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新闻资料总结完整版

广播电视新闻资料总结完整版

第八章电视新闻符号系统论电视新闻语言符号与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小点填空)电视新闻语言符号包括:抽象音响语言、文字语言抽象音响语言包括:播音语言、现场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的报道语言等;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包括:造型语言、具像音响语言屏幕文字及其作用:屏幕文字是指根据新闻内容的需要,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上的文字。

屏幕文字可以标明新闻题目、概括内容提要、插播动态新闻、强调口播新闻、显示主要数据等。

作用:1、提炼主题,强化记忆。

2、插入信息,丰富内容。

3、美化版面,引申含义。

画内文字的作用:画内文字指出现在画幅内的文字。

作用:(1)巧妙使用画内文字,可以使播音语言更加简明;(2)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报道中心的作用;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的构成和作用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造型语言和具象语言两部分(一) 造型语言的分类与作用分类:1.形体语言2.表情语言3.服饰语言4.色彩语言5.空间语言6.图表语言7.特技语言造型语言的作用:1、表情达意2、感染升华3、证实确定同期声:具象音响语言是指在制作电视新闻时,随画面拍摄同期采录的,对新闻内容不作直接说明的现场采集到的声音,以及后期制作时配置的音乐。

也可称为同期声语言。

现场音响的作用:(1)突破限制,扩充信息。

(2)渲染气氛,创作真实。

(3)联接画面,协调情感。

声画关系界说1、“主画派”:这种观点受情节性电影理论的影响,认为“声音语言”等同于“解说词”,因此,声音语言也就具备了解说词的功能。

2、“主声派”:学者们认为,声音占主导地位的原因是“关掉画面也可以得到一条完整的新闻”。

3、多元化符号系统说:这种观点主张电视新闻符号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动态符号系统,回避和模糊声画之间谁主谁从的关系.声画双主体关系1、画面的主体地位巩固画面的主体地位:如何巩固以片断性见长的电视画面?以有表现力、感染力的细节来充实画面的内涵。

细节是指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

细节对人、事、景、物具体形象深入细致的刻画代替了画面情节的不完整性,画面语言的诸多元素又为细节的发挥提供了基础。

2声音的主体地位1.主体地位的奠定:人们在观看电视新闻的时候,不仅用眼睛看,而且可以用耳朵听,表情达意的声响突破了视野和画面的限制,使观众可以产生幻化的视觉效果,通过声音将人们带进广阔的自然空间。

2.主体地位的巩固:具象声音和抽象声音通过与画面的配合和协调形成了新闻所特有的视听空间,使人们在视听双通道的互补和互证下消除人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认识。

声音的主体作用在于它的逻辑表述能力,在它的阐释、推理的引导下,电视双通道的传播才能将人们带进一个完整的物质世界。

声画合一(名解):指声音和画面针对同一个新闻形象的表现形式。

它是运用声画对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转折的同步表现,是运用视听对人物心理活动、情绪波动、情感升华、思想交流的高度统一。

表现形式有两种:“画内声画合一”和“画外声画合一”声画对位(名解):指声音和画面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同一内容,运用各自独立的表现形式,在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手法。

声画对位包括两种表现形式:声画分立、声画对立。

声画分立(名解):指声音和画面不同步、不合一、不匹配,独立存在、手法各异、相互补充、各显所长、各崢臻其妙。

声画对立(名解):指电视新闻画面和声音处于两种完全对立的表现立场。

这种声画之间的组合是矛盾的结合,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却有着一定的联系,这种声音和画面通过表情、心态、环境上的差异,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含义。

声画传播的不同效应(填空)(1)共振效果(2)互消效果第九章电视新闻传播理念与节目系统优化第一节当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创新●传播理念的变革:1、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广播电视改革2、90年代以《东方时空》的问世标志电视新闻回归本位3、湖南卫视的“娱乐风”一度动摇电视新闻本质属性4、进入新世纪后,电视新闻进入了全面的深化改革时期●2001年5月1日CCTV新闻频道创办(填空)●新理念:时效意识、现场意识、受众意识以及进一步确立的策划意识、品牌意识、互动意识是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在操作理念上的标示。

