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范文

2020年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范文

【一】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劲头/强劲躯壳/金蝉脱壳瓦砾/繁星闪烁B.模范/模样儿下载/风雪载途和弄/和稀泥C.刹车/刹那间铜臭/遗臭万年粗犷/旷日持久D.供销/供稿蔓延/顺蔓摸瓜默契/提纲挈领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宣泄寒暄蜇居旁证博引B.殒身陨首脉搏流言飞语C.纹身文火踮脚出奇不意D.车箱厢房厮打弱不经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方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

B.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C.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个月,这些人在政坛上的昙花一现使日本的对外政策缺乏延续性,让很多国家感到无所适从。

D.目前,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我们在新闻媒体上已经司空见惯了股市大跌、楼价跳水、工人失业等令人沮丧的报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

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D.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

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强烈质疑。

5.汉语中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

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量词加以揣摩赏析。

(4分)钩:一“钩”月亮。

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

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是那样充盈而明亮。

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充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6.《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

请选择你熟悉的一部文学名著,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3分)下联:7.某日早晨,上海电台101《音乐早餐》节目正在直播。

主持人在播放音乐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听众。

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主持人语调认真地说:“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再以慢慢的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

很快,电台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回击听众的一句话“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成了沪上论坛的热门话题。

你认为主持人回击那位听众的话合适吗?请你以听众的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50字以内。

(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12分)“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

据悉,肖传国认为*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

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的“污蔑”,并在*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报假案”炒作自己。

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

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安在?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

*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

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

但经*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

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

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

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

幸亏没有。

(选自2010年9月23日《广州日报》,有删改)8.下列评说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文意可以判断题目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讽刺或否定。

B.从“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当今学术界是“实”重于“名”。

C.在作者看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应该是学术研究的最重要的准则。

D.从文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的打假,肖传国势必能当选为科学院院士。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免遭侵害。

10.联系全文,简要概括*遇袭案暴露出了学术界的哪些弊端。

(3分)11.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之争”?(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墓碑后面的字鲍尔吉?原野1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2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

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

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

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

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3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4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5荒地之间,遇到坟茔。

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

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

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6妈妈我想……7“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

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8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

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

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9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

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10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

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

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

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11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12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

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

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

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

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13妈妈我想你14“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

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15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16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

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

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

17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

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

中国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流和规范。

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在下水道畅行。

18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

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

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19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

”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20大树在风中呼号,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

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

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

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2009年5月8日《人民日报》)12.文章第一段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在何处?(4分)13.文章第2段,描写景物有何作用?(3分)14.文章第11段作者写自己“儿时,妈妈不在身边”的事,有什么作用?(4分)15.第8段说,“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

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可见力度小;后面的第15段却说:“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这怎么理解?(5分)16.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了哪几层具有普遍意义的深意。

(4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