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术论文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

学术论文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

学术论文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硕士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邹建军在攻读硕士学位的三年期间,每一位研究生都应当受到从事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严格训练。

学术论文的写作,从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到整理书目、编制索引,从实地的文献调查到对于某些文化、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从论文提纲的编制、论文初稿的草拟到论文的修订与发表,是一个全方位的、非常系统的、也具有一定难度的学术探讨的过程。

如果说理工科各专业研究生的硕士论文需要注重的是做科学实验,那么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的研究生需要注重的就是做学术论文。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一样,要求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只有将论文写得合乎要求了,发表了两篇以上的学术论文,才有条件申请硕士学位。

要撰写出合格的学术论文,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论文的选题大小要适当。

就文学研究而言,并非什么样的题目都有研究的价值,也并非什么样的题目都适合于本专业研究生来做。

学术论文的选题要有适度性。

所谓适度性,是指论文的选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选题太大了,需要涉及的资料太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就很难完成,很长时间见不到成效,就没有动力再写下去了。

如“西方小说在20世纪的演变”、“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各国的旅行”这样的题目,一个是时间太长,一百年时间里西方小说体式的演变情况,作为一个研究生来说没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就很难在短时间里考察到位;如果资料收集到不了位,那你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一个是空间太大,东方与西方,涉及到多种语言与文字,如果你的语言能力没有超越三种以上,就无法了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世界上多个民族文学里的旅行形态,那你也无法完成这样的题目。

论文的题目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小了,没有进入学术探讨的层面,也许就不存在理论提升的空间,如“柯勒律治诗歌中的附注形式”、“易卜生诗作《出租的厅房》解读”,不是说这样的题目不可以做,但由于太小、太具体,你就是分析得再细致、论证得再充分,其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也很有限。

硕士论文在长度上的要求是25000-30000字,如果题目太小,则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且硕士论文要求要提出一个比较重要的学术问题来讨论,如果只是限于一篇比较小的作品或者是一个很小的问题,这样的题目做得再好,无论是对于文学史的研究、文学理论的研究与文学创作实践来说,其意义和价值都是非常有限的。

当然,论文题目的大小也是相对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与导师或导师组成员进行讨论。

学术论文的题目也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就是指你所选题目所需要的资料,是不是在学校图书馆与资料室,以及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中,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或者是不是学校资料库中的强项。

比如,有关英美文学、日本文学、比较文学方面的资料,我校就比较丰富;而除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文学、除美国之外的其他美洲国家的文学、除日本之外的其他东方国家的文学,资料相对来说则比较缺少。

再有,你所选的论文题目是不是属于我专业导师组已经比较有研究成果的领域,如19世纪英国文学、20世纪美国文学、古希腊文学、19世纪北欧文学、近代以来的日本文学、20世纪美国华裔文学、中英文学关系、东方文学的某些领域等,导师组成员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如果选与此相关的题目,指导力量则比较强,论文写作的可行性就大一些;相反,如果选择阿拉伯国家的文学、东南亚国家的文学、中亚国家的文学研究方面的题目,研究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

学术论文的题目还要有一定的价值度。

所谓价值度,是指你所选的题目要有一定的新意,虽然不要求填补空白,但要求在某一点上要有一定的创新。

学术界正在展开讨论的热点话题,或者是有关破解许多其他问题的关键性的话题,也可供写作论文时参考。

学术论文的选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不然花了很大的力气、研究了老半天,写出来的论文得不到应有评价,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要老是去研究欧洲19世纪的那么几个小说家,19 世纪欧洲的戏剧作家、诗人、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是不是也可以研究一下呢?经典作家作品往往是更有研究的价值,但前人对于经典作家作品已经研究得太多、非常细致、很是充分了,如果我们没有新的角度,那就很难再做出新意。

我们是不是可以以更开阔的眼光来对待世界各民族、各语种的作家与作品呢?比如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作品,比如近些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与作品,比如说英美国家二流甚至三流的作家与作品?因为前人研究得比较少,也许它们更有研究的价值。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一些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方面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呢?同样是那个易卜生,前人对其戏剧作品研究得很多了,如果我们研究其诗歌与诗剧,则会取得一些新的成果;同样是那个柯勒律治,前人对他的诗作研究得比较多了,如果我们注重研究其文学观念与美学理论,研究他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批评,那我们的成果也许可以受到外国学者的关注。

因此,如果能够选取学术历史发展中的一些空白点、争鸣点、关节点来进行探讨,写出来的论文价值就会大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是观念与角度。

