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过雪山草地》观后感

《走过雪山草地》观后感

观《走过雪山草地》有感
今天在马研举办的莱茵影院中欣赏了《走过雪山草地》这部电影,其大致内容就是再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翻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历程。

情节简朴而又经典,整体来说是一部不错的红色电影。

经典的情节大概都差不多,不过电影中苦妹子的丈夫欧阳却不失为本电影中一大亮点。

他一开始以文艺青年身份登场,又客串一下关心妻儿的好丈夫,最后以懦夫姿态当逃兵被妻子大义灭亲。

虽然他的行为有点无耻,尤其突出表现在为逃走而开枪打苦妹子一幕,但也可以理解——每个人都坚定不移地走革命道路,为解放全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这是小孩子才有的单纯观念。

如果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文艺青年,对他这样的行为我没有反对意见,人都会有趋利避害的求生本能嘛,但作为一名军人,他只能被当场枪决。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这就是个悲剧。

至于他开枪打妻子的做法,真的表现出贪生怕死的面目,也可以反映出他对过草地、担心当逃兵被其他人发现的恐惧到了一个多么严重的地步。

大草地的可怕,他都是听来的,道听途说加上丰富想象,造成“过草地”等于“死亡”这一观念,有点文化的小青年真的伤不起。

至于老马义助彤儿的善举,确是红军长征路上互助互爱的典范。

一个小孩才会相信的谎言,不知情者的流言,真相大白后的沉默,构成了故事的全部。

这里不是简单的一命换一命的问题,彤儿还是个孩子,要她为自己的粮食问题负责显然不可以,但在大家都是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让大家去共同承担也不合理,最终老马的一个人的牺牲,或许就是伤害最低的结局。

在这里,老马将生的希望留给年轻一代的伟大情操值得赞赏,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知者的流言有时的确比刀枪更能伤人。

饥饿,或者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妒忌,让多少人失去理智,看着老马那个永远是饱满状态的粮食袋,大家就是没有一点怀疑,反而达成一致共识:老马存有大量粮食要独食。

于人而言,多少有点可悲啊,哪怕到现在,当遇上类似的情况,多数人仍会这样。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眼见未必为实,更何况流言……
现在我有看完电影就到网上看影评的习惯,一部电影怎么看,看到什么我认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大概就是我从这部电影中所看到的。

秘书部明键烽
2013.4.9。

相关主题