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产科工作常规及急救方案
阴检及人工破膜记录
指征: 了解内骨盆及羊水情况。
过程: 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
查外阴正常。
阴道通畅。
宫口开×cm( 未开, 可容×指, 消退××%) , 宫颈质地( 软, 韧, 硬) , 位置( 前, 中, 后位) 。
胎膜未破( 已破) , 羊水囊稍胀( 不胀) 。
先露头( 臀或其它) , S高低, 胎方位, 产瘤情况, 有无颅骨重叠。
未扪及海绵状及条索状组织。
骶岬未扪及, 骶尾骨弯曲度正常, 骶尾关节活动, 尾骨不翘。
坐骨棘平状, 坐骨切迹可容2指余。
耻骨弓角度大于85度。
骨盆无内聚感。
手指引导下避开宫缩, 皮钳( 或长针) 破膜, 流出羊水量, 颜色, 见胎脂。
宫缩后复查情况如前。
胎心150次/分。
印象: 内骨盆情况, 羊水情况, 宫颈Bishop评分
处理:
围产期保健工作各项常规
早孕建卡初查常规
1、妊娠13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详细询问停经情况, 进行全身检查, 测身高、体重及基础血压。
3、进行外阴、阴道检查, 了解外生殖器有无影响分娩的疾病, 并给予适当处理。
根据孕情, 必要时做B超检查( B超不宜作为常规) 。
4、了解以往健康情况, 重点了解心、肺、肝、肾、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疾病, 对有内科合并症的孕妇应请专科医生会诊, 以估计孕妇能否负担妊娠与分娩过程。
若不宜继续妊娠及早终止。
5、化验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白带常规检查及梅毒、淋病等筛查。
6、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对高危孕妇进行高危评分, 并进行管理。
7、进行妊娠早期的健康教育。
8、做好孕期卫生指导。
产前检查常规
( 一) 孕早期( 妊娠13周内) : 见”早孕建卡初查常规”
( 二) 孕中期( 妊娠13-27周)
1、每隔4周产前检查一次, 高危孕妇增加检查次数。
2、询问孕妇健康情况, 了解胎动出现时间。
3、测体重、量血压, 计算平均动脉压, 检查有无水肿, 孕20周时复测尿蛋白。
4、测量宫底高度、腹围、听胎心, 注意胎儿大小, 判断是否与孕周相符。
20周起绘制妊娠图, 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5、孕16-20周间行母血甲胎蛋白筛查, 孕18-24周超声波检查, 必要时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 发现异常提出医学指导意见。
6、提供营养及心理保健指导。
7、孕26周左右时对所有孕妇作50克糖筛查试验, 如血糖≥7.8mmol/L作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及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8、筛查高危产妇, 系统管理。
( 三) 孕晚期( 孕28周以后)
1、每隔4周产前检查一次, 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 有异常者增加检查次数, 必要时住院治疗。
2、询问孕妇情况, 有无头痛、眼花、水肿、阴道出血等异常情况, 了解胎动情况。
3、测量体重、血压, 计算平均动脉压。
检查有无水肿, 每次测尿蛋白, 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者, 积极预防。
4、发现异常胎位及时纠正。
5、指导孕妇自行监测胎儿, 记胎动卡。
6、听胎心。
如有异常行电子胎心监护。
7、测量宫底高度、腹围, 注意羊水量、胎儿大小, 绘制妊娠围, 积极防治胎儿生长受限。
8、复检血红蛋白, 纠正贫血。
9、孕28-30周行骨盆外测量。
10、孕36周左右复查B超进一步了解有无胎儿胎盘异常。
11、孕37周后注意胎先露入盆情况, 了解头盆关系, 并根据全面情况预测分娩方式, 决定分娩地点, 提出产时注意事项及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12、帮助孕妇做好母乳喂养的身心准备, 介绍临产症状及去医院的时机。
高危妊娠管理常规
1、对筛选出来的高危孕妇进行专册登记, 并在”孕立妇保健手册”上作红色标记。
2、高危门诊, 按高危妊娠严重程度实行分级管理。
3、对未按时来门诊者须采取不同方式追访( 信访、电话访) 。
4、凡属高危妊娠均应住院分娩, 部分患者应酌情提前住院。
5、高危孕妇住院后, 根据母婴具体情况, 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选择对母婴最有利的分娩时间及分娩方式。
6、高危妊娠者产后应有乡镇、街道卫生院保健人员进行访视。
产后42天到指定单位进行健康检查。
产科诊疗常规
1、坚持首科首诊负责制, 严格值班交接制度, 坚守岗位, 履行职责。
2、及时询问病史, 按规定书写病历, 及时审签病历, 按时归档。