同样是那个作家与作品,如果我们能够选取一些新颖的角度,援用一种新的理念与立足一种新的立场,写出来的论文也许会是全新的。

学术论文的选题特别重要,如果选题特别讲究,等于论文写作成功了一半。

二是论文的材料要精当。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各方向的研究,无论是对外国作家作品的研究,还是对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的研究,无论是对民族文学的研究还是对比较文学的研究,作为研究文本的文学作品、作家的日记、作家的传记、作家自己的或者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作家的访谈录、有关作家作品的新闻报道、作家所生活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前人对其批评与研究的文字、有关作家本人的照片等等,都是基本的学术资料,作为研究者必须进行全面收集、详尽占有,不然就无法进行研究。

材料是做学问的基础,没有材料是不可能写出论文的;没有充分的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合格的学术论文的。

首先,要围绕题目全方位地收集、详尽地占有相关资料。

在学术材料的收集中,要尽可能地做到“竭泽而渔”,即如果要想将一口水塘里的鱼一网打尽的话,必须将水全都抽干。

收集资料有多条途径,比如说可以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图书,看有没有你所需要的图书资料;比如说可以到国家图书馆网上查阅一下,看有没有你所需要的相关的图书资料;比如说可以到超星图书馆查阅一下,看有没有你所需要的相关的图书资料;比如说可以到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标题、作者、引用等多种方式查阅一下,看有没有你所需要的相关的学术论文资料;比如说可以从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注解”和“参考文献”中,看一看有没有你还没有看到的相关学术资料;比如说可以查阅一下中国人民大学所主办的几种刊物,看有没有你所需要的相关的学术资料,如《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美学》等刊物,特别是看一看每一期后面的论文索引中,有没有你所需要的论文资料;比如说到一些著名的国外学术网站,看一看国外同行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查阅一下几个本专业的最新期刊论文,如《世界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艺》、《译文》、《中国比较文学》、《世界文学评论》、《俄罗斯文艺》、《中外文化与文论》、《东方丛刊》等,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往往都体现在最新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因此了解最近两年的学术期刊论文,对于论文的写作特别重要。

其次,要对所收集到学术资料进行认真的鉴别与分析。

不是所有的图书资料都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不是所有的报刊资料都值得引用,也不是所有的文献都能够说明问题。

因此,要分析材料是否具有可靠性,对所有的材料都应当有一个考证、鉴别、分析、判断的过程,都应当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绝对不能“拾到蓝里都是菜”,包括作家本人的言论与同时代人的记录,我们都要考虑这种言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发表这样的评价,其言论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联系到具体的地理环境、具体的历史语境、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学术资料的可信度与价值量。

因此,对于我们所见到的每一条材料的科学分析与准确判断,往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再次,拟用于论文中的所有资料,都必须进行细致的打磨。

所谓“打磨”,就是不仅要让所有的材料真实可信,而且要让所有资料的内容与意义最大限度地显现出来,让它与自己的观点能够高度地统一起来。

所有的材料都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我们要从材料中自然地得出结论,得出的必然是一种十分可靠的结论,不能有一点牵强与附会;如果自己都觉得有一点勉强,那样的材料最好不要用。

同时,我们也要最低限度地运用材料,即论文中的材料,能够引用一些关键的术语就能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引用一句话;如果引用一句话就能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引用一段话。

当然,这是对论文中材料运用的更高要求。

三是论文的提纲要清晰。

学术论文写作与文学创作不一样,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作者对自己论文的问题与主题、逻辑与结构、理论与观念、标题与层次等应当已经非常清楚;如果不清楚或者不是太清楚,最好就不要开始写作;当然,有的细小的问题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逐渐才明确起来的,但论文的主要论点、如何开头与如何结尾、论文要分几个部分、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在开始写作之前一定要有明白无误的认识。

因此,我们要求论文作者在进行写作之前,首先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最好详细到两级标题:论文的标题是总论点,下面的每一个标题就是分论点;与此相应,论文所使用的材料也要各就各位,哪一部分使用哪些材料,都按顺序进行配置,如果认为每一部分的材料与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充分的统一,那就可以开始写作了。

有的人所写的论文逻辑混乱、层次不清,没有自己稳定的框架,对于这样的论文我们往往只可提出意见,却很难修改,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在写作开始之前拟出详细的提纲。

如果将自己的思路理得很清楚,并落实到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材料充实的提纲中,那写出来的论文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四是对自己的论文要反复修订。

如果前面的三个环节做得很扎实、很到位,并且论文的写作是集中时间、一气呵成的,那修改起来就不需要费很大的功夫;如果前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论文写作的过程时断时续,或者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很勉强,那修改起来就很费功夫。

在修改自己论文的时候,主要应考虑以下九个方面:一是看一看论文的结构是不是有逻辑性,论文的几个部分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论文的几个部分与主标题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二是看一看二级标题与二级标题之间在结构与字数上是不是基本平衡,每一个标题之下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厚度是不是大体平衡。

三是看一看论文中是不是还存在一些不具备说服力的材料,每一条材料是不是都很精当;如果存在不合适的材料,就要将其进一步打磨,让其发光发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