时效意识:电子摄录、数字压缩、微波传送和卫星发射等高科技的发展,为电视新闻时效性上的飞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国内电视新闻体现时效性意识的手段主要有电视新闻栏目的滚动播出、多视窗连线报道、字幕滚动以及现场报道这些报道能够提高时效性的基础和前提都是直播●品牌识别1、媒体品牌(名解)媒体品牌是指媒体(频道)的名称、节目标志、节目风格和特色、节目宗旨、节目包装、节目结构、观众认同的总和。

2、品牌意识的体现品牌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形象识别系统a)理念识别系统是电视新闻频道或栏目生存与发展的哲学观念、精神追求和指导思想。

理念一般根据电视媒体所处的背景条件、受众定位和追求的目标来进行设计。

b)行为识别系统电视新闻媒体通过组织重要报道活动,主动参与重要公众沟通活动和公益活动,以便取得公众的理解、认同、支持与合作。

c)视觉识别系统是品牌形象的外在表现,包括记者、主持人、标志(台标或频道标志)色彩基调、形象宣传片、栏目片头、专用字体、服饰等。

第二节●频道制的概念:相对于电视新闻中心制提出来,也称总监制,是基于受众市场细分理论和准确定位理论而形成的以频道为单位,对频道内的栏目设置和节目日常管理、人力资源使用、报酬分配等实施管理的现代电视媒体的管理模式。

●我国频道制采用的更多的是电视台内部对于频道的控制模式,强调人、财、物的独立性。

●国外电视台对频道的管理并不拘泥于某一模式。

而是根据电视台和频道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采用剥离出去;或进行严格的科层制管理。

●目前我国电视媒体的频道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电视台中心制、频道中心制、频道负责制。

●频道中心制:介于频道与中心制之间,频道和中心并列为集团的基本单位,频道负责节目生产,中心负则对资源统一归口管理●频道负责制:频道负责制管理将明确频道的管理主体,建立总监制的管理结构、推行企业化的运作方式,确定产业化方向,是频道化运作的核心内容●节目同质化原因:原创水平低。

(自行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第十章重点1.区分央视一些电视节目是属于消息类节目形态,深度报道节目形态,言论类节目形态.2.电视新闻分为口播新闻和字幕新闻,口播新闻的的缺点是:缺乏新闻事件的图像,从而缺乏形象生动性和感染力.3.字幕新闻的名词解释:字幕新闻指正在播出的其他节目下方,以滚动的字幕,插播最新新闻的报道形式.其作用为:提炼主题,强化记忆,插入信息,丰富内容,引申含义,美化版面.4.出境记者是现场报道的核心,现场报道的优势是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现场感强,可信性强,可视性强,结构作用.5.世界最早的连线报道是1980年美国ABC推出的《夜线》,中国的电视新闻连线报道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起步.6.消息报道的两种结构框架:Ⅰ.时序式结构框架①叙述式表达:导语主体=现场特征+采访同期声+背景②说理式表达:导语(解说或口播)主体=现场特征+采访同期声+评点(同期声)Ⅱ.并置式结构框架①叙事式表达:导语(解说或口播)主体=现场特征+现场特征+….+背景②说理式表达:导语(解说或口播)主体=现场特征+现场特征+…+评论(同期声)详细解释见课件7.电视采访的要领:①仔细观察,精心捕捉典型画面.②点面结合,力求虽短有长效果.具体操作如下:在电视新闻消息中,宜少用运动镜头,多用固定镜头;少用长镜头,多用短镜头;少用大景别(远景、全景)景头,多用小景别(特写、近景).③注意拍摄章法,攀登“无剪辑”境界.④快采快播,力争实效.8.深度报道的含义:只对较大政治、经济及社会事件或问题进行充分的解释分析,揭示其原因意义的报道形式.其特点是透视解析立体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传播语境真实化. 9.深度报道的新发展,新趋势:在选题方面,不再局限于曝光式的批评报道,更多的将眼光投向富有建设性的议题;在报道手法上,纪实手法的运用更加成熟,并与新闻策划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对当前的热点、难点、焦点的认识和新闻价值的判断形成一种自觉;在播出方式上,深度报道从形式上更为优化、美观,注重栏目包装和编排,以广告插播和做宣传片的方式来广为发布信息,设置悬念,吸引受众观看;在传播效果上,更注重互动性,欢迎观众参与和判断推理,开放性更强,节目的张力表现出来.当然深度报道也存在一些问题:记录性偏差,缺乏现场拍摄的具有冲击性的图像、缺乏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挖掘。