3、执行查房制度, 住院医师每日不少于二次, 主治医师每日不少于一次, 科主任、主任医师每周1-2次, 并做好三级查房记录。
4、遇有疑难病例及时认真讨论, 尽早明确诊断, 提出治疗方案。
5、科主任、主治医师、床位医师对疑难病例及有关手术必须进行讨论, 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6、遇有疑难病例, 及时申请会诊( 按会诊制度执行) 。
7、经治医师( 或值班医师) 参加危重病人抢救, 重大抢救由科主任或院领导参加, 分工协作, 抢救及时, 做好有关记录。
8、严格操作规程, 执行查对制度, 以防差错事故发生。
9、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坚持无菌技术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
10、做好门急诊工作, 定期安排人员上门诊, 解决门诊疑难病例。
接产常规
1、产妇进入产房应有专人守护不得离开。
2、密切观察子宫收缩、胎心、血压情况, 每5-10分钟听胎心一次。
碘伏消毒并在臀下热上消毒巾。
3、用1%肥皂水擦洗上阴部, 然后用温开水冲掉肥皂水, 最后用0.5%碘伏消毒并在臀下热上消毒巾。
4、接产前应作好接产准备, 如: 宫缩剂、吸引器、复苏囊、气管插管。
接生人员按常规洗手、消毒,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正确指导产妇用力, 配合接生者分娩。
6、胎头拨露时, 接生者一手保护会阴, 另一手协助胎头俯屈, 注意保护母婴安全, 必要时做会阴侧切术。
7、胎头娩出后及时挤出口鼻的粘液, 然后, 按分娩机制娩出胎儿。
8、胎儿娩出后, 进一步清理呼吸道, 擦干身上的血迹、羊水, 注意保暖, 给予阿普加评分, 同时予产妇垫上聚血盆。
9、用脐圈结扎脐带后, 分别用20%高锰酸钾液消毒脐带断面, 待断面干后以无菌纱布覆盖, 再用脐带布包扎, 并查体。
10、与产妇核对新生儿性别后, 盖手印、脚印、与手圈之后, 在产后半个时内协助正常新生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并早吸吮, 接触30分钟以上, 婴儿评分≤7分者送新生儿病房观察。
11、注意观察胎盘剥离征象, 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阴道有裂伤, 并采取相应措施, 肛查一次, 无特殊情况移至平车休息, 注意预防产后出血。
12、产后密切观察产妇子宫收缩、阴道流血、血压及膀胱充盈情况, 每20分钟一次, 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发生, 并做好治疗及护理工作, 无异常情况, 两小时后回母婴同室, 做好交班工作。
母婴同室工作常规
1、热情接待产妇和新生儿, 介绍产后注意事项, 按常规做好母婴的医疗及护理工作。
2、对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知识, 强化勤吸吮、早吸吮按需喂哺, 开奶前不喂食, 24小时母婴同室, 严禁使用人工奶头、奶瓶及代用品喂哺婴儿。
3、定时巡视, 观察产妇的宫缩、恶露、伤口、膀胱充盈等情况, 做好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
4、强化责任护士职责, 正确指导产妇喂奶及新生儿正确含接姿势, 以便及时纠正。
5、对产妇进行乳房护理及宣教, 做好异常乳房的处理及护理。
6、对新生儿的一些常见现象, 如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假月经、溢奶与吐奶、产瘤等进行广泛宣传。
7、产后第二天指导产妇做产后操, 并解释每节体操的意义。
8、鼓励产妇进食富有营养足够热量和水分的食物, 多进蛋白和多吃汤汁食物, 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有条件时医院可增加二餐点心。
9、出院时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评价, 以便出院前及时补课, 并做好产褥保健、计划生育及育儿知识宣教, 指导怎样办理出院手续。
母乳喂养工作常规
一、从产前建卡起即加强健康教育, 使孕妇及家属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和重要性, 建立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
1、孕妇人手一册”母乳喂养指南”。
2、孕妇学校老师授课、放录像、问卷、教会孕妇具体母乳喂养的方法。
3、加强对孕妇的营养指导和乳房护理, 教会如何注意乳房卫生, 为哺乳做好准备。
二、孕妇入院待产必须让其再次接受母乳喂养指导。
三、产后半小时内帮助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大于30分钟, 并进行吸吮。
四、帮助剖宫产的婴儿在出生30分钟内和母亲进行部分皮肤接触, 手术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