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1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1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

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

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件)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2.这就是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塔远眺时,设法让她看到的事实,那么父亲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让她欣赏风景而已吗?那父亲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课件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如此。

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能够走另一条路试试!3.指导朗读:父亲的话应该读出什么呢?(充满希望和慈爱)请男同学扮演一下父亲来读。

4.父亲的这些教导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呢?(第3段)(二)结合文中事例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过渡:父亲的教导在以后的生活中究竟起多大的作用呢?作者选择了哪几件事加以说明?第一件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板书)1.(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自由读课文4-11自然段,思考作者遇到的第一次困难是什么?她怎样解决?学生读、交流,自由发言。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2.学生发言,总结作者遇到的困难(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向我订购了40件,而维黛安太太却无法在两星期内编织出40件毛衣。

)3.交流:一下子就有了大商场经理的40件毛衣的订单,这对于刚刚踏上设计师之路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喜过望。

)可想而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兴奋、激动)A.出示句子: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①理解“大喜过望”的意思,试着用意思相近的词来替换,如“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并造句。

②指导学生读出“我”当时异常兴奋、喜悦的心情。

B.当作者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维黛安太太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她──(引读)“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当作者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她──(引读)“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4.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呢?(3-4人)预设先让学生回答了之后,然后分类处理。

(怎么会这样呢?你都快接受不了了,这对于作者来说,无异于是一个晴天霹雳啊!你心情怎么样?)A.伤心、难过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难道就这样放弃?此时作者心里会怎么想?)生:既然一个人不行,那我就请别的人来帮忙。

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父亲的话启发了你了。

你的心情又怎样呢?B.有了灵感的、受到父亲的话启发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有别的妇女会织。

5.一个“猛然”一个“一定”,我感觉作者已经找到了“另一条路”了,是吗?那“另一条路”指的又是什么呢?6.作者走这条路成功了吗?从哪里看出来?引读: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持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指导读出时装的多;读出作者的自豪;读出作者的喜悦)7.看着生意越做越红火,“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

此时,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父亲的教导,“我”怎么会有今天哪!现在,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父亲说什么?(同桌互相交流)第二件事──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板书)1.作者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多亏了父亲的教导。

接着,作者还介绍了她取得成功的哪件事呢?2.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作者又遇到什么困难呢?(缝纫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

)3.是怎样克服的?结果──(生答:时装展如期举行……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这时作者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四、回归文本,领悟写法“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这件事和父亲的教导有什么关系?(开时装展之所以成功,也和父亲的教导密不可分,它和“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同时印证了父亲的教导是准确的。

)①这两件事都能印证父亲教导的准确,但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第一件事作者介绍得详细,第二件事作者写得简略。

)②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既能点明中心,又详略得当。

)五、总结课堂,延伸生活1.师:就是这样善于另辟蹊径克服困难,作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

所以,作者在文末发出感慨──联系上下文,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千万不能灰心,要勇敢地去走另一条路,就一定能成功。

)2.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发现一条路走不通时,我们就要寻找另一条通达罗马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也能够谈谈自己听到的、了解到的事例。

(预设回答)生1:画画时,我本来用的是蜡笔,后来红色的蜡笔用完了,我就改用水彩笔。

生2:叔叔本来开的是时装店,赚不了钱,后来他就去开了饮食店,生意十分兴隆。

师:老师也了解到一个事例想和你们分享。

(爱迪生的事例)3.老师还想送一首小诗给你们,请齐读。

(课件出示)4.学了这个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六、布置作业1.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2.给家长讲这个故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3.从你所经历的事中选印象最深的一件,模仿本课“选材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方法写写它带给你的启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二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张祖勤教学目标1.理解4个生字,理解一个多音字“挑”。

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教学准备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生活中还有很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

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

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能够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

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

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持续,前后相继。

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持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

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

又有什么收获?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

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

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

“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持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