理解之情,对学生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正确的教育和疏导,让班上的学生都能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怀宽容之心。
采用“自己人”策略。
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进行沟通,特别是女生情感较细腻、敏感、丰富、脆弱,心理较微妙、复杂,故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教师除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生理知识、法制知识外,更要有诚挚的爱心,尊重理解学生,同情她们的不幸,把学生当作自己人来看待,而不是管教的对象,时刻注意“自己人效应”的运用,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老师是她们的贴心人,能够帮助她们解决困难,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喜欢你,消除学生对老师所抱的戒心,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观点、态度,提高心理辅导的成效。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和利比兹曾作过一次调查,了解父母对恋爱中的男女进行干涉的作用。
他们惊奇地发现,父母的干预程度愈高,男女双方竟会产生愈强烈的爱。
他们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此“效应”不仅表现于父母的干涉对孩子恋爱态度的影响上,也表现于教育者的粗暴行为对学生早恋等行为的负面影响上。
因此,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对学生的早恋行为,除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她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外,还在于加强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要防止中学生早恋,还要加大情感教育的力度,指导中学生理解:恋爱是怎么一回事?爱情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中学生不适宜谈恋爱?被人追求怎么办?如何与异性交往?等等,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交友观。
对那些已经被我发现,而又怕被别的同学和老师知道而难堪的学生给予保密。
这个经验是从在当班主任时经历的类似事例中得到的。
在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看到了她写给一位男同学的信,信中的文字内容,无不告诉我,这
个女孩子有早恋的倾向,当时我没说什么,只是拿走了那封还没写完的信,当我正在想怎样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她却主动找到我,哭着向我保证,以后一定用功读书,坚决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是当时被这个女孩子的泪水所打动,我只告诉她希望她能把心思都用到学习上,因为她很聪明,以后长大了再想这事才正确,我还向她承诺:永远不向任何人说起这事,当一切都没发生过。
这位女生今年正上高三,在学校楼道多次遇到她,她都特别激动的和我打招呼,有时候还询问我的身体和工作情况,那感觉就像是自己的女儿。
我也多次问过她的老师们,都说她的成绩一直非常好,而她在以前成绩并不突出。
这学期也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女孩子,也是一次不经意中发现了他写给别的男孩子的信,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后让她难为情,我把对她的劝戒和希望用纸条的形式,夹在作业本中,并且亲手发到她手中,不几天,她在日记中感谢我对她的宽容和教育,说自己一定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一心向学业。
三、架沟通之桥。
日记中谈心,让学生能及时把心理困惑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并且也可以防微杜渐。
班上一个女孩子,已经三次向我提出要另与一男同学同桌,说是和现在的同桌老合不来,而刚好那个男孩子特别顽皮,很少有女学生愿意和他同桌的,已经换过三个女学生了,现在这个也是和我诉苦了好几次,不想和他同桌。
经过多次教育,这个男孩子就是顽劣难改,谁知道这个女孩子却说他如何优秀,心地如何的善良。
这个男同学也希望和她同桌,并表示一定好好相处,在学校上互相帮助。
于是我通过日记对二人进行“撮合”,并立下“军令”:不能超过同学界限,学习成绩只能进不能退。
二人都在日记中做了保证。
于是达成了协议,已经过去三个星期了,这俩孩子真的说到做到。
四、树榜样之策。
可以采用“榜样教育”和“自我教育”策略。
不少班主任感受到,良好的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
不少富有经验的中学班主任,他们在维系良好集体风气的做法上,共同之处就是重视榜样的力量作用,坚持把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介入点,使学生们学有榜样。
在处理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时,班主任也可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通过树标兵,学先进,使女孩子们认识到什么才是中学生的美和追求,从而净化她们的心灵,掌握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分寸,不使异性友谊变为爱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方可能实现”,“只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处理早恋现象时,要充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