情节简略、细节不完整导致新闻信息量贫乏.10.电视报道的报道要求:①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展示②对新闻背景进行有效整合③对新闻信息进行理性解读④对新闻事实进行精干点评.11.调查性报道与评论性报道的比较:前者侧重于用事实说话,就事论理,揭示事实,——后者侧重于透过现象说本质,两者的语境也不同.12.评论性电视深度报道具备的要素:①新颖的观点②宏观的背景③宏观的关照.④微观事实的佐证⑤不同意见的反馈.13.专题报道和特别报道的相同点是都是以较大篇幅,专门就某个新闻题材,综合运用电视的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深入全面的报道.14.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基本要素:①新闻主体②主持人③特约嘉宾④辅助手段15.单篇深度报道(独立文本形态深度报道)包括新闻专题报道、新闻纪录片、新闻评论节目、新闻调查节目、新闻访谈.组合形态深度报道包括新闻专栏节目,新闻杂志节目,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直播,由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构成的单篇文本集合体.16.新闻纪录片是指既带有纪录片特征,又以新闻事件为主要叙述目标的独立问题新闻报道.17.色温是一种光线颜色的取值标准。

纯正的白光(5500k),所含的红光、绿光、蓝光的量大致相等。

色温的控制实际是光源中红蓝成分的互变的控制.18.影调:是不同亮度的景物所形成有明亮差别的影像,这些明暗差异所产生的黑白黑白灰级差就是影调.它在画面中的作用:构成电视画面形象的基础;可以突出重点;可以增强换面的透视感;可以同时增强画面的气氛.19.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①现场性②同步性③制约性④过程与结果的统一.20.一体式采访是指将幕后采访与镜前采访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内将幕后采访任务和镜前采访任务一并完成.分体式采访适用于非事件新闻和新闻新闻专题报道中.它的优点是时间宽松,限制有限.21.隐形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身份或以其他假身份,采用各种不被采访对象知情的手段与方式获取信息的采访活动.其原则为应遵循法律法规和应遵循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22.电视采访的基本步骤:采访选题、访前准备、计划实施、材料整理.23.电视经济新闻的概念:通过电视媒体为载体,运用画面和符号体系,以及关于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最新变动及发展趋势的报道.但是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现象依然存在,语焉不详,背景模糊,缺乏起码的经济新闻的解释和分析,最重要的是记者专业素养不高.24.文化新闻的概念:文化新闻是对这一涵盖了精神、物质、知识和情绪等特征的体系报道.狭义上讲,文化新闻是对文化领域内新近变动事实的报道.其功能为:①教育教养功能②休闲娱乐功能③文化交流功能④审美引导功能.25.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理论为电影记录学派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巴赞提出,长镜头遵从了事件的空间统一性,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来揭示动机,再现了生活的自然流程,使观众感受了生活的立体性.巴赞理论的核心是“真实地在先生活原形”对电视新闻来说有极强的指导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影视界长期以来都将长镜头作为整体结构理论来研究,却忽略了对“镜头运动”的思考.26.编辑的职责①确立新闻基调②完善前期工作③组织后期提纲.27.蒙太奇是指在影视制作后期,将画面和声音素材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重新排列组接,从而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使致在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的思维中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暗示等艺术效果.28.叙事蒙太奇是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切分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动作的连贯、推动情节的发展,引起观众的注意和理解所反映的事情内容.理性蒙太奇通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来表情达意、产生深刻的思想内涵.29.有技巧组接和无技巧组接的适用范围:有技巧组接认为痕迹较重,在新闻中要慎用,大部分电视新闻均可采用“切”的技法,在长新闻片中可适当采用“有技巧组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